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上遊的技術類公司,就一定值得投資嗎?
文丨張楠
來源丨投中網
我關注虛拟人賽道有一陣子了,上周發現個挺新奇的事兒,有人推了一個知識類數字人,叫“Dr.Yu(宇博士)”。
你問這事新在哪兒?首先表面上看是有人在一衆美女IP環繞下,推了個男人IP出來,但男人IP販賣的不是偶像式的“男色”,不是主打唱歌、跳舞、表演等娛樂功能,而是知識部落客定位。也就是說,虛拟人IP的場景,正在延伸到更深層次的需求中。
但反過來,投資市場則有另一個奇景。
人們都知道虛拟人是個大賽道,是元宇宙的入口之一,也有報告測算2030年市場規模将達到2700億元。但投資案例呢?魔琺科技受到紅杉五源軟銀的追捧,兩輪連續融了1.3億美元,但它卻是“虛拟人解決方案服務商”。而反過頭看看,IP孵化方向上,唯一令人有印象的就是位元組投了李未可。
什麼意思?不能錯過,必須參與的元宇宙入口,幾年後的千億賽道,為何VC們卻隻敢投資“賣水的”?是資本市場對這個賽道根本沒有信心嗎?
先抛個結論供拍磚:
要真正吃到虛拟人紅利,IP投資仍然是必由之路,而一些潛在的事實正在發生:
虛拟人IP正快速滲透入更多場景;
虛拟人代言、帶貨、産品周邊等變現路徑正在蹚出來;
虛拟人的人格化短期看是商業效率的掣肘,但長期未必如此;
虛拟人IP正在從“應付賬款”變成“資産”。
來吧,我們從看上去最深刻的“人性”問題談起。
人性是商業效率的敵人嗎?
近來被MBTI人格測試刷屏了,據說現在年輕人已經把自己的人格類型,放到社交媒體簽名欄,大有種“尋求認可、尋找同類”的意思。
我可太了解這種感覺了,畢竟十幾郎當歲的時候,本人的QQ簽名一度也是無法直視的畫風,而現在知道了MBTI,馬上花30分鐘做測試,結果是INTP,我很滿意。
歸根結底,我們之是以在網絡中尋求安慰,現實中卻越來越多地感到孤獨乃至社恐,還是源于陷入了“熟悉的人不了解,同頻的人找不到”這種怪圈。
那麼試想如果有個人,TA知曉你的所有喜好,了解你的生理狀态,說話也符合你的語言習慣,容貌也符合你的審美,甚至可以說是天生為你而存在的,每天在網絡上可以随時找到TA,甚至将來還有機會在現實世界與你朝夕相處,你願不願意?進一步說,如果TA是個數字人,你能不能接受?
這一天也許很快就要到來了,從外貌特征、語音、動作等外在子產品來看,不少市面上虛拟數字人已經難辨真假。也就是說,刨除成本因素,目前模組化、驅動、渲染三大底層架構,已經足以支撐相當多場景下,虛拟數字人的實際應用。那麼,如果将推薦算法、大資料與虛拟數字人結合,能不能幫你找到這麼一個“TA”呢?
這聽起來并非關乎技術,反而更像倫理問題。也難怪,技術的進化本質上是源于思想的進化,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打破和重建,這與圖靈發明計算機破譯納粹德軍密碼、愛因斯坦靠相對論打破萬有引力,乃至于喬布斯以一己之力,驅動社會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樣,你很難用單純的技術或科學去解釋,為什麼會發生這些進化。
之是以提出這個TA,我主要想表達兩點意思:
一是如果進入元宇宙時代,不管是虛拟數字人進入現實,還是人的虛拟化,未來一定會遇到類似的倫理問題,提早開展思辨有助于思想解放;
二是不少分析機構都對虛拟數字人進行了發展規劃和資料預測,雖然投資中這是必不可少的判斷标準,但具體到産業和場景上,還是不要預先設限為好,畢竟擱十年前,估計沒人能想象現在的生活會是這個樣子。
回到現實,我們能看到虛拟數字人正在大規模、成批量地“入侵”線上世界,在不少具體場景都有了相當程度的應用,但如果誰提出讓他們做個MBTI性格測試,就有些扯淡了,因為他們都未具備真正的人性,也就更談不上什麼性格,就算有也是導演、編輯、策劃、文案的,是集體的,不是個人的。
比如柳夜熙,2021年12月正式上線抖音以來,共收獲點贊上千萬,可謂大受歡迎,在其推出的5集“地支迷陣”短劇中,雖然包裹着諸如電車難題這類人性探讨,但你很難在短短的幾分鐘中看到實質性的觀點,最終都是要為其目的服務,即如何讓閱聽人更容易接受這樣一位憑空而降的虛拟人物。
是以商業通常都是打着人性的旗号反人性的,反人性不是一種貶損的說法,人性也不一定就是褒義詞。我們了解中所謂充滿人情味的東西,比如街頭巷尾的髒館小吃,早晚被連鎖餐飲取代;煙火氣的菜市場如果沒有相關政策,可能敵不過社群團購,更不用說報刊亭這種已經是上古時代的産物。
是以,人性隻是商業效率的敵人而已。
但他們是暫時的敵人,還是長期的敵人?
