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旬老人熱愛收藏26年,家中藏品80000餘件!

4月5日,華商報·二三裡資訊記者來到楊建安老人家中,十餘平米的陽台便是楊建安的工作室,兩頭各有一個3米左右的櫃子,放滿了楊建安的收藏品。中間一張桌子,整齊堆放着各類舊檔案,一旁還有一沓未寫完的手稿。

七旬老人熱愛收藏26年,家中藏品80000餘件!

據了解,楊建安從1996年開始從事收藏至今已有26年,年逾七旬的他每天除了接送孫子上學,其餘時間基本都在家中整理藏品。

郵政局工作43年,曾在廢品站“淘寶”

楊建安是一名道地的安康人,在安康市郵政局工作了43年直至退休,1976年楊建安在大同郵電所工作,寫下一篇稿件并被發表在報刊,自此就把寫作當成了最大的愛好,也為他研究收藏埋下了底子。

回憶起自己的收藏經曆,楊建安講:“以前參加工作時就愛好一些有價值、有年代感的東西,1996年退休以後收藏就成了我最大的愛好。”

閑暇時間,楊建安便在廢品站裡轉悠,淘一些自己覺得有價值的廢品,各類報紙、年畫、舊檔案、紀念章等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家中80000餘件收藏品來源于日積月累,許多是自己花錢買來的,也有自己拾撿的,還有一些是與其他人交換而來。

七旬老人熱愛收藏26年,家中藏品80000餘件!

在衆多充滿曆史厚重感的檔案下,一沓嶄新的書簽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拿起一張背後印着“文章可幽默,做事須認真”。楊建安介紹道:“這是我朋友送我的書簽,寫着林語堂的名言,雖然我沒有看過林語堂的書,但是我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是以也收藏了下來。”

除了具有曆史年代感的物什,充滿價值和意義的東西也在楊建安的收藏之列,總之就是随心所好。

一件藏品一個故事

關于從事收藏,楊建安覺得每一件藏品都有自己的故事,收集一件藏品的同時,也是了解其背後的曆史脈絡,整個過程會收獲許多有價值的知識,對此,楊建安也為自己的許多藏品寫出各自的文章。

七旬老人熱愛收藏26年,家中藏品80000餘件!

如《教師的職責》一文,描述的是一篇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漢陰縣釋出的招聘教師公告,該公告中細分36條,對教師該盡的義務、職責一一叙述。

一本國小生用的生字本,上面寫滿了楊建安的研究成果,80多條綱目一一排列,每一條綱目對應着一篇文章和一件藏品。“我答應了别人,要寫120到150篇稿子,按照計劃現在應該早都完成了。”

據楊建安介紹,自己這兩年遇到了糟心事,寫稿子心靜不下來,常常為此困擾。但是作為承諾,還是一定要去兌現的,楊建安說:“不管怎樣,我現在還是要努力把心靜下,把剩餘的稿子完成了,這也是我最大的夢想。”

每一件藏品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

過去幾年,楊建安經常受邀帶着自己的藏品去群藝館、博物館以及高校進行展覽,其中展覽最多的是年畫題材和紅色題材。據楊建安介紹:“目前已收藏的年畫有2000多幅,一開始沒有刻意去收藏年畫,不知不覺發現收藏的年畫可以辦一個展覽,就單獨整理成了一個題材。”

七旬老人熱愛收藏26年,家中藏品80000餘件!

說起每幅年畫的曆史典故,楊建安娓娓道來。“每一件藏品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收藏很不容易,從入手到整理,再到研究,非常舍不得。”

盡管隻有兩個收藏櫃,但擺放的井然有序,每一份文書類藏品都用塑膠袋封裝、捋平,楊建安閑暇時間還用一面紅色錦旗,将收藏的紀念章一一縫制成中國的圖案。

每一個收藏家都會有遺憾,楊建安也不例外,由于經濟、學識等方面的因素,自己的收藏總是多而不精,楊建安說:“以前那會兒沒錢去買,現在想起來很後悔,但是我收集那麼多抗戰題材的藏品,我覺得很有價值。”

楊建安從事收藏一事,盡管早年得不到家人的了解,但随着自己的堅持,如今也得到了家人的認可。“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在我們家,我愛好收藏,我老伴兒喜歡根雕、看書、看新聞,兒女也都各忙各的,但一家人都不沾煙、酒、牌。”楊建安說道。

年逾七旬的楊建安每天除了帶孫子,其餘時間都放在整理藏品上,傍晚時分倒滿一壺水,帶上球拍騎上電動車前往廣場打上一會兒乒乓球,一路上和街坊鄰居熱情的招呼着。

華商報記者 程斌 編輯 吳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