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展丨五月,遇見動人心魂的花鳥

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5月7日訊(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李葉 林羽茜)讓人心神搖蕩的花,極具生命張力的樹,仿佛飛出畫面的鳥……溫暖微涼5月的開頭,就遇見這些動人心魂的花鳥,真好。今天,湖南省博物館主辦的原創大展“花魂鳥魄——鄒傳安藝術與文獻展”在該館開幕,展示湘籍畫家鄒傳安從瓷工到美術大師的傳奇一生。

鄒傳安,1940年生于湖南新化,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作為當代湖南工筆花鳥畫的領軍人物之一,鄒傳安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鄒氏花鳥”風格。其畫風引領了一批國内工筆畫家,為中國工筆畫的當代轉型奠定了基石。

2013年和2021年,鄒傳安向省博物館捐贈了其各時期的代表作及畫稿、手稿等共計千餘件。這批作品讓省博物館形成了對鄒傳安個人的系統收藏,并充實與延續了該館的“湖南名家書畫收藏”。

經過系統整理與研究,該館從鄒傳安捐贈的作品和文物中遴選出300餘件(套)書畫作品和文獻資料,推出本次展覽。展覽通過雕蟲鑄鳥老瓷工、我愛丹青足陶然、向宋人檐外求生活、隻今依舊識徐黃4個部分,較為全面地展示了畫家從藝60餘年的藝術曆程、特色與成就。

開幕式上,鄒傳安向湖南省博物館捐贈了399件代表性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省博物館以鄒傳安晚年的力作《歲月》為靈感,策劃制作了同名紀錄片《歲月》。該片分為《春》《夏》《秋》《冬》4個篇章,以四季寓示鄒傳安藝術的積累期、成熟期、創新期、高峰期。在展廳内,畫作與同名專題紀錄片、藝術大事記、32本日記置于同一空間,形成一個關于“歲月”的小主題展示。讓觀衆在看展之餘,還能靜坐一隅,感受畫家的率真與誠懇。

據悉,本次展覽将持續至6月8日,免費向公衆開放。

【展覽詳情】

第一部分 雕蟲鑄鳥老瓷工

介紹了鄒傳安先生于1957年至1985年供職于新化瓷廠的經曆。在長達28年的瓷廠工作期間,他不僅試制研發新産品、設計出衆多精美的出口日用瓷器裝飾圖案,還利用業餘時間勤于寫生、鑽研工筆畫。瓷工的出身,沒有讓鄒傳安先生遠離藝術創造,反而推動他走上傳統繪畫的道路。

“CH101号茶具”“蝴蝶彩色寫生稿”等是該時期的主要作品。

第二部分 我愛丹青足陶然

講述了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以湖南工筆畫為代表的湖南美術邁入了新的發展程序,在全國美術界聲名鵲起的大背景下鄒傳安的創作情況。

此時,鄒傳安已進入人生的壯年,工筆畫創作亦進入了一個小高峰,其繪畫風格承接宋畫院體的精工寫實,表現出沉厚而靈透的唯美意境。憑借高超的技巧,他在省内各項展覽中脫穎而出,在全國性的展覽中亦嶄露頭角。

這一階段,他還獲邀在多所藝術類高校和創作班上講學授藝,并撰寫了系統完備、閱聽人廣泛的《工筆花鳥畫技法》,逐漸成為湖南工筆花鳥畫的主力軍之一。

“梨花紋鸠”“流丹耀羽”是該時期的代表作。

第三部 宋人檐外求生活

從20世紀80年代中葉開始,鄒傳安以創新為動力深入研判傳統,認為傳統工筆畫在造境及物神物态的表現等方面,尚有可以延展的餘地,應向“宋人檐外求生活”,力圖“破一破工筆畫的既有程式”。

基于這樣的藝術觀念,他努力開拓一條具有時代特色的工筆花鳥畫新道路,從取法自然入手,注重主體物象與生存環境之間的關聯:

以潑彩背景取代傳統工筆花鳥畫的背景留白;引入光的視角來豐富畫面色彩與層次;将花鳥置于更宏闊的山水當中,增強畫面的情景感。經二十餘年的求索,确立了屬于自己的花鳥畫風格。

第四部分 隻今依舊識徐黃

“徐黃”是指徐熙和黃荃,是五代時期花鳥畫的兩位典範,他們的繪畫風格及審美情趣對後世畫家産生了深遠影響。

鄒傳安幾十年如一日緻力于花鳥畫創作和研究,深入傳統,走出傳統,繼而又回歸傳統,自由地遊弋在當代和傳統之間,将個人審美趣味與當代繪畫手法進行了有機的融合,使傳統藝術煥發出時代新機。

這一時期的作品,如“藕花深處是吾鄉”“十美消夏圖”“歲月”等,擯棄了标志性的潑彩背景與主體物象相融合的手法,用色更清淡古樸,更強調線條的寫意性,筆墨之間流露出更多深層次的思想情感及人文關懷,展現了其對人生歲月的思索,展示了其理想中的“花鳥聖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