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車如果做到極緻個性化,那它一定會失去很多。一個品牌如果也是純個性化,那離退市也就不遠了,當然MINI除外。
近日,一個許久沒有動作,且主打個性化微型車的品牌,通過一款精靈#1,再次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它就是smart。

曾經smart憑借兩門、微型、好停車等個性化定位,在全球範圍内收獲不少粉絲。但要注意的是,我說的是“不少粉絲”,而不是“無數粉絲”,畢竟它不具備實用性,且價格也不算便宜,是以個性依舊難以掩蓋尴尬的銷量,最終瀕臨停産。
對于smart的轉機,還要從吉利說起。2018年2月24日,吉利集團收購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9.69%的股份,李書福也成為了戴姆勒最大的單一個人股東,是以對于其旗下品牌也有了很高的話語權,smart也自然而然成為了吉利與奔馳共同主導的品牌。
smart精靈#1,由奔馳設計,吉利研發,基于吉利 SEA 浩瀚純電平台打造,也成為smart品牌電氣化重要的一步。
向市場妥協的實用産品
其實smart精靈#1并不是smart的第一款純電動産品。2014年,smart曾推出了smart fortwo Electric Drive,而同年份,國内很多新能源品牌甚至還沒開始起步。但smart fortwo Electric Drive售價高達23.5萬元,還沒有補貼,續航也僅有145km,可想而知它的下場。畢竟個性歸個性,消費還是要有理智。甚至在歐美市場,smart的新能源産品表現也十分一般,與其說是産品定位問題,我更認為是生不逢時。第一代Electric Drive還進入了國内市場,第二代甚至都沒有入華,可即便如此,它在全球範圍内的銷量同樣很慘淡。
這不,找準了一個時機,smart的新能源産品又來了,而且是由吉利主導研發,是以對于消費者心理的把控,這次絕對到位了。
SUV市場好,smart精靈#1也就成了其旗下首款SUV;需要大空間實用性,于是smart精靈#1軸距達到了2750mm,甚至比很多主流緊湊級SUV都要大;要個性要顔值,雙拼色車身+無框車門都安排上,不僅漂亮,而且還擁有了一定傳承。
在性能上,smart精靈#1也達到了應有的水準,66kWh電池組,CLTC工況續航可達560公裡,還支援150kW的直流超級快充。不僅如此,6.7秒破百的水準,也讓它成為最快的smart。
似乎smart精靈#1的每一部分、每一處細節,都是針對消費者所打造的,但這還是你想要的“smart”嘛?
定位尴尬 定價難度高
在所有人的印象中,smart都是那台車長不到3米、軸距不足2米的雙門“小可愛”,所有車位都能“一把進”,甚至一個車位能停2台車,如今卻變成了這個“大家夥”。
曾經的友善小巧沒了,個性還保留了一點,但顯然已經不夠純粹。
不僅如此,自家同門EQA也與smart精靈#1定位相似,smart精靈#1車長4270mm,軸距2750mm;EQA車長4463mm,軸距2729mm,兩台車在車身尺寸參數上各有優劣。目前,EQA僅有首發特别版一款車型,指導價36.58萬元,但經銷商報價已經到了30萬元以内,如果後續再推出入門版,價格還會再次下探。
這對于smart精靈#1的定價,顯然有着很大的影響。以前花十幾萬、二十幾萬選擇smart是因為個性與友善,現在在這兩項優勢都缺失的情況下,如果再和EQA價格接近,為什麼不去選擇一台品牌、服務都更有優勢的EQA呢?畢竟smart最大的特點已經沒了,國産後也讓車主失去了談資。
而且EQA還是由奔馳研發的MEA平台,smart精靈#1則是由吉利研發的SEA 浩瀚純電平台,雖然不能說孰強孰弱,但奔馳在技術的成熟度上,大機率會更勝一籌。
定高了被EQA搶市場,那定低了呢?如果smart精靈#1賣到20萬以内,顯然會支撐起自身的銷量,但卻會對吉利有很大的影響。目前吉利品牌基于SEA 浩瀚純電平台還未推出純電動車型,如果推出,以緊湊型SUV為例,也大機率會在15萬元以上,這一點參考比亞迪、廣汽埃安等品牌就可以看出。如果都是20萬元左右,尺寸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一台擁有“德國”基因背書的smart顯然更容易讓消費者去刷卡。
爆火市場 難度較高
綜上所述其實可以看出,smart精靈#1的定位真的很尴尬,定價也很難。高了被EQA把市場搶走一大半,低了搶吉利的市場,這吉利能同意嘛?smart可以說是“腹背受敵”,難受無比。
雖然這台為了市場妥協的smart,失去了很多曾經smart産品本身的優勢,而且還擁有了完全國産的身份,但它實用性提升也是不可忽視的。而我認為,smart精靈#1的定價也許不會太低,首先吉利的利益是不可撼動的,這一定是第一位;其次smart的品牌調性也不能被拉低,調性拉低後,品牌走下坡路的例子絕對不少。
雖然會有那麼一小波人,頂住奔馳的誘惑,而選擇具有個性傳承的smart精靈#1,但這樣的銷量顯然支撐不起一個品牌的盈利。這樣看來,變大後的smart,好像還不如不變大!或許smart不想繼續走曾經的個性但不實用路線,但如今對于個性标簽沒有那麼強的smart,前方的路依舊是無比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