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婆媳相處,那可能真是三天三夜也聊不完的話題。
小到飲食起居的不同,大到家庭經濟支出、帶娃理念、夫妻相處……大部分時候,婆媳之間都存在無形的溝通鴻溝。
看看網絡上的各種發言,簡直就是婆婆吐槽大會專場。
覺得婆婆總想充老大,感覺自己和婆婆沒有辦法相處!
吐槽婆婆自私。
覺得婆婆不會帶娃!
總之,感覺婆婆一來,家庭原本的生活秩序就被打亂了。
不可否認,婆婆和兒媳是兩代人,在生活習慣、價值觀念上的确存在很大差異,但是吐槽也解決不了問題呀,我們還是要思考婆媳相處有沒有好辦法呢?
知乎上有個人分享了自己和媽媽、婆婆同住一段時候後的感受,并且似乎從中找到了答案。
(網上一則關于和媽媽、婆婆居住後的對比分享)
這個人說她觀察到:和媽媽相處時,一切聽自己的,家庭和睦;婆婆來了,想要成為家裡的主人,婆媳沖突一觸即發。
通過對比,她得出了一個結論:婆媳之間想要相處和諧,就要遵守在誰家誰做主這個規則。這個結論似乎找到了家庭混亂的原因。一個家如果沒有人做主,所有人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過日子,結果不就是亂成一鍋粥嗎?
是以,一個家庭必須有明确的主人。家庭主人需要制定家庭的規則和原則,其他人都要遵守這個規則行事,這就叫做建立家庭邊界。
是以,婆媳沖突的本質與其說是兩代人的價值觀念不同,不如說很多時候是一個家庭的邊界被打破了。
家庭邊界很多時候就是家庭關系當中,人與人相處時的隐形栅欄,它能讓雙方保持适當的距離。
别小看這個距離,在家庭關系當中它代表着每個人彼此的尊重,也是每個人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底線。
從網絡上吐槽的聲音來看,很多婆婆就是因為操心太多,或者太過關愛年輕人,是以想要管理一個家庭從飲食起居到消費支出的所有事物。
但實際上,婆婆不斷插手夫妻家庭事務,很多時候早就超過了自己應該管理的範疇。這個時候,家庭邊界就被打破了。
這讓我想起來十多年前的電視劇《雙面膠》。
在《雙面膠》這個電視劇中,觀衆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家庭是如何因為婆婆地到來而最終分崩離析的。
在電視劇中,東北小夥亞平和上海姑娘麗鵑結婚後一直甜甜蜜蜜,這一切卻因為有着非常傳統思想的婆婆地到來而開始變化。
首先是麗鵑上了一天班回來後,家裡就換了個樣子。
餐桌上的亞麻桌布換成了塑膠皮,沙發上也墊上了毛巾被,牆上的藝術畫也被月曆擋了起來,原因是婆婆嫌畫太暴露了。
接着某天,麗鵑一覺醒來就發現卧室疊得整整齊齊的衣服。她立馬反映過來,在自己和亞平睡覺的時候,婆婆進了卧室。而且婆婆還在垃圾桶收拾夫妻倆用的避孕套,這讓麗鵑非常崩潰,她覺得婆婆已經越界了。
就這樣,婆婆很輕易地就踩進夫妻家庭在實體意義上的空間。
婆婆覺得這是自己兒子的家也就是自己的家,但麗鵑内心覺得婆婆隻是客人,應該尊重這個家庭的女主人。
此外,婆婆還看不慣麗鵑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為了避免看婆婆臉色,麗鵑買了件360的衣服,也隻能說36塊錢,婆婆這才滿意了。但自此麗鵑再也不能光明正大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了,明明是自己的錢,卻也沒有了消費自由。
麗鵑的婆婆一直用勤儉持家教育麗鵑,這讓麗鵑非常不舒服卻也想不到很好的理由反抗。麗鵑生活的世界從此有了一篇烏雲,走到哪裡這片烏雲就跟到哪裡,而且遮蔽住了明媚的陽光。
婆婆就這樣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不斷地給麗鵑夫妻施加自己的影響力。
