罂粟殼,指的是罂粟成熟蒴果的外殼。

(圖檔來源:網絡)
因為罂粟殼是鴉片與海洛因的原植物,具有毒性,是以一直以來都受到很嚴格的監管。
今年8月底,連雲港警方接到市民舉報,說當地一家涼皮店賣的産品口味很不正常。
原來,那位市民經常在這家店買東西吃,并且還越吃越上瘾。
一開始,他并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勁。
直到前陣子,他看到食品安全方面的宣傳與科普說,有些食品裡可能添加罂粟殼為調料,他才恍然大悟,并懷疑自己常吃的這家店會不會也這樣做[1]。
(圖檔來源:央廣網)
于是,他拿着還沒有吃完的涼皮報警。
不久,檢測結果出來了,涼皮裡确實含有罂粟堿和那可丁等成分。
而店主之是以在調料裡加罂粟,原因也很簡單:疫情期間生意冷清,他才想到了這個歪點子。
誰也沒想到,一個看過科普的顧客,居然破了一樁罂粟案。
(圖檔來源:soogif)
不得而知,在這期間又有多少消費者就這樣“被吸毒”了。
除了不法商人主動在食品裡添加或種植罂粟外,不少缺乏法律常識的人也常常無意間種植罂粟。
阜陽一農婦,為了疊馍吃,種植600多株罂粟[2]。
(圖檔來源:阜陽新聞網)
殊不知,種植罂粟是重罪,一旦被查出,是要處以相應刑事處罰的。
除此之外,部分藥品中是含有罂粟成分的。
比如含可待因/嗎啡的止咳藥,可待因與嗎啡作為“親兄弟”,都是從罂粟中提取出來的。
可待因和嗎啡具有呼吸抑制作用,在服用這類藥物後,可能會出現多汗、情緒激動等副作用,嚴重時會呼吸困難,甚至有緻命危險[3]。
含可待因或嗎啡的止咳藥,通常兒童和孕婦禁用,是以大家在服用相關止咳藥時,一定要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用藥,不要随意變換用藥量。
需要明确的是,少量食用罂粟是不會上瘾的。當然,我們不是說可以輕易食用罂粟!
長期食用罂粟就會産生很強的依賴性,可能伴随冒冷汗、面黃肌瘦等症狀。
症狀嚴重時,危害會更加明顯,比如損害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4]。
是以,怎樣辨識食品中是否添加罂粟成分非常重要。
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判斷。
如果你對外面的某種食物特别癡迷,甚至上瘾,一天不吃就特别想念,就一定要當心了。
一開始食用添加含罂粟的食物後,基本都會出現心跳加速、面色潮紅以及睡眠障礙等症狀。
在食物中發現了疑似罂粟殼或者罂粟籽的不明香料,一定要當心,必要時可以報警。如下圖:
(圖檔來源:網絡)
而下圖所示,則是容易被人誤解而躺槍的香料——草果
我們雖然無法確定所有的商家都能夠堅守初心,不添加罂粟,但還是希望商家們能明白,指望通過添加罂粟來提高銷量不是長久之計,并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有這個心思,不如用在自己的産品上。
特約作者:徐昊
神經外科醫生、科普大V
審稿專家:
方健
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
歐雪玲
法醫學博士研究所學生導師、主任法醫師
參考文獻
[1]https://www.who.int/news/item/27-07-2021-who-reports-progress-in-the-fight-against-tobacco-epidemic
[2]Bohadana A, Freier-Dror Y, Peles V, Babai P, Izbicki G. Extending varenicline preloading to 6 weeks facilitates smoking cessation: A single-sit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EClinicalMedicine. 2020 Feb 3;19:100228.
[3]Kotz D, Batra A, Kastaun S. Smoking Cessation Attempts and Common Strategies Employed. Dtsch Arztebl Int. 2020 Jan 6;117(1-2):7-13.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