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發現南京|一座“真香”的城

南京市博物館裡

有一件看似很不起眼的展品

普普通通的一個碗

裡面裝着灰突突的一疊“灰”

碗是玉碗

“灰”則是上好的龍腦香。

這就是長幹寺地宮出土文物

——堆滿香料的玉碗。

發現南京|一座“真香”的城
發現南京|一座“真香”的城

1

“塔留香”

南京中華門與秦淮河緊密相依,古老城牆訴說着曆史滄桑。在秦淮河南岸,有一片地勢開闊之地,當地居民把此處稱為“寶塔根”。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寶塔根”從東吳開始就産生過衆多皇家寺廟。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明代報恩寺,其為明成祖朱棣下令所建,寺中琉璃塔曾被稱為“中世紀世界第八大奇迹”,後毀于清太平天國運動。

2007年南京啟動了大報恩寺項目重建工作,并開始為期四年的考古發掘。2008年在大報恩寺前身的長幹寺地宮,出土了一大批國家級文物與佛教聖物,大報恩寺遺址也被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稱之為“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寺廟遺址”,并被評為“2010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發現南京|一座“真香”的城

看過2008年開啟長幹寺地宮鐵函電視直播的觀衆或許還記得,當鐵函頂蓋打開後,現場的考古專家下意識地用手捂住了鼻子——這一舉動,讓很多觀衆以為鐵函内有“異味”傳出。

發現南京|一座“真香”的城

長幹寺地宮出土的銀鎏金蓮花寶子香爐

事後,專家解釋說,鐵函内散發出的是淡淡香氣。

之後的檢測研究揭開了謎底:原來,鐵函和阿育王塔内瘗藏有大量香料,這也是大陸田野考古史上集中出土香料最多的一次。

這些香料中,有沉香、檀香、龍腦香、豆寇、丁香等;以及貯存和使用香料的器具,如盛香的香囊、玉碗,挑香的香匙、香箸,行香的香爐,以及裝滿香水的淨瓶等。

發現南京|一座“真香”的城

2

“海淘”

不要小看這些香料,它們大多來自一千多年前“洋碼頭”的“海淘”貨。

為了弄清這些千年香料的具體成分,南京市博物館曾經與中國林業科學院木材科學研究所合作,對出土香料的植物纖維進行了取樣分析。鑒定結果顯示:長幹寺地宮出土香料主要包括木本香料和樹脂香料兩大類,具體成分包括沉香、乳香、丁香、豆蔻等。而阿育王塔使用的檀香木木胎,本身也是一種名貴香料。

發現南京|一座“真香”的城

發掘出的香料中有長條形的木片,其實是名貴的木本香料——沉香。沉香是特殊木材長期吸收樹脂出現的“變異”結果,需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才能形成,因其“色黑質重,入水即沉”而得名。作為一種極其稀有的進階香料,古時便有“一片萬錢”之說,這批北宋時期的香料很可能是通過海上航路,從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地區進口而來。

發現南京|一座“真香”的城

阿育王塔内的一件銀盒裝有滿滿一盒黃白色的樹脂香料,自然幹燥脫水後呈粉末狀。通過紅外光譜的定性分析,其主要成分為乳香。乳香主要産于北埃塞俄比亞、索馬裡,是乳香樹樹皮滲出的含有揮發油的香味樹脂,幹燥後多呈淚滴狀。雖然曆經千年,依然香氣襲人。

發現南京|一座“真香”的城

在中國古代各類進口商品中,以香料所占最為大宗,可以說一直是“爆款”商品,海上絲綢之路也是以被稱為“香料之路”,各類進口香料極大地豐富了中國香文化的内涵。

發現南京|一座“真香”的城

3

“那個“有味道”的時代”

玉碗及香料誕生的宋,也許是中國曆史上最香氣撲鼻的時代。

中國的香文化,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經過漢代和西域的貿易交流,以及唐代的全面發展,香文化在兩宋期間達至全盛,形成了一種儒雅的社會風尚。不僅皇宮内院推崇,文化圈流行,就算是在普通人的朋友圈都是流量單品——“風雅宋”可不是吹的。

《清明上河圖》中,就有不少與香有關的場景:比如一間香鋪門前立牌大字書寫“劉家上色沉檀楝香”,頗為氣派。

發現南京|一座“真香”的城

《清明上河圖》裡的香料廣告牌

《東京夢華錄》也有相關行業的記載:在北宋汴梁,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着裝各有規矩,而香鋪裡的香人則需要戴頂帽、穿披背。可見,“香人”已經成為一個專門的行當且有自己的行頭——他們包下固定的店鋪,每天制作香篆模子,按月收取香錢。

《武林舊事》中對市井生活的記載也很有趣:南宋臨安的酒樓中,有老婦人專門為客人提供選香燃香的服務,稱為“香婆”。

就算吃土,也得焚香——香成了宋人生活的必需品。服務業發達的宋代,就有專門為人操辦酒席慶典的專業機構“四司六局”。其中就有“香藥局”,掌管“龍涎、沉腦、清和、清福異香、香疊、香爐、香球”及“裝香簇細灰”等事務,宋人用香那是真的講究。

發現南京|一座“真香”的城

馬遠《竹澗焚香圖》中展示熏香才藝的文人小哥哥

當時的文人朋友圈點選量上十萬的文章很多與香有關——例如宋人丁謂的《天香傳》,着重于沉香的品鑒和理論總結;宋人範成大《桂海虞衡志》中的《志香》,總結蜀地出産之香品;葉廷珪的《名香譜》和《海錄碎事——香門》、顔持約的《香史》、洪刍的《香譜》,北宋末年陳敬的《陳氏香譜》,更是大全集,收錄了十一部前人著作,可謂宋代香道精華本。

當時流行的文化活動還有鬥香。和“鬥茶會”“鬥詩會”如出一轍,鬥香會上,文人們用盡解數,将自己最好的私藏香品拿出來,彼此一較高下。

當然,香會是一種社交活動,少不了茶、酒、詩、書、畫,還必須組織在網紅景點——這風雅之至的生活,就是宋代一景。宋人稱香器為“出香”,一個“出”字,把熏香的動态加了進來,多了幾分靈動和趣味。

發現南京|一座“真香”的城

宋 · 趙佶《聽琴圖》 故宮博物院藏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