從“應付賬款”變成“資産”的邏輯
量子位在《2021年虛拟數字人深度産業報告》認為到2030年,大陸虛拟數字人整體市場規模将達到2700億元。上遊的核心競争力在于讓虛拟數字人底層技術,從模組化精度、容貌細節、形态動作等不一而足,精細度自然與成本成正比,以柳夜熙短劇的内容品質,單集制作費用高達“百萬元”級别。
來源:量子位《2021年虛拟數字人深度産業報告》
量子匠星CEO王博軒告訴我,目前虛拟數字人産業鍊非常零散,由于制作周期長、成本高,是以産能也比較緊張。
以量子匠星最新推出的首個知識類數字人“Dr.Yu(宇博士)”為例,據悉,其制作團隊為影視制作班底,包括曾就職新加坡盧卡斯電影公司與上海東方夢工廠等公司的動畫與特效團隊,此前也參與《星球大戰》動畫、《prime rose》動畫電影、《功夫熊貓3》等角色的開發,是以才能較好地實作超寫實風格。
量子匠星推出的超寫實知識類數字人“Dr.Yu(宇博士)”
是以也不止虛拟數字人,其他如電影特效、遊戲CG動畫等諸多産業,都是這些上遊公司的目标客戶,例如數字王國就是北美最大的影視特效公司,在北京的分部。
中遊的公司為虛拟數字人注入“靈魂”,其核心在智能、互動、動作捕捉等,當然也催生出了不同技術路線,比如由于表情、姿勢識别精度的提高和算法的進步,成本的降低,目前市面上大多的虛拟數字人,均采用真人動作捕捉技術,而單純通過AI拟真距離突破技術臨界點還有一定距離。而百度、微軟小冰、科大訊飛等老牌企業,則主要應用在互動的智能化領域,具備多行業通用性。
不論如何,諸如模組化、渲染、動作捕捉等中、上遊“賣水”的初創企業,自然是科技流風投追捧的對象。4月6日,虛拟人解決方案服務商魔琺科技,宣布連續完成B/C兩輪融資,總金額1.3億美元。其中,B輪融資由清新資本和錦沙資本聯合投資,紅杉中國和五源資本連續三輪追加投資;C輪融資1.1億美元由軟銀願景基金2期和某知名戰略投資機構聯合領投,北極光創投、指數創投跟投。
相比之下,IP孵化營運簡直是丢了虛拟數字人的臉面,明明無論去哪個平台,接觸到的都是這些已經孵化的虛拟數字人,但你甚至沒法将他稱作一個賽道。
就在虛拟數字人已經如此火熱的情況下,公開管道也鮮見這類IP孵化、營運企業相應的融資消息,我印象中上一次比較出圈的,還是今年初位元組跳動投資的“李未可”。
安信證券的觀點很有意思:
1、上一輪IP孵化的商業邏輯,就像是“應付賬款”,這一輪則變成了“資産”;
2、IP由“高高在上”的“媒體邏輯”,走向“平權”的“社交邏輯”;
3、IP兩極分化會更突出:世界範圍内有龐大世界觀的IP、細分領域有影響力辨識度的IP;
4、IP的影響力必須被呈現得更加表象化、具象化,如視訊、AR/VR。
第一個觀點其實就解釋了這個問題:為何這輪虛拟數字人投資火爆,卻沒有IP孵化什麼事兒?
