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生活的點滴中 發現教育的價值

生活即教育,而教育又運用于生活,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在社會中擁有一片自己的立足之地,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現如今很多家長過于關注孩子的知識學習與儲備,卻往往忽視了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寓教育于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價值,利用身邊的事物随機生成教育,又将教育所學的知識運用于生活,進而促進孩子情感、知識、能力等方面的提升,這樣的生活教育是孩子全面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在生活的點滴中 發現教育的價值

陶行知先生在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論時就曾主張,把教育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反對死讀書、讀死書,要注重孩子的創造性以及獨立自主的能力。

在生活中又有哪些情景适合開展生活教育?

一、家長主動引導

首先在生活中很多事物當家長覺得對孩子有益、具有教育價值就可以生成随機教育,生活即教育、社會即課堂。

例如帶孩子到菜市場買菜,菜市場裡面賣的有什麼?這些攤位又是按照什麼特征分類的?我們買了哪些蔬菜?每種蔬菜價格多少?一共要付給老闆多少錢?科學的認知以及數學的應用就包含在其中。

在生活的點滴中 發現教育的價值

又或者帶孩子行走在街邊,路邊商店的招牌上寫的什麼?是什麼意思?十字路口的訓示牌寫的什麼?代表着什麼?

社會性認知以及識字與了解就蘊含在裡面。

再或者和孩子吃飯時,餐前要做什麼?為什麼餐前要洗手?我們為什麼要吃這些食物,除了味道好吃之外還富含着哪些營養?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好處?

在生活的點滴中 發現教育的價值

這裡就展現了對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培養和膳食營養的學習。

二、對孩子産生興趣

其次當孩子在生活中對于某些事物産生興趣的時候,就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這是給予孩子積極的回應,并對知識進行适當的擴充和延伸,更能夠有效地激發孩子的興趣,提高知識儲備。

例如孩子對于路邊的螞蟻産生了興趣,可能會問家長螞蟻都吃些什麼啊?這時家長回答孩子問題的同時還可以反問孩子,你有沒有見過不一樣的螞蟻?它們是怎樣運送食物的?你知道螞蟻是靠什麼辨識方向的嗎?

在生活的點滴中 發現教育的價值

或是和孩子散步、逛公園時,道路兩旁郁郁蔥蔥的樹木和樹葉也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欲,這些樹木的葉子為什麼不一樣?怎樣判斷樹木的年齡?為什麼有的樹天冷了葉子會掉而有的不會呢?樹木是靠什麼來吸收營養長得這麼高大、粗壯的呢?

諸如此類,生活中存在的教育契機實在是太多,處處留心皆學問,不能隻是單一關注孩子的學習,更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引導孩子将所學運用于生活,注重孩子身心、情感、知識、态度與能力的全面健康發展。

教育是場長跑,與君共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