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汽車“漲聲一片”如何破解?

新能源汽車“漲聲一片”如何破解?

4月5日晚間,網傳“比亞迪将要新一輪漲價”,比亞迪汽車品牌及公關事業部總經理李雲飛對此發微網誌表示,此為不實消息。不過,今年以來,比亞迪已進行了兩輪調價,其新能源車型售價最高已累計上調1.3萬元。

2022年開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可以說是“漲聲一片”。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近20家車企官宣漲價,涉及車型超40款。特斯拉、比亞迪、小鵬、哪吒、理想、零跑等多家新能源汽車品牌先後上調産品售價,漲幅最高者已超3萬元。

業内人士普遍認為,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暴漲是導緻新能源車企多輪提價的主要原因,但專家分析認為,原材料價格暴漲隻是表象,深層次原因是供應鍊出現問題。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銀湖新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宇告訴南都記者,随着大陸鹽湖提锂技術不斷成熟,礦産産量逐漸恢複,在未來,動力電池的原材料可以得到保證。是以,保證供應鍊的安全和穩定,才是第一位的問題。

現象:有車企漲幅最高達3萬

業内:蔚來呼籲上遊“不要人為制造漲價”

事實上,此輪漲價潮已是今年以來的第二波。記者梳理發現,新能源汽車漲價潮第一波集中在今年1月到2月初,提價2000-5000元居多,相對漲幅較小。但進入3月,新能源汽車漲價聲再次“紛至沓來”,相對于第一輪漲幅較大,其中,特斯拉和小鵬漲幅均達3萬元左右。究其原因,新能源車企都在公告中提到“受上遊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

對此,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銀湖新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韋福雷表示,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是新能源汽車漲價的主要原因,原材料價格上漲導緻動力電池成本上漲,成本最終被傳導到下遊整車廠,表現為新能源汽車售價的多輪上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衆新能源汽車漲價聲中,作為造車新勢力的蔚來卻稱“不漲價”,寶馬、奔馳等傳統豪華車企也暫未對旗下新能源汽車産品的價格進行上調。由此可見,有相當一部分車企在本輪漲價潮中持審慎态度。

3月25日,蔚來創始人、董事長李斌在财報會上表示,目前蔚來還沒有對産品提價的想法,接下來會根據市場情況來看定價政策是否調整。

而針對近期碳酸锂價格飙漲的現象,李斌表示:“我們對上遊各環節做了深入研究,認為目前碳酸锂漲價的投機性因素更多,供應和需求之間并沒有那麼大差距,近期我們也看到工信部等主管部門在協調價格機制。我們呼籲上遊锂礦、锂鹽等廠商從長期利益出發,不要人為制造漲價,這對行業不是一件好事。”

相對于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擁有更雄厚的實力,更能抵抗市場變化帶來的風險。奧迪中國總裁溫澤嶽曾表示,奧迪将借助大衆汽車集團的協同效應,統一協調電池生産,希望通過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價格,緩解成本帶來的壓力。

現象:供求關系變化導緻原材料漲價

分析:通過技術更新和成本控制,價格下降是大趨勢

上海有色金屬網(簡稱“SMM”)統計資料顯示,3月31日國産電池級碳酸锂現貨報價49.9萬元到50.6萬元/噸。2022年以來,國産電池級碳酸锂現貨均價每噸已上漲22萬元,漲幅達80%。除此之外,钴、鎳等原材料的價格也發生較大幅度上漲。

韋福雷表示,近兩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是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他認為,終端需求快速增長,會大大拉動上遊原材料需求的增長,但大陸锂電原材料對外依存度較高,資源自給率低。同時受疫情影響,國外近兩年礦産産量受到抑制。

韋福雷還指出,加之近兩年國際海運成本不斷上升,以及美國貨币超發導緻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多方因素疊加,最終導緻本輪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現象的産生,促使新能源車企多輪調整産品售價。

