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脫離元宇宙 虛拟人不過是“數字打勞工”

脫離元宇宙 虛拟人不過是“數字打勞工”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熊出沒請注意

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報告提到,本世紀末,全世界人口将突破110億大關。

110億,在學界預測裡這是地球人口的巅峰狀态,随後人口數量會逐漸減少。

此消彼長。

“虛拟人數量未來将是人類的10倍”,在人工智能“小冰”的暢想中,虛拟人似乎才是未來世界的主人翁。

我們不能全然相信小冰的話,因為TA就是虛拟人的一員。但與此同時也不能否認,這個“族群”正在逐漸滲透人類生活。

衣,直播間裡虛拟主播接待你;食,虛拟代言人給你推薦漢堡套餐;住,某房企的虛拟員工拿下了最佳新人獎;行,虛拟人成了炙手可熱的車模。

總之,近兩年元宇宙的東風漸盛,把越來越多的虛拟人吹進了大衆視野。

可人人皆識虛拟人,卻不知虛拟人的真面目。客觀而言,絕大多數看熱鬧的吃瓜群衆對虛拟人的認知,隻是停留在字面之上。

是時候對虛拟人發出靈魂三問了:你是誰?從哪來?要到哪裡去?

文:熊出墨請注意

他們是人嗎?

什麼是虛拟人?這是需要搞清楚的第一個問題。

然而,時至今日,行業仍很難找到一個統一且清晰的定義。

從應用角度出發,中信證券在産業研報中把虛拟人分為人格型和實用型兩大類,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則将之分為身份型、服務型、表演型三大類,而天風證券重點強調了虛拟人、數字人、虛拟數字人三個不同的概念......

各有各的道理,共識未能達成。那我們就從實際出發,來看看當下正活躍的虛拟人都“長”什麼樣子:

脫離元宇宙 虛拟人不過是“數字打勞工”

首先是電商直播間裡的虛拟人,一個人物形象站在台前,背後實際是一套智能客服系統。

原本與客戶之間的文字交流,現在變成了從虛拟主播的口中說出。但凡多問幾個問題就會發現,這類虛拟人隻能按照既定的程式進行機械式地互動。

脫離元宇宙 虛拟人不過是“數字打勞工”

其次是短視訊、廣告片中的虛拟人,比如虛拟人圈内的頂流柳夜熙,前段時間為麥當勞拍攝廣告片的希加加,他們往往現身于一段制作完成的視訊作品中,與劇情之外的互動性基本為0。

脫離元宇宙 虛拟人不過是“數字打勞工”

最後是真人的孿生虛拟人,即把現實世界中的人類實時映射在虛拟世界,如《頭号玩家》電影裡一樣,無論從虛拟還是人的角度看過去,都最接近虛拟人的真正形态。

市面上的虛拟人大多跳不出三大範疇,基于此,我們對虛拟人也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他們擁有兩大基礎特性,拟人化、虛拟化。

與之對應,在國内動作捕捉領域處于領先位置的諾亦騰,其聯合創始人、CTO戴若犂向熊出墨表示,行業談及虛拟人時,一般會從兩個次元切入,“第一是有沒有中之人,第二最終成品是實時還是經後期制作的。”

這就延伸到了技術層面。

中之人,概念源自日本,意指虛拟人的背後操控者。通過中之人動作捕捉、表情捕捉、語音驅動等不同的實作方式,虛拟人的群像又可以進一步細分。

戴若犂表示:“有中之人的虛拟人可以進行相對複雜和及時的互動行為,而依賴狀态機合成動作、合成表情或者人工智能合成動作的虛拟人,更多用于低頻互動客戶服務的場景,比如虛拟新聞主播念稿、播報。”

第二個次元,虛拟人的實時渲染和後期制作亦是技術路線之差。前者強調及時的虛拟化映射,後者則是影視制作流程。

落地應用時,不同的技術手段被按需使用。比如柳夜熙平時主陣地在短視訊,通過劇情内容來強化虛拟人的身份标簽。而當某些活動需要現身互動時,她也會親臨現場,前段時間她就與莫言同了台。

是以,就像現實世界中人類被分為不同人種,虛拟人之間也存在明顯的界限。最典型的差別就是,有些虛拟人真的是人,有些則不是人。

這把火虛不虛?

