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聯發科會成為下一個AMD嗎?

聯發科會成為下一個AMD嗎?

出品 | 虎嗅科技組

作者 | 丸都山

頭圖 | IC Photo

或許聯發科不會想到,2022年的第一份神助攻會來自三星。

據SamMobile報道,三星今年釋出的Galaxy S22将會推出高通骁龍和聯發科天玑兩個版本供消費者選擇,這意味至少在現階段,自家的Exynos晶片已經基本宣告失敗。

這是一則足以讓三星使用者喜大普奔的消息。兩年前,三星的粉絲們在Change.org上發起請願書——“請停止向我們售賣搭載Exynos晶片的手機”。獵戶座如今的窘境,并不讓人感到意外。

可對于聯發科而言,這的确是一份突如其來的驚喜。需要說明的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内,三星移動部門并不待見聯發科。在Helio時代,無論聯發科怎樣力推自家的高端晶片,三星都堅定不移地将二者的合作範圍鎖定在低端機市場。

而這次三星能夠主動抛出橄榄枝,個中原因離不開聯發科在高端晶片陣地的突破。自天玑9000釋出後,包括榮耀、小米、vivo、OPPO在内的一衆頭部廠商開始在旗艦機型上引入這款SoC。當然,鑒于聯發科相對薄弱的品牌号召力,這些廠商還是選擇與三星相同的雙版本旗艦機政策。

但無論如何,安卓陣營的集體轉向還是反映出了當下晶片市場的一次劇變:聯發科已經具備與高通在高端晶片市場同台競争的實力。

這一幕,似乎在哪裡見過。

2017年,受Intel“鐘擺戰術”長期壓制的AMD推出銳龍處理器,一舉掃除此前長達十餘年的陰霾,“AMD,YES!”開始在數位愛好者中間口口相傳。在此之前,AMD與曾經的聯發科一樣,唯一的生存手段就是靠降價守住中低端市場。

而如今,AMD已經在PC領域與Intel平分天下,那麼發展路徑相似的聯發科會複刻AMD的成功嗎?

“最強備胎”

盡管聯發科曾長期受制于“山寨機之父”的标簽,但進入5G時代後,聯發科已是晶片領域中不折不扣的隐形冠軍。

從2020年第三季度開始,聯發科超越高通成為全球最大手機晶片出貨廠商,并将這一寶座保持至今。

聯發科會成為下一個AMD嗎?

全球智能手機SoC出貨量對比,圖檔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當然,讓聯發科真正擺脫低端标簽的不是市場佔有率,而是後續天玑系列在高端市場中的突破。

去年12月,聯發科釋出了天玑9000移動處理器平台,這枚被聯發科寄予厚望的晶片在釋出之前就得到了業界極高的關注。因為在此之前,安卓旗艦陣營内隻有高通一個選擇,而最近兩代骁龍晶片在功耗上的不佳表現,也讓終端廠商思考起備選方案的問題。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三星,盡管他是目前為數不多堅持自主造芯的廠商,但Exynos系列産品的羸弱表現,讓消費者中間不斷傳出替換Exynos晶片的呼聲。

就連前三星移動總裁高東真也曾在公開場合中表示,“我們會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晶片。”

可即使Exynos系列再不堪,三星也不願看到自家半導體業務的競争對手一家獨大,此時剛剛突破高端市場束縛的聯發科的确是個不錯的選擇。

回過頭看,選用天玑晶片的三星隻是行業内的一個縮影,當下的智能手機行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一個備胎。

首先,在疫情的影響下,缺芯是手機行業近兩年無法繞開的話題,尤其是去年上半年,在全球範圍内的寬松貨币政策影響下,終端市場快速反彈,各廠商出現恐慌性備貨,聯發科年底釋出一枚旗艦晶片算是抓住了天時。

更關鍵的影響因素是,不同于高通在三星上半導體上的押寶,位于中國台灣的聯發科能夠獲得台積電最先進的工藝加持,這也直接決定了這一代天玑9000在功耗和能耗表現上對骁龍8Gen 1的全方位超越,此謂地利。

一位業内分析師認為,“高通此舉可能是效仿蘋果,擺脫單一供應商的束縛,但三星半導體不足35%的良率表現也确實拖了高通的後腿。”

還有一點可能被人忽略的是,在華為斷供事件後,國内手機廠商心照不宣地意識到留有一個“備選方案”的重要性,而剛剛打入高端陣地的聯發科,顯然就是那個最好的選擇,此謂人和。

在集齊天時地利人和後,聯發科在高端陣營的攻城略地自然是事半功倍。

站穩腳跟,言之尚早

天玑9000系列的巨大成功讓聯發科賺得盆滿缽滿。

根據台媒《經濟日報》的報道,聯發科3月營收首度跨越人民币500億大關,達到591.79億元新台币(約合人民币130.60億人民币),月增幅達到47.8%,創下了單月營收和增幅的記錄。