首先此前一輪的IP投資熱,刨除追風口的因素,基本的投資邏輯是,營運公司拿别人的IP來賺錢,屬于負債,提高了杠杆率,是典型的輕資産營運模式;這一輪呢,變成資産了,自然就要變”重“,從虛拟數字人的制作到營運,哪哪都要花出去真金白銀,還不一定沉澱得下來,是典型的”差賽道”。
這裡我們先不談虛拟人IP孵化到底有沒有投資價值,所謂中上遊的技術類公司,就一定值得投資嗎?
也不盡然,在《剛開年,這個賽道融資已近百起,VC投入2500多億》中,盛景嘉成投資人劉迪談到,“要麼是做遊戲失敗的團隊,要麼是做影視失敗的團隊,看到賽道熱了,一窩蜂湧進來,但多半都沒有認真做。道理很簡單,賽道熱、資金多,哪怕沒有過硬的技術,先入局占位就有成功的可能性。”
今日資本徐新也曾明确表示,“看過太多的優秀人才在平庸的生意中痛苦掙紮,好賽道比好創始人重要。”
再結合安信證券的第三個觀點,我認為相比于上遊和中遊的技術類企業,數字虛拟人的IP孵化仍然存在機會。
王博軒透露,Dr.Yu宇博士上線當天,量子匠星就敲定了天使輪的首家投資機構。新一輪入場的資本,對于數字虛拟人賽道IP的投票也正在展開。
新的視角與觀點
目前多數的數字虛拟人IP孵化、營運公司,都是由此前的真人MCN公司轉型,或至少有相關經驗,所謂“世界範圍内有龐大世界觀的IP、細分領域有影響力辨識度的IP”,柳夜熙顯然要做的是前一種,你可以細品一下電影明星與網紅的差别,在小紅書爆火的AYAYI,則是偶像養成的思路;後一種則是不同領域的KOL,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潛藏着機會。
而且虛拟人在MCN行業能迅速風靡,存在如下行業共識:沒有道德風險,不會“塌房”;沒有合約風險,火了也跑不了;第三可以無限授權,不受時間、場地等限制;最重要的是,虛拟人沒有沒有商務分成(IP授權類除外)。
王博軒認為,刨除銀行客服、電視主持、手語主播等特定場景下的服務型虛拟數字人,按照目前短視訊MCN的邏輯,一共分為兩條大的賽道:劇情和口播,口播沒有劇情演繹,沒有場景變化,是以虛拟人最先覆寫的場景,就是時尚美妝和知識類。
王博軒坦言,推出Dr.Yu(宇博士)自然有數字虛拟人大火的因素,但核心競争力還在于其多年的知識類MCN營運經驗,其營運的“黑匠傳媒”旗下擁有視訊号的多位财經頭部部落客,而能否營運好虛拟數字人,主要依靠三點能力,内容、技術與營銷(品牌)。
技術支撐起虛拟數字人的“皮囊”,不止是單純的容貌拟人這麼簡單,形象能力、表達能力、感覺交流能力都要達标。
内容方面則是“思想”,比如“梅澀甜”以虛拟數字人的新奇視角說脫口秀,無疑會帶來新的觀點和思辨精神,宇博士将通過短視訊、與高校聯名虛拟授課等剖析元宇宙與數字經濟。與此同時,Dr.Yu也立足于現實,通過經濟政策、行業動态等解讀,輸出來自于元宇宙的觀點。
是以我認為,重要的不在于他們說了什麼,而是這種視角和行為本身就會帶來前文所說的“思想的進化”。畢竟如果隻是具備持續地輸出優質内容的能力,别說虛拟數字人了,說句不好聽的,你就是放條狗上去也有些價值,但這些都是一個優質虛拟數字人MCN機構的下限,核心在于具備萬物虛拟,也就是元宇宙的思想。
品牌與營銷能力則是實作商業化最重要的條件,一位短視訊MCN從業者認為,AYAYI從容貌來看無疑是業内頂級,但很可惜是多數是靜态圖檔,從專業角度來看無疑是屬于“換頭”流,能走“偶像路線”拿到諸多大牌商務,無疑是靠着一流的營銷能力和背後資源,這點從其剛出道就與陳偉霆合影即可見一斑,但如果不能“動起來”,如真人偶像般吃粉絲經濟,恐怕不會持久。
王博軒告訴我,未來所有現實對應細分類别的賽道,都有可能出現相應的虛拟數字人,數字人毋甯說是所有出鏡者的延伸,當某一天虛拟數字人變成了另外一個集體,元宇宙世界才可能真正降臨,對于Dr.Yu的創作團隊而言,不僅要輸出專業知識,更要傳達元宇宙背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除此之外,對于企業品牌客戶的定制服務,以及已經打造出來的IP影響力轉化為服務型與陪伴型的數字人硬體産品,也會讓元宇宙加速“落地”。
虛拟數字人是面向未來的叙事
可以說,虛拟數字人是面向未來的叙事,人們對其感興趣,是因為很多先知先覺的人對它感興趣,歸根結底是還對未來感興趣,而一旦我們都認可了虛拟數字人,那麼就可以很輕松的啟動其與現實世界的聯系。
那麼,虛拟數字人到底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呢?