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迅猛,産量在近幾年迅速翻番,對上遊電池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增長。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資料顯示,2021年全年,大陸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154.5GWh,同比累計增長142.8%。其中,磷酸鐵锂電池裝車量累計79.8GWh,占總裝車量51.7%,同比累計增長227.4%。

工信部資料顯示,2021年大陸碳酸锂産量為24萬噸,同比增長40.4%。就産量增速而言,磷酸鐵锂所需原料碳酸锂産量增速遠落後于磷酸鐵锂電池裝車量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市場整體供不應求的現象。

此外,有業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也是車企提價的另一誘因。《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财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明确指出,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标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小鵬汽車位于深圳的4S店銷售人員也告訴南都記者,由于國家補貼持續退坡,加之原材料價格上漲,是以“産品價格依然不太穩定”。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銀湖新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宇告訴南都記者,新能源汽車漲價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從宏觀角度而言,新能源汽車價格不斷地漲跌,說明行業在良性運作,行業會在漲跌過程中不斷得到發展。長期來看,随着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的繼續擴大,技術持續更新和成本控制不斷下降,新能源汽車價格下降仍是大趨勢。

對于新能源汽車原材料價格上漲,在3月25日的2022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動力電池原材料大幅漲價問題需要高度關注,将認真研究解決,适度加快國内資源開發進度,堅決打擊囤積居奇、投機炒作等不正當競争行為,引導産業鍊上下遊企業強化協作,共赢發展,推動關鍵原材料價格回歸理性。

專家支招

首要保證供應鍊安全穩定 還應創新銷售模式

油價不斷上調,新能源汽車價格也多次上漲,對消費者來說,是否繼續購買新能源電動車成為需要多方考量的問題。對此,南都記者咨詢了位于深圳的小鵬汽車4S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由于新能源汽車提供了免費充電服務等多種附權重益,是以新能源汽車使用成本仍低于燃油車,3月以來,門店總傳遞量依然在上漲。

4月1日,小鵬汽車釋出公告稱,小鵬汽車3月共傳遞15414台,環比增長147.61%,同比增長202.12%。

韋福雷認為,作為消費者,選擇購買電動車或是燃油車,會有自己的綜合權衡,價格因素隻是輕微方面,還包括實際購買價格、使用成本、使用體驗等多種因素。他表示,對消費者而言,漲幅在有限的範圍内,尚且可以接受,但價格如果長時間大幅上漲,肯定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車意願,進而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造成一定沖擊。

是以,在“雙碳”政策持續深化,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普及的背景下,如何在政策補貼持續退坡時,施加相應舉措保證新能源汽車價格穩定,助力産業健康發展,成為當下的首要問題。

劉宇認為,随着大陸鹽湖提锂技術不斷成熟,礦産産量逐漸恢複,在未來,動力電池的原材料可以得到保證。是以,保證供應鍊的安全和穩定,才是第一位的問題。

此外,他表示,在面對市場波動時,企業除提價外,還應該在銷售模式上創新。通過換電等形式将“一錘子買賣”的銷售模式變成持續服務的模式,降低消費者的使用成本,避免因暫時的價格上漲而導緻消費者購車意願下降。同時,還可以采用租賃或共享模式分攤成本。

韋福雷認為,政府層面應做好宏觀調控,盡可能做好國内供應鍊的保供,做好上遊的原材料資源的掌控,讓價格維持在合理的區間内。未來,随着疫情影響的逐漸消退,海運的價格降低,動力電池價格上漲的趨勢會得到遏制。

此外,劉宇還指出,目前大陸回收行業規模不大、回收量不高、商業模式不成熟,政策制度也并不完善。動力電池回收涉及生産、環境安全、回收成本等一系列因素,其中回收成本過高是阻礙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他認為,需要利用市場的力量推動行業逐漸成熟,政府也需要出台利于行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完善相關制度。

在韋福雷看來,锂等不可再生資源的價格仍受供求關系制約,企業應該加快新的技術路線的開發,不能過度長期依賴锂或某單類資源。

采寫:南都記者 程洋 實習生 白紅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