盡管聯發科并未透漏收入暴增的原因,但結合國内廠商近期密集的機型釋出來看,不難猜出天玑9000在其中發揮的作用。

截至目前,安卓陣營内的頭部廠商均釋出了搭載天玑9000 SoC的旗艦機型,但從産品定價政策來看,聯發科現階段存在的最大問題還是品牌号召力的缺失。

以OPPO Find X5 Pro為例,在同一款機型上,搭載天玑9000的機型起售價為5799元,而搭載骁龍8Gen1的機型起售價則達到了6299元。

盡管兩款機型在其他配置上存在着一些差異,比如天玑版缺少馬裡亞納X晶片,可OPPO有意為之的“高低搭配”也直接反映了當下聯發科較為尴尬的市場定位:雖然高端晶片的表現已不輸高通競品,在個别名額上甚至要領先後者,但仍無法保證消費者為其買單。

一位産業鍊知情人士向虎嗅透漏,“根據采購量的不同,天玑9000的單價要比骁龍8Gen 1便宜25%-30%左右,這是聯發科很大的優勢。”

但随着台積電代工費用的上漲,這一優勢或許将被抹平。

今年3月,台積電表示,迫于成本壓力和供應緊張,台積電的8英寸晶圓代工服務價格将提高10%到20%,12英寸先進制程還在評估中,預計将在今年3月份生效。

毫無疑問的是,上遊晶圓代工價格的上漲将直接影響到天玑系列晶片的未來定價,相比之下,依靠三星代工的高通在價格上漲的幅度上可能相對較小,這也意味着未來聯發科将很難再通過價格優勢去進一步打開市場。

下一場考驗:困則思變

前不久,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預測,中國主要安卓廠商品牌大幅削減新機訂單,砍單累計1.7億部新機出貨量,相比原計劃削減20%。其中聯發科受到影響最大,占到砍單幅度70%。

聯發科會成為下一個AMD嗎?

這絕非是聳人聽聞,根據資料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釋出的國内手機銷量資料,今年2月,中國大陸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僅為2348萬台,同比下滑20.5%。

這裡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在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新冠疫情的在全國範圍内造成的持續影響,物流運輸受到了嚴格的管控,同時線下管道也基本處于停業狀态。而在物流業限制放寬、線下管道回穩,且2月份處于春節檔的大背景下,今年需求端的減少甚至比兩年前還要嚴重。

如此嚴重的衰落其實早有征兆。如果回顧過去兩年手機廠商的釋出會,就會發現各廠商幾乎都在不遺餘力地宣傳自家的影像系統,誠然,這與當下的“大影像時代”密不可分,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如今的智能手機行業實在無法提供變革式的創新。

在很多時候,被各家手機廠商吹上天的技術,甚至還沒有一個3.5mm耳機孔實用,而那些過度宣傳又反過來一次次透支着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或許是提前察覺了手機行業的風向變化,在高通去年的投資者大會上,CEO安蒙着重介紹了高通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

2021年,高通與通用汽車宣布就骁龍汽車駕駛平台達成協定,前者将為數字駕駛和下一代遠端資訊處理系統提供支援。如果把時間再往前推,SA8195P晶片的推出讓高通在近兩年來獨孤求敗,而這枚改變行業規則的車載晶片的僅僅是基于骁龍855平台打造的産品。

不僅是在自動駕駛領域,從物聯網到元宇宙硬體,高通近年來大有發展晶片業務多元化的趨勢,以擺脫單一收入來源的束縛。

高通已不滿足于傳統消費電子市場

同樣,聯發科也沒有選擇作壁上觀。截至2021年底,聯發科已經在中國大陸直接投資了24家企業,這些公司多集中在IC設計、射頻前端、軟體和資訊服務等領域。

這其中不乏有些“硬核公司”,如專注于藍牙無線音頻系統解決方案的達發科技,已經成長為行業中的标準制定者,使聯發科得以在TWS領域建構生态鍊條。

寫在最後

面對智能手機行業風向的變化,高通選擇跨行業拓展價值邊界,聯發科則更傾向于發揮産業鍊優勢,在垂直産業中培育新的增長催化劑。

很難說這兩個路徑孰優孰劣,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如今的智能手機行業内,頭部晶片廠商們都已經為可能到來的衰落提前做出準備,過去産業鍊内明确的分工邊界未來可能會逐漸模糊。

在這個大背景下,兩者預設的戰場也早已脫離晶片行業,相比于AMD和Intel的恩怨情仇,高通與聯發科更多了幾分對抗命運的意味。

而聯發科是否能成為下一個AMD,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