在Roblox的元宇宙八大要素中,Identity(身份)是最重要的一環,畢竟如果連“我是誰”和“你是誰”都不知道,遊戲也就沒法進行下去。遵循着這個思路可知:虛拟數字人必然與人在元宇宙裡的身份有關。
來源:Roblox招股書
如果你認同一個觀點,即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個人存在于這個社會,會發生必然的、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關系,那麼虛拟人如果要存在于元宇宙,就必然與進入元宇宙的人産生社會關系,是以我們不妨再循着人的思路,來看虛拟人與現在以及未來的我們之間,有可能的關系是什麼。
或者進一步說,虛拟人到底能提供什麼價值?
首先是連接配接。
連接配接人與人,連接配接人與品牌等,你可以把虛拟數字人想想成一個具有智能的NPC。我記得京東在狗年的時候,曾經釋出過一條動畫短片,制作很精良,乃至于社交平台經常出現“狗東”的稱呼,當然這是愛稱,當你想到這條狗的時候,自然會啟動與京東的聯系。
是以我強烈建議京東立馬啟動“虛拟數字狗”的項目,為未來做打算。
那麼各類企業推出的虛拟數字人,在形象上能夠與使用者或客戶形成更好的連接配接嗎,我認為對于此前沒有這一角色的企業來說,必然是有效果的。比如看到“小诤”你就會想到中國航天,雖然AYAYI不是專屬,你也有可能會想到阿裡巴巴。
第二是能否提供增量資訊。
如前文所述,重要的是能否如梅澀甜或DR.Yu一般,擁有有全新的視角和觀點,進而演繹出源源不斷的新内容,這不光是智能與否的問題,考驗的主要是團隊背後的内容能力。
現在很多銀行、電視台等機構,都推出了自己的虛拟客服、虛拟主持人等角色,如湖南衛視的“小漾”、浦發銀行的“小浦”等,如果隻是如現在的智能客服一般,或者幹脆隻憑借姣好的面容賣個萌,那就仍然隻是在連接配接層面解決問題,沒有增量資訊,如據钛媒體報道,《你好星期六》這個由數字虛拟人主持的節目,熱度就逐漸下滑。
最後,就是關懷。
有個讓我印象頗深的社會事件,2020年時,一位60多歲的大媽刷短視訊迷戀上了“霸總”靳東,聲稱已經視訊對話确認他的心意,為了和這個假靳東在一起,花了不少錢不說,還與老公和子女都鬧翻了。
這簡直是大型荒謬現場,但不得不說,陷入“占有”心态的人都不能以常理度之,就如同許多偶像的粉絲一樣,一旦陷入這種“占有”心态,是不允許有一點污穢和懷疑的。
回到虛拟人,前面所謂連接配接與增量資訊,都隻是商業層面的考慮,真正能展現數字虛拟人價值的,還是在于人性的關懷。實作起來難嗎?看起來不難,小冰的各種虛拟數字人都能畫畫、作詩、發朋友圈了。試想如果靳東有虛拟數字人,隻要給錢他或許真的會給你打電話,如果《鬥破蒼穹》的蕭熏兒和蕭炎有虛拟數字老師,現在的國小生們也許連早戀都省了。商業雖然短時間屈從于效率,做了人性的敵人,但最終還是要回到人性關懷,成為時間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