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斯拉的2022年:新車不夠,産能來湊

頭圖來源 | 特斯拉官方

年産能有望突破200萬輛。

中原標準時間4月8日,特斯拉位于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的超級工廠正式投産。至此,特斯拉在全球坐擁六座工廠,橫跨三大洲。其中加州弗裡蒙特、上海、柏林以及得州奧斯汀工廠負責整車制造,内華達及紐約工廠分别負責電池組、充電樁及太陽能屋頂的生産。

在得州工廠開幕儀式上,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沒有再次“熱舞”,而是頭戴牛仔帽,化身得州牛仔,駕駛着一輛特斯拉初代Roadster在全場觀衆的歡呼聲中現身。在他身後有兩輛Model Y,這将是得州工廠負責生産的主要車型。

馬斯克化身得州牛仔出現在舞台之上 來源:特斯拉官方

此次開幕儀式,特斯拉帶來了Model S和Model X兩款車型的原型車,一同亮相的還有萬衆矚目的電動皮卡Cybertruck、電動貨車Semi以及特斯拉人形機器人V1 Optimus。

馬斯克透露,特斯拉得州超級工廠除整車外還将生産4680電池,與柏林工廠一樣應用CTC技術和一體壓鑄技術,“特斯拉将要做‘曆史上其他汽車工廠從未做到的事情’”。

得州工廠投産,意味着特斯拉将新添50萬輛年産能,這對于一直供不應求的特斯拉來說,可謂如虎添翼。

沒有新車型投放的2022年,特斯拉仍将迎來爆發的一年。

總産能接近200萬輛

與得州超級工廠一起到來的,還有特斯拉的新總部。

2021年12月,特斯拉在上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一份檔案中,确認了特斯拉位于加州的總部将遷至得州特斯拉超級工廠,是以,得州工廠總占地面積超過800萬平方米,幾乎相當于10個上海超級工廠。

得州工廠既可生産整車,還将負責生産新款4680電池,馬斯克表示“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芯生産工廠”。

得州奧斯汀超級工廠平面圖 來源:特斯拉官方

馬斯克将得州工廠比作一塊晶片,表明了其地位之重要。從工廠平面圖可以看出,得州工廠的每一寸土地都物盡其用。從沖壓、焊接到塗裝、總裝,整個過程都可在工廠内部完成,縮短生産周期的同時減少了運輸成本,這也印證了馬斯克那句話:“進入工廠的原材料,化作整車離開工廠(Raw materials in, cars out)。”

一體壓鑄技術以及CTC技術還将進一步縮減車輛生産的時間與成本。根據特斯拉官方資料,一體壓鑄技術預計将給Model Y節省約20%的制造成本,雖然官方并未就單車生産時間透露太多,但參考柏林超級工廠生産一台Model Y車身僅需45秒的速度,相信得州超級工廠的生産效率也不相上下。

裝載4680電池的Model Y 來源:特斯拉官方

此外,得州工廠生産Model Y所采用的CTC技術,取消了Pack設計,直接将電芯或模組安裝在車身上,可以節省370個零部件,為車身減重10%,将每千瓦時的電池成本降低7%。

官方資訊顯示,得州超級工廠生産Model Y的年産能為50萬輛,2021年特斯拉加州弗裡蒙特工廠及上海工廠的年産能分别為45萬輛和48萬輛左右。馬斯克表示,會将得州工廠的年産能快速提升至100萬輛。

特斯拉曆年傳遞量統計 來源:特斯拉官方

同時,上海工廠與加州弗裡蒙特工廠正在計劃擴産,擴産後初步預計将分别達到110萬輛/年和60萬輛/年的産能。加上3月正式投産,預計年産能達到50萬輛的柏林工廠,特斯拉2022年産能可以輕松達到190萬輛,甚至突破270萬輛。

2022年2月,馬斯克曾制定目标“車輛傳遞量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50%”,即2022年傳遞140萬輛,從産能來看,已經無虞。

2023迎産品大年

根據規劃,得州工廠未來還将負責Cybertruck和Semi的生産。

雖然馬斯克仍未透露Cybertruck的具體時間表,但他表示Cybertruck将于明年正式量産。

Cybertruck亮相 來源:特斯拉官方

自2019年釋出以來,Cybertruck已經收獲了約120萬張訂單,但由于供應鍊原因,量産屢屢跳票。馬斯克表示,得州超級工廠已經把Cybertruck的生産優先級排到Model Y之後。

将與Cybertruck一同在2023年登場的還有電動卡車Semi和電動跑車Roadster 2。馬斯克透露三款車型将一同于明年進行量産,“2023年将會是産品大年”。不過,關于同樣備受期待的特斯拉廉價車型Model Q,馬斯克在此次開幕儀式上并沒有提及。

馬斯克還在開幕儀式上透露,今年内将會把FSD Beta(自動駕駛系統測試版)的測試範圍推廣至整個北美的FSD使用者。3月正式登陸加拿大後,特斯拉FSD Beta版本的參與人數已經達到6萬人,此前馬斯克還承諾FSD Beta版将于今夏登陸歐洲市場。

談及未來規劃,馬斯克暗示特斯拉很可能推出Robotaxi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特斯拉機器人V1 Optimus明年也很可能會正式投産,“特斯拉機器人甚至會帶來比汽車更大的巨變”。

作者| 崔秋陽

編輯| 李歡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