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繪出心靈的圖像 | 劉利波

世界是同一個世界,但每個人看到的圖像卻是千差萬别。你看到了什麼?你選擇看到什麼?這個心靈圖像或許正隐寓着我們對各自人生的預設。

—— 劉利波

1

- 藝術家簡介 -

劉利波,1983年5月生于河北邯鄲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2004-2008年大學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10-2013年碩士研究所學生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師從唐勇力先生。2016-2020年博士研究所學生考入首都師範大學,師從孫志鈞先生。

出版及發表:

2014年出版《薪火相傳——劉利波中國畫作品集》,中國文聯出版社。

2019年論文《陶淵明文化形象與文人畫研究》發表于《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第2期。

2019年論文《從蘇轼“和陶詩”看中國畫“影文化”的生成》發表于《中國書畫》第4期。

2019年論文《大小工筆人物畫創作之辨》發表于《美術觀察》第8期。

2014年作品《文明接力》發表于《美術》第8期。

2019年作品《浮雲萬裡卷碧山》等發表于《中華書畫家》第8期。

展覽及獎勵:

2019年《匠心築夢》獲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

2019年《浮雲萬裡卷碧山》參加中國人民大學“同工異境”工筆畫學術邀請展。

2019年《生靈組畫》參加清華大學“青年高端藝術人才”工筆畫學術邀請展。

2019年《生靈組畫》參加世鳌國際SK大廈 “心象·物象”工筆畫夏季沙龍展。

2018年《林泉心象》參加“美在京津冀”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美術作品展。

2018年《悠然圖》參加第四屆全國高校插圖藝術展。

2018年《千佛聖境》參加“紀念雄安新區建立一周年”美術作品展。

2018年《秘境》參加北京市角樓圖書館“心象·物象”美術作品邀請展。

2018年《幽香清遠》參加英國華威大學“中英青年藝術家”交流展。

2015年《夢》參加杏壇美術館“唐風傳承”工筆畫學術邀請展。

2015年《讀》參加民族文化宮“唐風傳承”工筆畫學術邀請展。

2014年《釣魚島的春天》入選“中國夢強軍夢”軍事美術作品展。

2014年《青春足迹》榮獲“精緻立場·全國第二屆現代工筆畫大展”優秀獎并被收藏。

2014年《飛天之夢》參加全國中國畫節邀請展。

2013年 榮獲研究所學生國家獎學金。

2013年《文明接力》和《飛天之夢》榮獲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生優秀創作獎。

2013年《文明接力》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收藏。

2013年《四季》被中央軍委辦公廳收藏。

2012年《夢回盛世》參加北京第二屆“意境中國”中國畫油畫邀請展。

2012年《軍營日記》獲“記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5周年全國美展”優秀獎(最高獎)。

▲《桃花源》

西方有一種文藝理論叫接受美學,大概是說你已經形成的知識結構,會構成一種期待視野,當遇到新的資訊時,心理架構中已有的圖像要素會與之發生碰撞、配對,然後才是接納、引入,進而重構為日漸豐滿的圖式結構。也就是說,你看到了什麼,取決于你心裡已經潛藏着什麼。以更為人熟知的佛洛依德心理學去了解,亦即深潛于冰川下的真像,決定了你生命上層建築的性質和方向。在我們的民族文化中,關于這種心靈建構的思考早就存在,亦即孟子與荀子的原始人性說,文明的發展即是超越原始人性的過程,無論性善性惡,人格信仰一定是得于後天的精神建構,是以,自古我們就形成了華夏民族的心理共識——性本向善!

▲《曦皇圖》

才拙學淺之筆,無意涉論宗教。

然而,以一個學畫之人的感受:書畫是最接近心靈的一種圖像表達,因為,作為傳統精英文化形式的末梢,中國書畫一并涵容了哲學的“真”,文學的“善”和圖像的“美”。古人對中國畫的文化定位是“詩之餘”,它在傳統文脈上呈現的淵源,是從諸子哲學,到詩詞歌賦,再到筆墨丹青,是以自古文人信奉據于德、依于仁、遊于藝。

▲《教子圖》

一碟淡墨、數色丹青、幾支管素,便可營造出勾花斫葉的富豔華美和點染煙雲的潇疏淡泊,亦如風華少年的楚楚可憐和繁華落盡的樸厚綿長,令人怦然心動,忽而又潸然成泣。有人說中國藝術是老年的藝術,誠然,這既是藝術的成長規律,也是人生的成長規律,親身經曆了“為賦新詞強作愁”的焦慮,用心體驗過昔人“隻道天涼好個秋”的無奈,以期心靈的圖像日漸明晰:用最敏感的靈魂去碰觸;最堅強的意志去迎擊;最寬厚的胸懷去涵容;最消散的姿态去疏解。憑借藝術的智慧,生命的節奏便會日漸吻合心靈的圖像。

是以,建構原始心靈圖式,就是創造自己的世界,而描繪真善美的心靈圖像,無關乎職業。

2

- 作品欣賞 -

▲《人物》 33.0cmx34.0cm

▲《人物》 36.0cmx37.0cm

▲《晴日惟可愛》 42.0cmx58.5cm

▲《好多魚》 75.0cmx36.0cm

▲《人物》 36.0cmx38.0cm

▲《山間誦經》 75.0cmx36.0cm

▲《人物》 37.0cmx36.0cm

▲《縫衣圖》 75.0cmx36.0c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