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為是月經不調結果卻是癌!這個年紀的女性尤其要注意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警惕這類“月經不調”

近期因為疫情,就醫不友善,門診患者驟然減少。但是我卻在一周内連續接診了多位來看“月經不調”的患者。

這些患者有的是圍絕經期的女性,有的月經淋漓不盡持續了好幾個月,有的月經走了沒幾天又來,還有的是絕經多年的女性,突然陰道異常流血。

她們也沒太放在心上,一般就是自行吃點止血藥物。沒想到效果并不好,甚至導緻貧血,還有的都大出血暈倒了。

病例一

孫某,46歲,近2年月經稀發,經量增多,有血塊,間斷口服中藥調理,效果不佳。入院前陰道流血20餘天不止,來院檢查。彩超檢查提示:宮腔内探及範圍約4.2cm×3.3cm×1.6cm的不均質回聲。

行宮腔鏡檢查+刮宮,病理提示:子宮内膜複雜非典型增生,部分符合高分化子宮内膜樣癌。

病例二

王某,58歲,絕經3年,半年前開始無明顯誘因出現少量陰道流血,未診治。1個月陰道流血量較前增加,有血塊,自行口服止血藥物不佳來院。彩超檢查提示宮腔内探及範圍約5.2cm×3.8cm×3.8cm的不均質回聲。

行宮腔鏡檢查+刮宮,病理提示:傾向高分化子宮内膜樣癌。

病例三

王某,47歲,月經間期出血1年,未規範治療,曾在當地門診行刮宮術止血2次,但刮出組織未送病理結果。半月前再次陰道流血增多,伴下腹墜痛來院檢查。彩超提示:宮腔内約1.7cm的條狀不均質回聲,右側卵巢内探及大小約5.0cm×3.7cm×3.5cm的囊性回聲。

手術後病理提示:子宮——子宮内膜樣腺癌;右側附件——轉移子宮内膜樣腺癌。

病例四

紀某,71歲,絕經後20年,陰道不規則流血3天。彩超提示:宮腔内探及範圍約4.4cm×3.0cm×3.1cm的混合回聲,充滿宮腔,邊界不清,與肌層分界不清。

刮宮後病理:子宮内膜癌。

病例五

陳某,74歲,絕經22年,陰道流血2次。彩超提示:宮腔中下段探及範圍約2.9cm×2.2cm×2.7cm的略強不均質回聲。

刮宮後病理:子宮内膜低分化癌。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心驚膽戰,惶恐緊張了。

目前大衆對宮頸癌的認知較為普遍,而對子宮内膜癌的了解,依然存在不足。

其實子宮内膜癌在中國居女性生殖系統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第二位,在發達國家居首位。據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統計,中國子宮内膜癌發生率為10.28/10萬,死亡率為1.9/10萬,資料還是比較觸目驚心的。

01

子宮内膜癌與什麼有關?

肥胖、糖尿病、高血壓,被稱為子宮内膜癌三聯征。有研究表明體重指數(BMI)每增加1,子宮内膜癌的風險增加9%。糖尿病患者患病風險比正常人高2.8倍,高血壓患者為1.8倍。

除此外,子宮内膜癌還與以下因素有關:

持續的雌激素暴露,如未用孕激素而單用雌激素替代治療

乳腺癌幸存者使用他莫昔芬;

攜帶子宮内膜癌遺傳易感基因,如林奇綜合征;

初潮早(≤12歲)、晚絕經(≥55歲);

不孕不育;

高齡。

結合上述五個案例,均能看到她們身上有高危因素,而且因為疫情,她們選擇了先在家自行服用止血藥物,這些藥物大多含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了患癌的風險。

02

子宮内膜癌會出現哪些症狀?

▌ 不規則陰道流血、排液

約90%的子宮内膜癌患者有不規則陰道流血症狀,通常發生在絕經後。有的表現為陰道異常排液,可為漿液性或血性分泌物。圍絕經期患者可以表現為月經量增多、月經期延長、月經淋漓不盡、月經間期出血等。

▌ 子宮增大、疼痛

大部分子宮内膜癌診斷時為早期,體檢時往往沒有子宮增大的表現;但若惡性良性腫瘤侵及子宮頸内口,導緻子宮腔積血或積膿,可引起下腹脹痛及痙攣樣疼痛。晚期患者因惡性良性腫瘤侵犯周圍組織或神經可引起下腹或腰骶部疼痛。

03

如果出現以上症狀,

怎樣明确是否有子宮内膜病變?

1.子宮内膜活檢。

若出現上述症狀,又高度懷疑子宮内膜病變時,應進行子宮内膜活檢明确診斷。包括:子宮内膜吸取活檢、診斷性刮宮、宮腔鏡下診斷性刮宮等,組織病理學檢查可以确診。

2.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盆腹腔增強核磁共振或增強CT,有可疑轉移者可進行全身PET/CT檢查。

3.惡性良性腫瘤标記物檢測。

目前,尚無特異敏感的惡性良性腫瘤标志物可用于子宮内膜癌的診斷與随訪。有子宮外病變的患者,糖類抗原125(CA125)有助于監測臨床治療效果。不過在缺乏其他臨床表現時,CA125不能準确預測複發。

人附睾蛋白4(HE4)對子宮内膜癌患者的診斷和預後預測可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旦确定為子宮内膜癌,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放療、化療為輔助。結合患者個體情況綜合治療。

04

沒有出現以上症狀,

怎樣預防?

沒有出現以上症狀的女性,建議定期進行體檢,尤其是年齡≥50歲的婦女每年都要進行子宮内膜癌的篩查,主要方式為經陰道超聲檢查(監測子宮内膜厚度、有無異常血流信号等,對于絕經後婦女,超聲下子宮内膜厚度≤4mm,發生子宮内膜癌的陰性預測值>99%)、子宮内膜微量組織病理檢查和子宮内膜細胞學檢查。

年齡<50歲,但符合以下條件的女性,建議根據醫生的判斷來決定是否篩查。

異常陰道流血,尤其是絕經後陰道流血。

35歲以上攜帶子宮内膜癌遺傳易感基因或家族史(尤其是乳腺癌、結直腸癌、女性生殖惡性良性腫瘤)。

>30歲且肥胖(BMI≥28kg/m2),有糖尿病和高血壓。

有排卵障礙,比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等。

子宮内膜癌患者中雖然70%~75%為絕經後婦女,平均年齡約55歲,但由于高油高糖的飲食、作息不規律等因素,近年來子宮内膜癌呈現年輕化趨勢。

發現有相關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去正規醫院進行系統檢查,避免自行服藥,以免延誤病情。

參考文獻:

[1]中國抗癌協會婦科惡性良性腫瘤專業委員會.子宮内膜癌診斷與治療指南(2021年版)[J].中國癌症雜志,2021,31(06):501-512.

[2]俞梅,向陽,馬曉欣,等.子宮内膜癌篩查規範建議[J].中華婦産科雜志,2020(05):307-311.

[1]金碧霞, 孔為民. 《國際婦産科聯盟(FIGO)2018癌症報告:子宮内膜癌診治指南》解讀[J].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19, 47(10):4.

本文首發:醫學界婦産科頻道

本文作者:郭東霞

本文稽核:顧卓偉

責任編輯:一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