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外品牌“糧草”被斷,中國車企北上“劫營”

海外品牌“糧草”被斷,中國車企北上“劫營”

頭圖來源:《大話西遊》劇照

日前,一則瑞虎8白車身現身俄羅斯UAZ工廠的視訊在當地掀起軒然大波。作為俄羅斯現存的唯一一個“真自主品牌”(其餘兩家品牌中,拉達被雷諾收購,GAZ專注商用車),UAZ近年來銷量走勢節節敗退,奇瑞的入局讓這家企業有了翻身的希望。

海外品牌“糧草”被斷,中國車企北上“劫營”

在UAZ工廠亮相的瑞虎8白車身

而俄羅斯官方,似乎也對中國品牌抱有極高的期待。俄羅斯聯邦工業貿易部部長Denis Manturov在接受采訪時就曾表示,退出俄羅斯的豪華汽車品牌将被中國汽車制造商所取代。

一時間,中國品牌俨然成為了俄羅斯汽車市場的“救世主”。而在不少業内人士看來,俄羅斯汽車産業當下的困頓,對于緻力于實作國際化的中國品牌來說,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

但中國品牌當下的煩惱也有不少,零部件供應短缺、原材料漲價已經讓他們在本土市場中發展放緩,面對上述機遇,中國品牌是否還有足夠的底氣跟進?俄羅斯這個年銷量在170萬輛左右,全球排名第八的汽車市場,又是否值得中國品牌冒險?

#上

多重作用下的銷量潰敗

俄羅斯汽車工業的起步并不算晚,早在1907年,該國家就已經擁有了Russo-Balt、Puzyryov、Lessner等一大票知名汽車品牌,且已經開始在莫斯科舉辦車展了。相較之下,三菱的首款量産車型三菱A型車在1917年才問世、豐田首款量産車AA在1935年才問世。而南韓品牌的成長就更晚了,20世紀70年代南韓汽車工業剛起步之時,蘇聯汽車年産量已經達到了200萬輛(1975年)。

海外品牌“糧草”被斷,中國車企北上“劫營”

俄羅斯市場的銷冠—拉達Vesta,可惜該品牌早已被雷諾收購

但很明顯,起步早不等于發展好,在此後的幾十年中,俄羅斯汽車工業整體發展似乎停滞了,别說與日韓相比,哪怕是和中國相比也大有不如。在國内,常有人讨論汽車工業“大而不強”的問題,而在俄羅斯,此問題顯然更為嚴重。根據歐洲商業協會公布的資料,今年3月,俄羅斯市場中的56個汽車品牌中,僅有3個是俄羅斯本土品牌。而其中銷量排名第一的拉達早就被雷諾收購,GAZ則主攻商用車,僅剩的“真自主品牌”UAZ則正如前文中所說的那樣,開啟了生産瑞虎8的準備工作。

在如此格局下,不難想象一旦海外品牌集體停擺,會對俄羅斯汽車市場,以及俄羅斯消費者帶來怎樣的打擊。而在供應鍊危機和某些衆所周知的打擊下,這種慘案真的發生了。

自3月初開始,豐田、本田、現代、起亞、奔馳、寶馬、奧迪、大衆、沃爾沃、捷豹、路虎、賓利、阿斯頓·馬丁等品牌,或宣布關停在俄羅斯的工廠,或宣布停止向俄羅斯出口銷售車輛。雷諾控股的拉達雖然還在銷售庫存車輛,但其工廠也已經停産。

海外品牌“糧草”被斷,中國車企北上“劫營”

2019年俄羅斯奔馳工廠投産時,還曾邀請普京參加開業儀式

而這輪停産、停售的另一大背景也源自于零部件供應。自3月初以來,由于在業務穩定性和安全性上的不确定,馬士基、MSC地中海航運等國際運輸巨頭相繼宣布暫停海運、空運和洲際鐵路往返俄羅斯的新訂單。

此前大衆内部就曾探讨過複産方案:由于烏克蘭、波蘭無法過境,隻能考慮繞道土耳其,将零部件運往格魯吉亞,随後再想辦法進入俄羅斯,以期能在7月複産,但這一輪繞路運輸的成本可想而知。