面對虛拟人這一新興“族群”,不知大家是否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前文有所提及,以電商直播間虛拟主播為代表的虛拟人,他們隻是在熟悉的事物之上披了一副全新的皮囊,因而讓人産生一種陌生又熟悉的沖突感。

實際上,其他類型的虛拟人也是如此。比如柳夜熙、希加加,她們與特效電影裡的阿凡達、阿麗塔之類的角色類似;通過動作捕捉等技術驅動的孿生虛拟人,也難免讓人聯想起iPhone 的Memoji功能。

号稱來自未來數字世界的虛拟人,似乎并沒有想象中那麼神秘。

而這,也正是虛拟人虛火過旺的一個表現。

脫離元宇宙 虛拟人不過是“數字打勞工”

艾媒咨詢釋出的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虛拟人核心市場規模為62.2億元,其帶動的産業試産規模為1074.9億元。預計到20215年,兩組數字将分别膨脹至480.6億元和6402.7億元。

規模大至千億,不乏有人渾水摸魚。

例如,戴若犂認為,“後期制作類的,産出完全沒有互動的,目前嚴格來說都不能算是虛拟人。他們的産出方式實際上已經存在了很多年,隻不過現在各種技術更加完備,制作更加迅速。”

一位影視從業者也表達了相同的看法,“在劇本裡你可以刻畫任意角色,虛拟人也好、外星人也好,但也不是誰都能火起來的。”

柳夜熙所屬公司創壹科技透露,團隊為柳夜熙投入的成本在百萬元以上,共160多人在為她服務。柳夜熙這個IP背後,是一個成熟的電影制作團隊在支撐。

而之是以要費心費力包裝虛拟人,目的隻有一個——商業價值。

舉個例子,某些娛樂公司近兩年在花重金打造虛拟偶像,因為與真人偶像相比,虛拟人不會變老,可以無限分身同時進行多項工作,而且不用擔心他會人設崩塌,更不會跟公司産生合約糾紛。

B站對虛拟偶像就頗為重視,自2018年開設虛拟主播版塊之後,在該領域頻頻出手。2019年通過收購上海禾念拿下虛拟偶像頂流洛天依,2022年初又并購了一家專門研運虛拟偶像的公司。

虛拟主播、虛拟員工也是同理,國内一家提供虛拟人定制服務的企業的高管表示,他們公司的虛拟人已經在直播電商、秀場直播、線上教育、影視内容制作等場景應用,“虛拟人可以說是完全歸公司所有。”

“柳夜熙的公司雖然說不走虛拟偶像這條路,但實際上在做的還是IP經濟。而且,真人要和MCN分成,虛拟人的收入則全歸公司”,上述業内人士表示。

這從根本上決定了,虛拟人現階段的服務群體以B端客戶為主。

事實也是如此,無論是品牌聘請代言人,公司培育虛拟偶像、IP,還是活躍在螢幕裡的新聞主播、帶貨主播,虛拟人的閱聽人雖然集中在C端,但是幕後為虛拟人買單的無一例外都是B端企業主。

為B端創造價值,而C端閱聽人的體驗卻沒有實質性的提升,甚至某些場景下還不及真人。

比如某些淘寶店鋪直播間裡的虛拟主播,商家借此做到了24小時不停播,可對于使用者而言虛拟主播就像是無情的讀稿機器,把事先準備好的文案輪播,無法個性化地解答消費者的提問。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無法展現廣大人民群衆的需求,當新鮮感一過,虛拟人這把火還能燒多久?

與元宇宙何幹?

