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業内熱議2021網絡文學報告:大衆創作、全民閱讀、中國故事

央廣網北京4月8日消息 1998年,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率先在網絡上連載,文學與網絡的這次“親密接觸”,讓這部小說成為中國網絡文學的“開山之作”。20多年過去,網絡文學已發展為一個“龐然大物”,甚至有人說,中國網絡文學已成為世界級文化現象。

4月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釋出《2021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報告從内容題材、内容消費、創作生态、網文IP和網文出海五個層面,分析了網絡文學的發展脈絡和趨勢特征。報告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業内專家熱議。

2021中國網絡文學表現如何?大衆創作、全民閱讀增添了哪些新特質?未來它又将帶來哪些驚喜?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朝花夕拾》節目,主持人蘇揚就此專訪了安德明、張跣、歐陽友權、夏烈、陳定家等業内專家,從作家作品、題材轉向、網文出海等多個角度暢談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 安德明

安德明:網絡文學為促進全民閱讀産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談到網絡文學發展和全民閱讀的關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安德明認為,網際網路作為一種新的媒介形式不斷發展和普及,加之智能手機和移動平台的廣泛使用,為閱聽人接觸書面文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相對于紙質媒體的傳統書寫和閱讀,在教育普及和網絡技術的支援下,文學創作和閱讀的門檻被降低了,這種降低使得創作者能夠随時加入到寫作的行列。同時,網際網路也為閱聽人提供了一個開放多元的平台,閱聽人可以随時加入到閱讀的行列。

此外,安德明強調了網際網路平台所獨具的及時互動性特征,這種特征為參與者提供了一個随時随地全面參與創作的機會。具體展現在兩個層面:創作方面,通過互動,作者會根據讀者的要求來修改和調整情節和人物形象;閱讀方面,讀者參與互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在閱讀的同時,創作的屬性也得到極大地發揮。“可以說,網絡文學為促進我們目前所倡導的全民閱讀産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說到網絡文學創作題材轉向現實主義和科幻主義。安德明認為,網絡文學創作題材轉向主要是由于國家倡導和讀者需求。他解釋說,近年來,“轉向人民”“轉向當下”的引導對于網絡文學産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網絡文學創作初期,玄幻題材占比較大,一定程度上會給讀者帶來審美疲勞。這種情況下,呼籲現實題材作品成為了當代讀者的閱讀訴求。“當代網絡小說發生轉換,是一個必然結果。”

“我們應保持相容并蓄的理念來了解新出現和發展起來的網絡文學現象”。安德明把這個觀點概括為用整體文學觀引領文學研究,他認為,這樣才能真正認識到文學藝術領域和新出現事物的内在價值,才能對相關研究帶來革命性的沖擊。這個觀點也被稱為“大曆史觀”,這種觀點應包括用語言文字創作的各種藝術性的表達。“網絡文學如此生機勃勃地發展,如果我們對它有細微的忽視,都可能會喪失把握人類文化新創造的機會。”

安德明還強調,研究者、經典作家都應對網絡文學給予充分關注,而且這種關注并不隻局限于呈現形式,更重要的是研究者和相關創作者都應自覺去歸納網絡文學作為文學樣式的屬性是什麼,包括它的創作規律、呈現特征、表達模式等内容。“将這些提煉出來後,會發現文學的百花園中還有這麼一塊非常美麗的園地,這片園地和其他園地既有明顯差别,又能有機地融合在整個文學百花園中。由此,我們既能推動網絡文學的有機發展,同時也能推動整個文學的有機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文哲部主任 張跣

張跣:中國網絡文學已上升為文化現象,改善人和世界的關系

作為20多年前的一位網際網路從業人員,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文哲部主任張跣見證了網絡文學的發展曆程。20多年來,網際網路催生了網絡文學,網絡文學為全社會貢獻了許多精品力作,它作為内容的源頭,對影視、遊戲、動漫、文創、文旅等各個行業都影響深遠,受到了高度關注和認可。對此,張跣感慨道:“如果當年有遠見,肯定不會離開。”他有四個“從未想到”。

