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周緒維|膜拜——讀餘秋雨《文化苦旅》有感

膜拜

——讀餘秋雨《文化苦旅》有感

周緒維/文

青未了|周緒維|膜拜——讀餘秋雨《文化苦旅》有感

第一次拜讀餘秋雨的《文化苦旅》,說起來還源于一段機緣。一次,到從事教育工作的朋友家聚會,在書房的寫字台上放着一本裝幀精美的書,出于好奇随手翻閱了幾頁,便被作者那氣勢恢宏、飄逸大氣的文字所吸引,好似饑餓的羊群豁然間進入了一片水肥草綠的大草原,意念不由地一下子被吸引過來。朋友也是托人剛剛從外地買來,我怎能強為人意呢? “書非借不能讀也”,我也一樣有,無奈我隻能在心中渺茫地寫上一個“等”,然後從朋友那裡如獲至寶,于是就有了後面的文字。—題記

對餘秋雨這樣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的著名學者,我是沒有絲毫的資格和資曆去評頭論足的。抛開這些不提,作為一名缪斯女神的崇拜者和文學的愛好者,憑借骨子裡那份對曆史文化、文學的摯愛和憧憬,我想,談一點讀後所感還是未嘗不可的。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筆下的一部行記旅行散文,他用腳步作度量,以弘揚古迹文化為己任,憑借對古迹文化的感覺,用古迹文化辯證現代文明。高度決定視野,尺寸把握人生,他站在綿延萬裡的秦長城上,以敏銳、鋒利的視角,隔着時光的隧道,讓我們隐隐地看到四川蜀守李冰手握一把長锸,站在滔滔的江邊,完成了一個“守”字的原始造型;朦胧中看到了江南靜谧、安詳的千年古鎮,古老的石拱橋在曆史的蒙蒙細雨中煥發地更加妖娆;隔着千年的潮起潮落,在歲月颠覆中看到了敦煌仙女飛天的夢想……。讀他的文化散文,心情會不由地沉重起來,在一種理性、肅穆、嚴峻中讓你遊弋于漫長文化的海洋,讓你的思緒在他的筆尖伴随着殘存的廢墟跌宕起伏。曆史古迹、曆史廢墟、曆史文化作為一種人類文明的遺産和曆史遺留給我們精神上的國粹,是無國度和高貴卑賤之分的,就像地球上的水,無論是高原之水,還是滄浪之水,抑或是浩淼的滔滔江河之水,它的作用都是一樣的。穿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洗淨金戈鐵馬上殘存的斑駁鏽迹,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一種靈魂上的震撼,一種心靈上的思索,一種思想上的洗禮,讓我們緬懷輝煌曆史的同時,更多是對古代燦爛文化的一種瞑目深思和一些理性的哲學思考。

用筆墨祭奠曆史,用漢字激揚文化,用博學、才情辯證曆史文化,是餘秋雨對中國曆史的一種超越時空的膜拜和理性的辯證。《文化苦旅》是餘秋雨對中國曆史文化、名勝古迹由感性認知到理性認識的一種思想觸摸,是一種超越曆史本身的文化跨越。

《文化苦旅》如同是一部厚厚的編年體史書,需要你用辯證的思維去瞻仰,用睿智的邏輯去權衡。仔細斟酌又好像是在讀一部民族的文化發展史。我想,餘秋雨一定也是在用文學家、辨證家、思想家的靈魂來跪拜中國曆史,心中才頓悟出對曆史古迹、對曆史文化的認識。他文筆犀利,精鹜八極,神遊萬仞;文風酣暢淋漓而又咄咄逼人,下筆遊刃有餘,文章洋洋灑灑又大氣磅礴、氣勢恢宏,字字如珠玑;寓意深刻而又富有哲理,讓人好比進入遼闊的大草原,眼前豁然開朗起來,心境有種飄然的沖動,有種醍醐灌頂的感受;恍惚間又似進入了雷霆萬鈞的飛瀑前,你的意念頃刻間被她吸引。我想這是文人的魔力,筆墨驚風雨,才氣蕩回腸,管竹之間盡收昨天的曆史。

青未了|周緒維|膜拜——讀餘秋雨《文化苦旅》有感

沒有對曆史文化的滿腔熱情,沒有對中國久遠曆史的熟稔、深刻了解以及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蘊是不會有如此獨到的見地。有人說,餘秋雨的《文化苦旅》是一部廢墟文化,它的實用意義具有曆史的局限性。但是,我卻不這麼認為,廢墟是一種絕迹的文化标本,廢墟也是一種有力度的哲學文化,廢墟喚醒了我們沉睡的靈魂,鞭撻我們不要忘掉烙印在廢墟上的屈辱和眼淚。唯有如此,廢墟才不會被曆史風幹,才不會被零落成泥輾作塵,我想正是從這些頹廢、衰敗廢墟上衍生出的哲學文化是我們享用不盡的精神财富。正如郭沫若對《聊齋志異》的評價:刺貪刺虐,入木三分。隔着辘辘的曆史巨輪,與之遙相呼應的是餘秋雨用現代人的文明俯瞰着曆史遺留下的廢墟文化,他從《牌坊》、《都江堰》到《陽關雪》、《莫高窟》、《廢墟》等一路走來,餘秋雨對曆史古迹、廢墟文化的刺貪刺虐、入木三分,觸動了一個民族潛藏的文化能量,讓我們重新點燃了心中對曆史文化深層次的追溯,回望曆史也是一種學習,一種文化遺産相容并蓄地繼承。如果曆史古迹隻是把它作為一種讓後人唏噓不已或者觀瞻的建築或雕像,那麼它就是僵硬的,本身并沒有多大的意思。從這一層意義上說讀懂了《文化苦旅》就讀懂了中國曆史,她把曆史文化、廢墟文化升華到了一種極點,一種絕美的境界,一種隻可意會不可言語的層次。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說: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将撬起整個地球;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餘秋雨用旅行者的步伐、思想家的眼光、考古家的甄别托起了中國的廢墟文化,喚醒了國人對曆史、文化的膜拜。

正如餘秋雨在文章裡所寫的那樣:“是現代的曆史哲學點化了廢墟,而曆史哲學也需要尋找素材。隻有在現代的喧嚣中,廢墟的甯靜才有力度;隻有在現代人的沉思中,廢墟才能上升為寓言”。我們,挾帶着廢墟走向現代。

青未了|周緒維|膜拜——讀餘秋雨《文化苦旅》有感

作者簡介:

青未了|周緒維|膜拜——讀餘秋雨《文化苦旅》有感

周緒維,男,漢族,1979年10月生,山東省日照市莒縣人。筆名小荷、雨荷,現為中國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日照市、莒縣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曾獲山東散文學會舉辦2005-2008年“魯藝杯”散文大賽入圍獎、入選2009年全國“華夏情”詩文書畫征文大賽金爵獎,作品入選山東省《山東文學》六十周年國慶專輯珍藏版、在中國原創散文網、意林網、《莒州文學》、《莒州通訊》、日照市黨刊《工作與研究》、《山東文學》、《大衆日報》等媒體及企業内刊《華泰人》等報刊雜志上刊發100餘篇散文、雜文。

編輯:馬學民

壹點号青未了菏澤創作基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