其實麗鵑沒想到的是,改變家庭布置、管理家庭消費還隻是婆婆在這個家庭發号施令的開始,慢慢的,婆婆開始介入到麗鵑和亞平的夫妻相處當中。
婆婆認定男人就是要在外打拼,家裡的縫縫補補應該由女人來做;麗鵑最初沒有要生孩子的打算,卻被公公呵斥不盡女人該盡的義務,婆婆也認為這是自己家的孩子,說說也沒有關系。可笑的是,在一次吃紅燒肉的時候,婆婆卻沒有把麗鵑當自己孩子,一個勁兒地說落她吃得太多了。
夫妻倆因為婆婆的問題沒少吵架,感情也越來越差。
是以,婆媳問題為什麼最終演變為夫妻沖突?就是因為婆婆不僅要在生活習慣改變夫妻原有的方式,而且還不斷強迫年輕人接受自己的觀念,直到夫妻自己原本的觀念被徹底摧毀。
後來麗鵑盡量不回家,減少和婆婆的正面接觸。
這個時候,在這個家庭當中,媳婦消失不見了,婆婆慢慢地取代了媳婦的地位成為了家裡的主人,家庭原本的原則和運作規則徹徹底底被改變了。
婆婆看似周全顧家的背後,實際上卻是操心着自己不該操心的事情,管着自己不該管的事情,并沒有給年輕夫妻自己的生活空間,也沒有給與他們應有的尊重。這樣的話,婆媳相處下來能不産生家庭沖突嗎?
說了這麼多關于婆媳相處的細節後,很多人疑惑,一個很關鍵的人似乎隐形了,那就是丈夫去哪裡了?
實際上,丈夫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婆婆的兒子。
電視劇《雙面膠》這個名字就是男主角的行為本質——他一直在媳婦和婆婆之間充當着兩邊讨好的角色,希望像“雙面膠”一樣粘合雙方。
他是怎麼粘合的呢?
在最開始婆婆對家裡進行大改造的時候,麗鵑就讓丈夫告訴婆婆“你們是家裡的客人,不是來這裡當傭人的,也不是來這裡當主人的”時,亞平覺得這是小事,麗鵑不該這麼小心眼。
後來,婆媳在越來越多的地方發生沖突,他一方面用甜言蜜語哄麗娟,讓麗娟了解自己母親的辛苦;另一方面卻順從母親的想法,批評自己的媳婦來哄母親開心。到了後來,婆媳沖突越來越大時他也無可奈何,直到最後,他開始毆打麗鵑,用暴力解決問題。
實際上,亞平從頭到尾幾乎都沒有正面解決過母親和媳婦的沖突。他總是讓雙方互相體諒,但卻沒有拿出過具體的解決辦法,總是在中間和稀泥。
說到本質,其實是亞平不願意也不會解決婆媳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
心理學身上有個詞叫做“自我分化”,是指我們在認知和情感上把自己從集體、家庭和他人中分離出來,意識到自己是獨立于他人之外的存在,并感覺到自己作為個體的價值。
電視劇中,當母親離開後,亞平每天吃着一樣的早餐,回到家也沒有做好的飯菜時,他忽然很懷念母親安排好的一切。
在生活上,他的潛意識裡還依靠着母親,享受着母親給自己帶來的便利,實際上就是一個還沒有完全獨立生活能力的孩子,渴望着别人照顧,更不要說照顧自己媳婦了。
而在意識觀念中,他也沒有自己的獨立的想法。是以,當母親說落麗鵑,他覺得有道理;當麗鵑向他抱怨時,他又會心疼媳婦。
是以很多時候,亞平不知道誰對誰錯,這就導緻他一直在媳婦和母親之間搖擺。可是,他對婆媳之間的事情從來沒有自己的判斷,更沒有想過解決雙方沖突的辦法。
那麼,這就要問,一個人結婚成家的意義在哪裡?成家的意義就在于一個人從兩個原生家庭獨立出來,組建和發展新的家庭,并且在此過程中自己承擔起責任。
亞平依賴自己母親的心态會導緻他似乎永遠也長不大。是以在婆婆沒有邊界的事情上,兒子是最大的共謀。如果不把他從對母親的依賴心理中獨立出來,他就永遠不會意識到要為自己的家庭承擔起責任。
除了他,還有周圍所有的親戚們。這是因為,婆婆輩們往往生活在一個集體大家庭式的環境當中,在他們那個年代,吃過大鍋飯、進行過集體式勞動,一切是以團體的形式存在。
費孝通就在《鄉土中國》當中指出過:“在中國鄉土社會中,家并沒有嚴格的團體界限,這社群裡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親屬差序向外擴大。”