第一,從未想到中國有這麼多作家。中國作協去年公布,大陸網絡作家數量達到1750萬人。“這個數字說明網絡文學喚醒了大衆的閱讀夢和寫作夢”,張跣認為,每個人都有對生活最直接的感受,都有對生活表達的欲望,網絡文學就給了這樣一個機會。且網絡作家以“80後”“90後”為主體,他們最具活力和創造力。作家人數的增長使得作家成為一種普通職業、生活方式和謀生手段,這對整個文化發展都産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

第二,從未想過有這麼多文學作品和文學讀者。據統計,網絡文學作品累計超過2590萬部,僅2020年一年新增的簽約作品就超兩百萬部。相比1996年長篇小說的創作是960部,這種幾何級數的增長是不可想象的。且現在網絡文學的使用者規模達5億以上,“網絡文學将來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是不可思議的。”

第三,從未想過網絡産業鍊像今天這樣長。網絡文學進入現階段,總産值超過1萬億元,且随着網文IP的全鍊條開發,文學價值和商業價值跨越了文化領域,實作了立體化的發展。“由此,我們也沒有想到,中國文學走出去的過程中,網絡文學走得這麼快,它已經成為中國文化傳播的重要管道。”

第四,從未想過文學作品這樣近距離反映現實。近年來,網絡文學在保持叙事活力的同時,逐漸向主流文化、主流意識形态、主流審美靠攏,現實主義浪潮掀起,脫貧緻富、抗疫、工業生産、服務業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進入到網絡文學中。“這是中國網絡文學站在一個新的曆史起點上對中國故事的一種多樣性的表達。”

張跣認為,出現這些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網絡文學是一種大衆文化、消費文化,也是一種娛樂文化、自由文化。正因如此,它才豐富多彩,充滿活力和可能性。如今産業和藝術的“聯姻”并不是洪水猛獸,反而是一種機遇和動力,甚至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打開禁锢的力量源泉。“網絡文學經過20多年的發展,從一種文學現象上升到一種文化的現象,通過文化的力量改善人和文學的關系,改善人和世界的關系。”

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學者 歐陽友權

歐陽友權:現實題材的網絡作品需要抓地力

談到網絡現實題材創作問題,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學者歐陽友權提出三個觀點。

第一,現實題材的整體性崛起,讓網絡文學内容面貌大變。如今,年新增作品超過一半都是現實題材,涉及的行業超過兩百個,使得網絡文學題材内容更加豐富多彩,也讓網絡文學與我們生活的時代、生活狀況、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緊密聯系起來。“現實題材作品強調真實地反映生活,它孕育了公民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對于網絡文學有糾偏和引航的作用,有利于網絡文學貼近時代、貼近生活,更加接地氣,使網絡文學能夠真正成為當代社會主義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意義上說,現實題材作品崛起意義深遠。”

第二,現實題材的網絡作品需要增強作品的抓地力。現實題材作品數量多,獲獎作品也多,但是它的實際影響力怎樣?是否真正受到讀者喜愛?喜愛度有多高?歐陽友權說,“在我看來,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仍然存在不比對現象。”部分年輕作者因為對生活的體驗有限,所寫的現實和真正的現實之間還存在一定距離,也就是說,有現實題材但缺乏現實主義精神,這需要增強現實主義文學的抓地力,避免“叫好不叫座”的現象。

第三,謹防跟風,失去創作個性。網絡文學的春天正處于題材多樣、想象豐富的階段,但大家都在寫現實題材,可能會造成形式單一問題,而文學體裁需要多樣化。是以,歐陽友權建議作家要根據自身的特長,寫自己感興趣的内容,不要盲目跟風。“應鼓勵發揮每個作家的專長,鼓勵破圈式創新,這樣才有網絡文學的百花齊放。”

