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人配送車,疫情之下最後一個團長

4月13日,在家隔離的第十四天。

這兩天上海魔幻的事情太多了,我們暫且都按下不表。來聊點不是人的東西。别誤會,我說是無人配送車。

和共享單車一樣,無人配送車要解決的也是“最後一公裡”的問題。伴随着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再加上這一輪疫情導緻的運力緊張,無人配送車的企業們在支援上海的同時,無疑也得到了一次難得的實戰演練。本篇文章中,我們挑選了三家無人配送車的資訊作為展示,來看看他們的不同之處。

無人配送車,疫情之下最後一個團長

看完圖檔說總結

适應能力是關鍵

首先要指出,三家無人車整體結構來說大同小異,無非是采用了不同廠家的雷射雷達和自動駕駛技術,在當下的實際使用上,三者并不會有太大的差距。當下的無人車配送和過往形式有很多不同,主要有三點。

PART.1

配送場景集中化

以美團無人配送車為例,過往的操作流程是首先在平台下單,通過背景配送排程系統将訂單指派給無人配送車,然後無人配送車在站點取貨,最後自動行駛到使用者選擇的固定無接觸配送點。現在由于疫情的影響,這個固定配送點從小區門口變成了各棟住戶樓的樓下,聚焦在小區内部的“最後一百米”。

PART.2

配送路線簡單化

受限于疫情原因,無人配送車面臨配送場景的集中化,是以配送路線也相對簡化了很多。相比較人工,既能設計最優的配送路線,也能承載更多貨物。理論上來說,以無人配送車本身搭載的自動駕駛技術,再配合多個雷射雷達和超音波雷達和毫米波雷達,在封閉小區内配送的交通隐患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PART.3

配送物品單一化

還是疫情的原因,此次各家企業支援上海的無人配送車主要還是為了減少社群和志願者的工作負荷,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是以配送的物資都是正常的生活物資,體積和重量都在無人配送車的可運輸範圍,也有效減少了從小區門口到住戶樓這段距離下的交叉感染。

如果你隻看以上三點,貌似這一次無人配送車面臨的挑戰好像少了很多。但現實情況是它們要承擔更高運輸頻次、更多配送節點、以及裝置調試,路線設計等等問題。最重要的是,它會直接影響小區住戶能不能更友善、更安全的拿到物資,是以适應能力是關鍵。

無人配送車,疫情之下最後一個團長

在國家層面,國務院釋出的“十四五”城鄉社群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在建構美好數字服務新場景中,明确提出探索推動無人物流配送進社群,有效推動了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在企業層面,無人配送車背後的入局者主要分兩種,一種是自帶物流體系的企業,如京東、美團等,二是自動駕駛技術科技公司,如毫末智行、行深智能等。二者都在利用自身的優勢,整合資源迅速落地執行,搶占先機。這也是為什麼說,一要感謝他們支援上海,二也是給了他們一次難得的實戰演練,積累了大量經驗。

最後,在使用者層面,在目前環境下,我們希望這樣的技術可以适應更複雜的道路環境,比如道路狹窄的老破小社群,承載更多種類的物資,比如需要冷藏的藥品等等。

隔離的日子裡讓我們感受到了“團長”的重要性,但人力終歸有限。一台無人配送車對于我們而言,也許就是疫情之下,最後的一名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