過去一個家族之下往往有若幹個家庭,哥哥嫂子、弟弟弟媳、伯伯伯母等關系錯綜複雜。一個家庭有什麼事情,其他家庭或多或少都要過問一下。好處是互相幫襯着能夠解決問題,但壞處也很明顯,互相之間走得太近沒有隐私。而且還經常存在利益的糾葛,互相糾纏不清。
沒有嚴格邊界的大集體當中,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親人之間就是要互相關心等想法在他們心中根深蒂固。很多時候,婆婆能不知道自己的關心超過了夫妻的需要。
最後,對于媳婦呢?隻能被動接受着結果。
反抗一激烈,家庭沖突就來了。
本質上,家庭邊界被打破是所有人的一場共謀。
無論是媳婦、丈夫是婆婆或者其他, 家庭成員都尊重彼此的邊界,各自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并且尊重别人的權利,這樣才能互相之間減少傷害。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條讀者留言,她的太太是全職主婦,為了讓家人更了解自己和太太,他給家人算了一筆賬來表達太太的付出有多少價值。
關于全職太太的争議一直很多,但具體到每個家庭當中就是自己的選擇。這位讀者非常重要的是,這個人沒有在中間和稀泥,反而通過明确算賬的方式,積極維護了自己和妻子的家庭。
當夫妻對于家庭事務有了自己的決定和想法,這個時候别人說什麼還管用嗎?
是以,建立起家庭邊界的第一步,就是兒子或女兒要從自己的家庭當中分離出來,然後和伴侶建立起共同的家庭責任意識。
再說回來,如果長輩不知道越界了該怎麼辦?那麼夫妻雙方要做的,就是不斷提醒他們,培養他們的邊界意識。
在《婆婆和媽媽》的節目當中,張萌曾經說過:“如果婆婆自己界定很清晰,很尊重給空間,我們反而會說,我的家就是你的家;但如果一來就想當山寨大王,我們還是會說,那對不起,我們需要一點點界限。”
很多人覺得和父母說“不”會傷父母的心,建立一定的邊界就會和父母疏遠。但其實我們想一想,父母那麼愛為子女操心,以緻于他們都沒有自己的生活興趣和目标,一輩子圍繞着子女轉。
但如果讓父母為自己少操心一些,他們才能把注意力慢慢轉移到自己的生活當中。跳跳廣場舞、唱唱歌、甚至是拍一些老年人生活的短視訊等等,當子女幫助父母融入到他們的老年群體生活中或者尋找新的興趣愛好時,雙方都能獲得喘息的空間。
最後,可能也有人說長輩就是要關心你們的生活,就是要幫助你們,該怎麼辦呢?
武志紅曾提到一個觀點——“漿糊邏輯”,即中國人所處的圈子就像是一團巨大的漿糊,最終混亂的團成一團。很顯然,漿糊是沒有邊界的,很多人采用的就是“漿糊邏輯”來生活,肆無忌憚地參與到他人的生活,完全不知道适可而止,甚至會打着“為你好”、“關心你”“你要聽話盡孝道”的幌子,讓你感受到一種道德壓迫。
實際上,我們也厘清楚這樣的關心和好是不是真的好,這個标準就是全家人是不是都真的更加幸福了。如果因為“關心”就可以管别人所有事情,本質上還是侵犯了夫妻的家庭邊界。
是以,重新看待長輩的關心,也要重新了解孝順。夫妻所習慣的生活方式、生活追求不一定要得到父母的同意和認可,隻有自己家庭過得好了,才能讓父母過得好,也才是最好的孝順。
夫妻和長輩之間的相處一直都有各種問題需要去面對和解決,每個家庭也都有有各自的平衡方式。
從家庭邊界的角度來看,夫妻的家不是婆婆的家,婆婆也沒有義務為子女無條件付出。雙方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家庭邊界,平等交流,找到合适的相處方式。
距離産生美,邊界才能讓家庭關系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