最後,歐陽友權認為,網絡文學和全民閱讀有着非常直接的關系。首先,網絡文學為全民閱讀提供了最為豐富的閱讀資源。其次,在碎片化時代,網絡文學讓公衆逐漸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第三,網絡文學還應該為青少年提供适配與優秀的閱讀産品,注重内容健康、故事精彩、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的統一,這樣的作品才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 夏烈

夏烈:網絡文學的生命力最終在于創作者群體

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夏烈認為,在近20年的全民閱讀和大衆寫作潮流中,網絡文學發揮了主導的作用。他概括為“三個支撐點”。

第一,這份報告對新世代網絡文學創作者創新創造的闡述非常重要,這為以網站為陣地的文學創新、故事創新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網絡文學的生命力最終在于創作者群體,這些群體由不同的網絡作家構成。夏烈認為,這些網絡作家如果能保持創新創造的姿态,且除去短時間的階段性問題外,仍有寫作沖動和創新動力,網絡文學就有希望。“我們可以通過學術眼光來找準網絡文學發展的方向和模式,進而引領既有力量又有價值的資訊,這對年輕世代創新創造是一種強化。”

第二,這份報告找到了題材轉向的平衡。題材創作通常指現實題材和主流提倡的現實主義創作。報告中用科學和理性次元來解讀這一現象。一方面,今天的網絡文學和作家不斷介入和擁抱現實題材,拿出現實主義精品。另一方面,報告把科幻的内涵和現實生活中的科學理性相結合,這樣既支撐了現實主義的網絡文學創作,又支撐了網絡文學中的科幻文。

第三,這份報告堅持推動大衆文化和産業活力。網絡文學實際上是大衆文化的展現,這是在全球語境中誕生的。夏烈認為,大衆文化擁有很多的獨特價值和可能性,是以應善于利用大衆文化傳播、文化接受的規律。同時也應利用好産業規律,産業和大衆文化傳播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産業有活力,網絡文學的基本活力盤就在。比如在報告中有一個闆塊專門為全鍊條開發提供了母本,這在夏烈看來是非常好的一點。

此外,報告中提到“Z世代新作者群”逐漸呈現高學曆趨勢,這引起了夏烈的關注,他認為,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普遍學曆的提高,另一方面與網絡文學精品化有一定關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陳定家

陳定家:大衆創作、全民閱讀、中國故事

談到《2021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的基本理念和思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課題組負責人陳定家概括了三個關鍵詞:大衆創作、全民閱讀、中國故事。

第一,大衆創作推進了網絡文學的現實轉向和科幻類題材的迅速崛起,多元的内容格局已經成型,網絡文學成了普通人記錄當代中國的重要載體。此外,題材轉向的另一個特征就是科幻網文的年年爆款。

第二,“95後”成了網絡文學的閱讀主體,截至2021年的12月底,大陸網絡文學的使用者總規模達到5.02億,讀者數量達到了曆史最高水準,以某閱讀APP年度新增使用者量來看,“95後”占比超過60%。

第三,保護激活創作生态,成為網絡文學的行業重點。版權保護的力度不斷加大,網絡綜合治理的成效顯著,新的著作權法成了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的“尚方寶劍”。

第四,網文開發的IP改編碩果累累,能夠有效提升IP改編的精品率,推出更多的優質作品,比如網絡文學改編的《人世間》,創下了央視一套黃金收視率近8年的新高。

第五,網文出海前景廣闊,中國故事的影響力持續攀升。網絡文學全方位傳播、大縱深推進、多元化發展的全球化格局正在形成。其次,中國網絡文學國際發展規模正在從作品授權的内容輸出,提升到産業的模式輸出,實作了網文創作生産的跨界域轉換。

監制:白中華

主持:蘇揚

編輯:陳銘 殷宇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