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彩禮20萬給兒子結婚用”,父母以為女兒會了解,換來三年不回家

落花流水本無意,唯有真情存在心間

“彩禮20萬給兒子結婚用”,父母以為女兒會了解,換來三年不回家

其實彩禮的初衷僅僅是婆家為了展現出自己雄厚實力的一種象征,示意女孩的父母可以放心将女兒托付給自己一家,且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可以護她周全。

隻不過在後續的發展中,彩禮才漸漸失去了一開始的本意,甚至一度變成了婚姻的附庸品,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彩禮成了決定婚姻成否建立的必要因素之一。

在現如今的生活中,有不少情侶因為彩禮而鬧得不歡而散,也有不少的女兒在出嫁後,因為彩禮的事情而與父母不相往來。

是以,彩禮真的有無存在的意義成了許多人曾思考過的事情。

“彩禮20萬給兒子結婚用”,父母以為女兒會了解,換來三年不回家

01彩禮成了婚姻必須的一環

在丹丹心裡,她一直認為父母是十分疼愛自己的,縱然自己有一個弟弟,可是在這麼多年的生活中,她并未感到父母對弟弟有過偏袒的疼愛,每逢家裡有好吃的,都是姐弟兩人平分。

是以,即便是在丹丹結婚時,父母開口要20萬的彩禮,丹丹也未曾質疑過父母的決定,因為丹丹認為,不管父母要多少彩禮,最後等自己結婚的時候一定會當做陪嫁交給自己。

雖然這些年以來,丹丹也見到過不少父母将女兒的彩禮當做是兒子娶妻用,但丹丹并不認為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是以,在男友家準備了一套房之後,又拿出了20萬彩禮交給丹丹父母之後,這門親事才算是确定下來。

其實一開始,男友也和丹丹商議過彩禮的事情,想着能否少出一些,丹丹當時也考慮到男友一家的實際情況,和父母商議過這件事,然而父母的态度卻一改往常,非要求男友家拿出彩禮,不然這們婚事他們是不會同意。

眼看彩禮成了婚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萬般無奈之下,男友隻要找親戚朋友幫忙,才湊夠了彩禮。

“彩禮20萬給兒子結婚用”,父母以為女兒會了解,換來三年不回家

02陪嫁時所有的一切都已落空

然而在丹丹出嫁當天,父母對彩禮的事情隻字未提,而且陪嫁的東西也僅僅隻有幾床被子。

丹丹本以為是父母忘記了陪嫁,便在出嫁後的第三天回了娘家,詢問起自己彩禮的事情。

然而沒想到父母給予的答複卻是,要将這些彩禮留給丹丹的弟弟娶媳婦用,而且最後還說了一句:我們以為你會同意。

聽到父母這番話之後,丹丹着實無法了解,不過随即一想,似乎從一開始,父母從未許諾過要将彩禮讓自己如數帶回,而這一切都隻是自己的一廂猜測而已。

可在聽說父母要将彩禮留給弟弟娶媳婦用時,丹丹不淡定了。

丹丹問道,自己什麼時候說起同意将彩禮留給弟弟娶媳婦用?

而父母也隻是含糊其辭,說不出是以然。

看到父母的樣子,丹丹算是徹底明白了這件事,原來,父母從一開始便沒有打算将彩禮留給自己,而是自己在出嫁時所期盼的一切,現如今看來,已經全部落空。

萬般無奈之下,丹丹隻好心灰意冷了回了自己家。

“彩禮20萬給兒子結婚用”,父母以為女兒會了解,換來三年不回家

03弟弟結婚沒到場,三年不回娘家

當丈夫看到丹丹失意地回到家裡,心中瞬間便明白了大概,他沒有說話,隻是給了丹丹一個溫暖的擁抱。

丹丹看着如此善解人意的丈夫,心中的羞愧瞬間又增長幾分,尤其看着丈夫一大家人為了這門親事而耗盡了全部的積蓄,她則是更加不了解父母的行為。

從那次從娘家回來之後,丹丹便再也沒有回去過,即便是後來弟弟結婚,丹丹也沒有到場。

而丹丹父母也是以責備過丹丹不懂事,畢竟就一個弟弟,作為姐姐,為弟弟付出一些理應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而丹丹給予父母的回應是:做姐姐的可以幫弟弟,但是卻不應該用姐姐的幸福來作為交換,你知道我剛嫁過來的那段時間,是怎麼度過嗎?

當父母聽完丹丹的訴說後沉默了。

丹丹三年未曾回娘家。

而在這三年期間,丹丹父母也生出了悔意,他們開始因為自己當時的行為而産生了愧疚的心理,開始不斷地和丹丹打電話,試圖修補這段已經破碎的親情。

然而作為丹丹來說,縱然父母對她有養育之恩,可是她卻不願将自己對于父母的感激轉移到丈夫身上,因為自己父母對于丈夫來說,沒有任何的親情可言,而且結婚這麼久以來,父母也從未将丈夫當做是親人對待。

也正是基于對丈夫的負責,丹丹與其父母之間的距離才漸行漸遠。

不過說到底,還是丹丹父母有錯在先,借用一句話便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彩禮20萬給兒子結婚用”,父母以為女兒會了解,換來三年不回家

結語:即便是親如母女,在面對子女結婚大事上,理應盡到作為父母的責任,如果在此時傷了女兒的心,即便是在後續的相處中想要彌補,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