海外品牌“糧草”被斷,中國車企北上“劫營”

翻看歐洲地圖不難發現,大衆的設想得走多少冤枉路

一時間,俄羅斯車市風雲變幻,銷量狂跌。資料顯示,2022年3月,俄羅斯汽車市場(含乘用車及輕型商用車)累計銷售新車5.5萬輛,同比降幅高達62.9%。與此同時,來自于歐盟更嚴厲的制裁措施又來了。

海外品牌“糧草”被斷,中國車企北上“劫營”

當地時間4月5日,歐盟委員會在官網釋出聲明稱,該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提議,對俄羅斯實施第五輪制裁。其制裁内容對于俄羅斯汽車産業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三點:第一,禁止俄羅斯船舶進入歐盟國家港口,同時還禁止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公路運輸公司,在歐洲進行經營活動;第二,禁止向俄羅斯出口半導體、汽車和運輸裝置;第三,禁止與包括俄羅斯外貿銀行在内的4家俄羅斯銀行進行交易。

也就是說即便主觀上不想停擺,那些跨國車企的零部件供應體系也已經中斷,短期内不具備繼續經營的能力。然而這一切,會是中國零部件企業,以及中國汽車品牌的機遇麼?

#中

中國品牌的機遇?

首先要說明的是,中國品牌的确在俄羅斯及周邊國家/地區擁有廣泛布局。比如長城汽車在俄羅斯投資的圖拉工廠于2019年投産,其整車年産能可達15萬輛,主要生産哈弗F7、哈弗F7x、哈弗H9等車型。而奇瑞、吉利等品牌則在白俄羅斯布局有工廠。

海外品牌“糧草”被斷,中國車企北上“劫營”

長城汽車俄羅斯圖拉工廠

從銷量數字上看,這些在當地積極布局的企業确實也收到了應有的成績。資料顯示,自2021年1月-2022年2月間,哈弗品牌在俄羅斯累計銷量為45864輛;奇瑞為42845輛;吉利為28091輛。上述成績雖然無法與現代、起亞、豐田、大衆、雷諾等俄羅斯深耕多年的一線品牌相比,但也已經超過了馬自達、本田、标緻、雪鐵龍、福特、雪佛蘭、三菱等強勢品牌。

此外,在運輸方面,中國與俄羅斯間的鐵路運輸、空運、海運、海鐵聯運路線處于正常營運狀态。生産裝置、機械等可以從中國相關企業處進口,而據羅斯汽車行業顧問Dmitry Babansky表示,俄羅斯當地汽車制造廠商也可以從本國找到塑膠産品、油箱、排氣管、方向盤等零部件供應商進行替代。

但是其中難以替代的則是車規級晶片,對于這方面,中國車企在自家地盤上同樣飽受此苦,基盤不穩, 自然也不會再從國内市場調撥一批晶片供應到俄羅斯去,于是我們可以看到,自打3月份俄羅斯停産潮開始,哈弗、吉利、奇瑞等品牌同樣出現了大規模銷量下滑。資料顯示,3月哈弗在俄羅斯銷量為1573輛,同比下滑44.5%;吉利銷量為1492輛,同比下滑13.9%;奇瑞(不含星途)銷量為498輛,同比下滑79.2%。

2022年Q1部分中國品牌在俄羅斯市場銷量表現(資料來源:歐洲商業協會)

在俄羅斯市場,中國品牌欠缺的還有一點——豪華車市場佔有率。如今,奔馳、奧迪、寶馬等豪華品牌已經表态,或暫停在俄羅斯工廠生産,或暫停向俄羅斯出口整車。如此一來,當下俄羅斯豪華車市場已處于真空狀态,消費者甚至無車可買。對此,俄羅斯官方卻對中國品牌頗有信心。俄羅斯聯邦工業貿易部部長Denis Manturov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退出俄羅斯的豪華汽車品牌将被中國汽車制造商所取代。同時他透露,俄羅斯有關部門正在與中國汽車廠商讨論此事。

