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買車,不換手機,年輕人怎麼不愛消費啦?

來源:理财周刊

最近,微網誌前後出現了兩個圍繞“年輕人”消費的話題,一個是“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換手機了”,另一個是“年輕人真的不願買車嗎”。

不買車,不換手機,年輕人怎麼不愛消費啦?
不買車,不換手機,年輕人怎麼不愛消費啦?

雖然網友對這兩個熱搜都給出了自己的理由,又或是吐槽。但讓人感到疑惑的是,年輕人作為消費力最強的群體,為什麼突然不愛消費了?

年輕人的消費欲望最強

不清楚這兩條熱搜裡指的“年輕人”是多大,本文暫且定義為18至35歲。而這個年齡段的人,相比于中年人和老年人,是消費欲望最強的群體。

年輕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在消費支出上的偏好完全不同。對于不同年齡階段,他們消費的“剛性”和“可選”也是不同的。例如,年輕人最重要的“剛性”消費是房租,中年人是子女教育和房貸,老年人則是養老和醫療。

相較之下,手機和汽車也隻能算作“可選”裡面的“剛需”,就算更新疊代再快,它們對于中年人和老年人來說,也不會是首先要確定的消費。

反而,18至35歲這個年齡層的人更重視娛樂和嘗鮮。他們之中有些沒結婚,有些沒買房,有些沒養孩子,身體健康,對他們來說,生活中最主要的支出是房租和日常的衣食住行。

而且,他們之中有部分人還能獲得家裡的經濟支援,有部分人已工作步入正軌,收入得到了提高。他們當中很多人正處于常言所說“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階段。是以,刨除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費用外,他們會更多地考慮如何滿足自己的享樂需求。

同時因為年輕,是以對很多未經曆過的事物充滿好奇,充滿新鮮感,想要主動去探尋。也願意為此付出時間和精力去試錯、去體驗、去嘗鮮。他們手中的餘錢正是用來享受生活的底氣。

為何年輕人不愛買車,不換手機了?

既然年輕人的消費力最強,為什麼還不願意消費汽車和手機呢?透過兩個熱搜下網友的留言,我們驚奇地發現,他們的理由出奇一緻。

第一,産品沒有吸引力。

雖然華為、蘋果、小米,每年的新品釋出會上,已經鮮見令人耳目一新的功能了。可以說是現在智能手機行業進入了瓶頸期,不管是處理器、電池和拍照技術,都沒有出現更受普通人喜歡的改變。外觀設計也在缺乏新意,連顔色都不放過,唯一不同的就是好聽的顔色叫法更多了。

雖然汽車比手機對大衆更有吸引力,但是現在的年輕人消費已經趨于理智,在購買前他們除了考慮價格,還會考慮停車、堵車、養車等多方面的問題。

在公共交通完善的大城市,年輕人認為養車、停車的成本高于買車,還是公交、地鐵友善,準時還不堵車。

而在一些小城市,基礎交通欠發達,随着城市汽車保有量的提升,比停車養車更煩人的是堵車問題。正如網友所言:“不管上班還是買菜,開小電驢最友善。”

第二,怕麻煩。

有的年輕人換手機最怕的事是遷移資料、通訊錄,以及重新輸入各大app的賬号密碼,當然随着各種雲存儲和遷移app的出現,這個麻煩事已經被解決了。

其實,深究其中,年輕人怕的是應對自己情緒的麻煩,有網友就說:“如果使用這些遷移app後,一部新買的手機就瞬間變成了上一部手機,那麼新鮮感也蕩然無存了。”

而汽車的麻煩事就更多了,學車、考駕照、拍牌、購車、辦落戶、買保險、做保養……相比之下,年輕人更喜歡的是在公交地鐵上睡覺,在網約車的後排花手機刷手機。曾經買車撐門面的想法,對他們來說沒有驅動購買力的意義了。

最後,窮!歸根結底,現在的年輕人錢不夠花才是最本質的原因。

疫情這3年來,年輕人大多面臨着收入難增長,消費卻越來越高的情況。因為全球經濟的發展減速,年輕人不僅正經曆着收入增速放緩,還面臨着随時随地失業的風險。

同時,各類原材料成本上升,導緻年輕人的消費成本也變高了,新出的手機一代更比一代貴,房租也隻增不減,外加很難緩解的買房和育兒壓力。

當手中難有餘錢時,這些可換可不換,可買可不買的東西,當然是不換不買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