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腹背受敌”难定价!向市场妥协的smart精灵#1还能剩下多少精髓?

一台车如果做到极致个性化,那它一定会失去很多。一个品牌如果也是纯个性化,那离退市也就不远了,当然MINI除外。

近日,一个许久没有动作,且主打个性化微型车的品牌,通过一款精灵#1,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它就是smart。

“腹背受敌”难定价!向市场妥协的smart精灵#1还能剩下多少精髓?

曾经smart凭借两门、微型、好停车等个性化定位,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不少粉丝。但要注意的是,我说的是“不少粉丝”,而不是“无数粉丝”,毕竟它不具备实用性,且价格也不算便宜,所以个性依旧难以掩盖尴尬的销量,最终濒临停产。

“腹背受敌”难定价!向市场妥协的smart精灵#1还能剩下多少精髓?

对于smart的转机,还要从吉利说起。2018年2月24日,吉利集团收购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9.69%的股份,李书福也成为了戴姆勒最大的单一个人股东,因此对于其旗下品牌也有了很高的话语权,smart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吉利与奔驰共同主导的品牌。

“腹背受敌”难定价!向市场妥协的smart精灵#1还能剩下多少精髓?

smart精灵#1,由奔驰设计,吉利研发,基于吉利 SEA 浩瀚纯电平台打造,也成为smart品牌电气化重要的一步。

向市场妥协的实用产品

“腹背受敌”难定价!向市场妥协的smart精灵#1还能剩下多少精髓?

其实smart精灵#1并不是smart的第一款纯电动产品。2014年,smart曾推出了smart fortwo Electric Drive,而同年份,国内很多新能源品牌甚至还没开始起步。但smart fortwo Electric Drive售价高达23.5万元,还没有补贴,续航也仅有145km,可想而知它的下场。毕竟个性归个性,消费还是要有理智。甚至在欧美市场,smart的新能源产品表现也十分一般,与其说是产品定位问题,我更认为是生不逢时。第一代Electric Drive还进入了国内市场,第二代甚至都没有入华,可即便如此,它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同样很惨淡。

“腹背受敌”难定价!向市场妥协的smart精灵#1还能剩下多少精髓?

这不,找准了一个时机,smart的新能源产品又来了,而且是由吉利主导研发,所以对于消费者心理的把控,这次绝对到位了。

SUV市场好,smart精灵#1也就成了其旗下首款SUV;需要大空间实用性,于是smart精灵#1轴距达到了2750mm,甚至比很多主流紧凑级SUV都要大;要个性要颜值,双拼色车身+无框车门都安排上,不仅漂亮,而且还拥有了一定传承。

“腹背受敌”难定价!向市场妥协的smart精灵#1还能剩下多少精髓?

在性能上,smart精灵#1也达到了应有的水平,66kWh电池组,CLTC工况续航可达560公里,还支持150kW的直流超级快充。不仅如此,6.7秒破百的水平,也让它成为最快的smart。

似乎smart精灵#1的每一部分、每一处细节,都是针对消费者所打造的,但这还是你想要的“smart”嘛?

定位尴尬 定价难度高

在所有人的印象中,smart都是那台车长不到3米、轴距不足2米的双门“小可爱”,所有车位都能“一把进”,甚至一个车位能停2台车,如今却变成了这个“大家伙”。

曾经的方便小巧没了,个性还保留了一点,但显然已经不够纯粹。

“腹背受敌”难定价!向市场妥协的smart精灵#1还能剩下多少精髓?

不仅如此,自家同门EQA也与smart精灵#1定位相似,smart精灵#1车长4270mm,轴距2750mm;EQA车长4463mm,轴距2729mm,两台车在车身尺寸参数上各有优劣。目前,EQA仅有首发特别版一款车型,指导价36.58万元,但经销商报价已经到了30万元以内,如果后续再推出入门版,价格还会再次下探。

这对于smart精灵#1的定价,显然有着很大的影响。以前花十几万、二十几万选择smart是因为个性与方便,现在在这两项优势都缺失的情况下,如果再和EQA价格接近,为什么不去选择一台品牌、服务都更有优势的EQA呢?毕竟smart最大的特点已经没了,国产后也让车主失去了谈资。

而且EQA还是由奔驰研发的MEA平台,smart精灵#1则是由吉利研发的SEA 浩瀚纯电平台,虽然不能说孰强孰弱,但奔驰在技术的成熟度上,大概率会更胜一筹。

“腹背受敌”难定价!向市场妥协的smart精灵#1还能剩下多少精髓?

定高了被EQA抢市场,那定低了呢?如果smart精灵#1卖到20万以内,显然会支撑起自身的销量,但却会对吉利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吉利品牌基于SEA 浩瀚纯电平台还未推出纯电动车型,如果推出,以紧凑型SUV为例,也大概率会在15万元以上,这一点参考比亚迪、广汽埃安等品牌就可以看出。如果都是20万元左右,尺寸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一台拥有“德国”基因背书的smart显然更容易让消费者去刷卡。

爆火市场 难度较高

综上所述其实可以看出,smart精灵#1的定位真的很尴尬,定价也很难。高了被EQA把市场抢走一大半,低了抢吉利的市场,这吉利能同意嘛?smart可以说是“腹背受敌”,难受无比。

虽然这台为了市场妥协的smart,失去了很多曾经smart产品本身的优势,而且还拥有了完全国产的身份,但它实用性提升也是不可忽视的。而我认为,smart精灵#1的定价也许不会太低,首先吉利的利益是不可撼动的,这一定是第一位;其次smart的品牌调性也不能被拉低,调性拉低后,品牌走下坡路的例子绝对不少。

“腹背受敌”难定价!向市场妥协的smart精灵#1还能剩下多少精髓?

虽然会有那么一小波人,顶住奔驰的诱惑,而选择具有个性传承的smart精灵#1,但这样的销量显然支撑不起一个品牌的盈利。这样看来,变大后的smart,好像还不如不变大!或许smart不想继续走曾经的个性但不实用路线,但如今对于个性标签没有那么强的smart,前方的路依旧是无比艰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