“如果說元宇宙是數字化的終極形态,虛拟人就是人這個主體的數字化。”

虛拟人産業從業者普遍認為,虛拟人相當于元宇宙的基礎設施,在人類向元宇宙移民時,虛拟人就是大家的數字分身。

按照這一邏輯,虛拟人應立足元宇宙之上,可現在顯然是元宇宙未至、虛拟人先行。在元宇宙連雛形都遠未建成的情況下,架空的虛拟人已經開始“線上接單”,甚至造出了千億的市場規模。

先後順序倒置,依然要歸結到虛拟人在C端使用者的價值難以落地。

柳夜熙一夜漲粉百萬,兩個月粉絲規模破千萬,毫無疑問是在元宇宙的風口之下,充分享受了流量紅利。百度旗下虛拟人希加加成為麥當勞新品代言人,則是品牌看中了元宇宙的熱度,進而把營銷活動向虛拟人傾斜。

而正如前文所講,目前的活動仍停留于B端客戶。虛拟人,不過是企業花錢買來的“數字打勞工”。

艾媒在報告中提到的虛拟人帶動的6402.7億元市場規模,正是虛拟人在B端的變現。

脫離元宇宙 虛拟人不過是“數字打勞工”

虛拟人參與商業活動

一方面是傳統的IP變現模式,借虛拟人、元宇宙的熱度把粉絲規模做大,後通過品牌推廣變現。去年5月份走紅的AYAYI,在第二個月便接到了一線品牌的邀約,并且成功入職阿裡,商業活動不斷。另據業内人士透露,虛拟人界的前輩洛天依與品牌關聯報價在150萬元左右,代言價格達千萬一年,出場費不輸真人明星;

另一方面,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虛拟人形象結合人工智能等技術,能讓虛拟主播、數字員工、虛拟偶像等新業态滿足使用者的多樣化需求,進而産生市場機會。

而從B端跨向C端,元宇宙的建成是一道硬性門檻。

元宇宙風口之下,虛拟現實産業向C端消費市場進軍的腳步正在加速。

比如諾亦騰的入門級動作捕捉産品,每一次疊代都變得更加小巧輕便,部分業内人士已經将之視作消費級産品。

再如國内在虛拟現實領域已經堅持多年的企業STEPVR,逐漸擁有了動捕、力回報、萬向跑步機等技術儲備,元宇宙概念興起後,近期其推出一款連接配接元宇宙的入口級新品,直接面向家庭使用者。

IDC産業報告顯示,2021年全年全球AR/VR頭顯出貨量達到 1123 萬台,同比增長 92.1%。其中VR頭顯出貨量達1095萬台,突破年出貨量一千萬台的行業重要拐點。IDC強調稱,2021年是AR/VR頭顯市場繼2016年後再度爆發的一年。

一派欣欣向榮,但是,跨過門檻絕非易事。

脫離元宇宙 虛拟人不過是“數字打勞工”

《頭号玩家》中的“綠洲”遊戲

以《頭号玩家》展現的場景為例,硬體層面需要從現實世界進入虛拟世界的裝置,軟體層面需要建成“綠洲”所代表的全民及應用,以及對應的元宇宙生态。

與元宇宙的概念提出者尼爾·史蒂芬森的描繪一緻,那是一個真正可以讓人在裡面生活的數字空間。

客觀而言,現階段的硬體、軟體發展水準依然難以與《頭号玩家》、《雪崩》的設定相提并論。由此,大衆向數字世界移民的共識無法形成,虛拟人普及的土壤無從談起。

虛拟人雖然頻繁現身,但是距離真正融進大衆生活仍要經過漫長的等待。最起碼,在元宇宙成型之前,那一天不會到來。

是以,一位業内人士直言,“接下來很長時間裡,虛拟人都很難供C端直接使用,産業鍊上遊的工具提供商、服務提供商,(他們的)服務主體仍然是以B端為主。”

寫在最後

你是誰?從哪來?要到哪裡去?

回到開篇的靈魂三問,此時答案已然清晰。

虛拟人是誰?之于普羅大衆,他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數字分身;

現階段活躍的虛拟人從哪裡來?他們更多是風口之下商業化活動的産物,就像是一位虛拟的打勞工;

而虛拟人最終要去的地方,則是那個尚不知在何處的元宇宙。

事物的發展總是螺旋式上升的。

誰也無法否定虛拟人和元宇宙所代表的數字化趨勢,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眼下虛拟人和元宇宙的發展路徑,是否與設想的數字化未來有所偏差?

如果路走偏了,何時回到正軌?

讓子彈再飛一會。

本文來自“熊出墨請注意”,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擷取授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