但豪華車細分市場,卻恰恰是如今中國品牌在俄羅斯最不擅長的領域。這其中既有品牌曆史積澱的問題,同樣有市場定位問題。

一直以來,部分中國品牌一直把俄羅斯看作為低勢能市場,有某中國品牌高層就曾與車市物語明言,“國内市場競争越來越激烈,車型換代周期越來越短。至于那些被換掉的上一代車型,最好的去處就是俄羅斯這種低勢能市場,反正當地消費者也認。”

除了定位,中國本身也缺乏豪華品牌。在國内,中國品牌中唯一被公認的豪華品牌就是紅旗,而目前來看,一汽集團向俄羅斯市場出口的乘用車主要以奔騰品牌為主,且絕對銷量并不高,在2021年1月-2022年2月間累計銷量僅為3476輛。考慮到俄羅斯居高不下的汽車進口稅及增值稅,即便有出口紅旗的打算,可在不進行本地化投産的情況下,短期很難搶占當地豪華品牌份額。

#下

俄羅斯市場的戰略意義

近年來,對于國際化這三個字,每個中國車企都不陌生。對于國際化的意義,不同的車企也有不同的了解,但總結下來不過都是以下三條——開源、節流以及強化品牌力。前兩者可以帶來更多的市場銷量和利潤,進一步攤銷車型研發、生産成本,發揮規模效應。後者則有利于提升品牌口碑、認可度,進而提升品牌價值和影響力。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就是本土車企走國際化路線的堅實擁趸。在他看來,中國品牌即使發展再好,如果隻陷在國内市場,其爆款車型月銷規模不過也就在萬輛,這樣永遠比不過跨國車企旗下那些年銷百萬輛的國際化車型。

海外品牌“糧草”被斷,中國車企北上“劫營”

國際化車型的最佳代表——卡羅拉,全球累計銷量超5000萬輛

“隻要國際化能走通,車型爆款就不是難事。咱們中國品牌的某款車型,産品力根本不強,在國内一年的銷量也就5000輛,可在東南亞市場一年卻能賣出20萬輛,這就是國際化帶來的加持。”

然而由于品牌積澱及技術儲備問題,中國品牌國際化道路更多的是選擇中東、東南亞、南美洲、非洲等所謂的“低勢能市場”入手,哪怕發展至今也很難進入北美、歐洲等高勢能市場。近期,由于智能化、電動化的趨勢興起,中國品牌通過更換智能電動車賽道,開始擠入挪威等歐洲國家,但在燃油車領域,仍然收效甚微。

而這時,俄羅斯市場的戰略意義就展現出來了。中國車企在該國汽車市場的深耕,所得到的不僅僅是一城一地的份額,而是一塊體量全球前十,足以輻射整個東歐市場的跳闆。若在俄羅斯站穩腳跟,則可進一步進入土耳其、烏克蘭、波蘭、捷克等國家,甚至在後期展望西歐,此難度要比直接進軍德國這種現代汽車工業中心要低得多。

海外品牌“糧草”被斷,中國車企北上“劫營”

博越在馬來西亞“化名”為寶騰X70

其實吉利在收購寶騰後,就已經通過馬來西亞市場實作了輻射整個東南亞汽車市場的目的。收購完成後,博越、缤越等車型紛紛導入當地市場,更名為寶騰X70、寶騰X50進行銷售,效果頗為不俗,前者甚至一度重新整理了馬來西亞單月SUV銷量紀錄。按照吉利目前的規劃,到2027年,寶騰整體銷量規模要達到50萬輛,在競争愈發激烈的當下,這筆增量無疑是吉利整體發展戰略的一劑強心針。

不過俄羅斯市場與馬來西亞不同,本土品牌要麼黯然消失,要麼就已經被雷諾等企業收購。想站穩俄羅斯市場,隻能以外來品牌的身份穩紮穩打,如今的俄羅斯汽車産業變局,對于這些中國品牌來說,既是挑戰,同樣也是空前的機遇,不知這些品牌是否願意冒着風險,去把握住這次機遇?

End

加好友請備注公司及職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