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老了,選擇“獨處”過日子,要逼自己做好這幾件事

人老了,選擇“獨處”過日子,要逼自己做好這幾件事

01

周國平說過,相比于社交,獨處絕對是一種能力。

獨處的人,就像是一匹孤獨的狼,慢慢地擺脫了群體,選擇獨自走向遠方,在絢爛的夕陽下眺望着地平線,轉身而去,潇灑而又自由。

還記得年輕的時候,我們特别讨厭“獨處”的生活,覺得一個人過日子,沒有朋友以及同僚的陪伴,就是人間的悲劇,毫無意義。

後來,我們被生活教訓了一頓,也被現實毒打了一番,才慢慢地感覺到,選擇一個人過日子,不再跟沒必要的過客往來,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群來群往的人生,從表面上看,固然很有面子,在别人眼中就是一個“合群”的形象。可是,過分合群,過分在乎别人的看法,真的有意義嗎?毫無價值可言。

一個人最大的智慧,不是丢失自己的靈魂,也不是丢失自己的人生主動權,而是把握好每一個“獨處”的瞬間,在屬于自己的時間裡面,創造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

人老了,選擇“獨處”過日子,需要逼自己做好這幾件事。

02

獨處過日子,需要逼自己擺脫無效社交。

有句話說得好,低品質的社交,不如高品質的獨處。

低級的社交,就像吃隔夜的飯菜一樣,雖然能夠填飽肚子,但還是難以下咽,毫無營養可言。而高品質的獨處,雖然有點冷清,但我們所品嘗到的,都是令人垂涎的盛宴。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是一群人虛情假意地交往好呢,還是一個人真實地活着好呢?

說得難聽一點,一群人虛情假意地社交,不過是表面上的逢場作戲罷了。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相信這些人會立馬消失不見。

有道是“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你過得好的時候,别人來奉承你,那是“拜高踩低”的人性。而你過得不好的時候,别人就來欺負你,那就是“落井下石”的劣根性。

既然如此,我們不妨選擇過點“獨處”的小日子,而低品質的社交,就可以無視了。

人老了,選擇“獨處”過日子,要逼自己做好這幾件事

03

獨處過日子,需要逼自己養成“自律”的習慣。

自律,到底是什麼呢?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自律是一種秩序,一種對于快樂和欲望的控制。

你選擇每天都跑五公裡,鍛煉身體,而且長期地保持這種習慣。這,就是一種深入骨髓的自律。

你選擇每天閱讀一小時,看一些名人名著,永遠都空出時間來學習。這,就是一種豐富自我精神世界的自律。

你選擇每天都鑽研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說寫作,比如說科研,比如說繪畫,從來不覺得煩悶。這,就是一種提升自我能力的自律。

獨處,恰恰給了我們提升自我的時間,也給了我們修養“個人品性”的機會。一群人生活的時候,無法自律。唯有獨處之後,我們才能更好地學會自律過日子。

在獨屬于自己的生物鐘當中,驕傲地活下去,就像嬌豔的玫瑰,驕傲地盛開。

人老了,選擇“獨處”過日子,要逼自己做好這幾件事

04

獨處過日子,需要逼自己學會“修心”。

王陽明說過,心狹乃禍之根,心曠為福之源。

内心過分狹隘,那是禍患的根源。而讓内心變得寬廣起來,那才是福氣的源頭。學會修心,學會養好自己的品性,會讓我們的人生更有價值。

很多人都覺得,隻要自己有錢了,才能讓内心安穩。隻要自己有權有勢了,才能讓内心滿足。隻要自己的願望實作了,才能讓内心快樂

可是,我們的欲望,真的能夠被“填滿”嗎?

以獨處的姿态來修心,破除内心的焦慮以及怨恨,讓内心多些平淡,而少些戾氣,這是現代人緩解焦躁情緒的關鍵方法。

王陽明覺得,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而這“心中賊”,有三點,焦慮、欲望以及猶豫。當你把這“三賊”攻破後,那你将無往而不利。

給自己一點獨處的時間,修養平靜如水的内心,讓自己的未來,細水長流。

人老了,選擇“獨處”過日子,要逼自己做好這幾件事

05

獨處過日子,需要逼自己養成“癖好”

有道是“人無癖,不可交。”

一個人沒有癖好,往往就顯得有些不真實了。這個時候,我們甯可與之保持距離,也不要與之深交。

癖好,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其實,癖好是一個人性情愛好的展現。他的真實心意,以及理想追求,就顯現于他的“癖好”當中。

如果你喜歡冥想,那你可以讓心平靜下來,放空自己的心思,讓思想進入到天馬行空的狀态當中,沖破現實的束縛。

如果你喜歡寫字,那你可以筆墨千鈞,在宣紙上書寫自己的心意,進而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如果你喜歡閱讀,那你可以“立志讀盡人間書”,跟古聖先賢對話,擴充自己的知識水準,讓靈魂得以升華。

以獨處的姿态去培養自己的癖好,就像在人生的旅程中策馬奔騰,自由無拘。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