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七旬老人热爱收藏26年,家中藏品80000余件!

4月5日,华商报·二三里资讯记者来到杨建安老人家中,十余平米的阳台便是杨建安的工作室,两头各有一个3米左右的柜子,放满了杨建安的收藏品。中间一张桌子,整齐堆放着各类旧文件,一旁还有一沓未写完的手稿。

七旬老人热爱收藏26年,家中藏品80000余件!

据了解,杨建安从1996年开始从事收藏至今已有26年,年逾七旬的他每天除了接送孙子上学,其余时间基本都在家中整理藏品。

邮政局工作43年,曾在废品站“淘宝”

杨建安是一名地道的安康人,在安康市邮政局工作了43年直至退休,1976年杨建安在大同邮电所工作,写下一篇稿件并被发表在报刊,自此就把写作当成了最大的爱好,也为他研究收藏埋下了底子。

回忆起自己的收藏经历,杨建安讲:“以前参加工作时就爱好一些有价值、有年代感的东西,1996年退休以后收藏就成了我最大的爱好。”

闲暇时间,杨建安便在废品站里转悠,淘一些自己觉得有价值的废品,各类报纸、年画、旧文件、纪念章等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家中80000余件收藏品来源于日积月累,许多是自己花钱买来的,也有自己拾捡的,还有一些是与其他人交换而来。

七旬老人热爱收藏26年,家中藏品80000余件!

在众多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文件下,一沓崭新的书签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拿起一张背后印着“文章可幽默,做事须认真”。杨建安介绍道:“这是我朋友送我的书签,写着林语堂的名言,虽然我没有看过林语堂的书,但是我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所以也收藏了下来。”

除了具有历史年代感的物什,充满价值和意义的东西也在杨建安的收藏之列,总之就是随心所好。

一件藏品一个故事

关于从事收藏,杨建安觉得每一件藏品都有自己的故事,收集一件藏品的同时,也是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脉络,整个过程会收获许多有价值的知识,对此,杨建安也为自己的许多藏品写出各自的文章。

七旬老人热爱收藏26年,家中藏品80000余件!

如《教师的职责》一文,描述的是一篇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汉阴县发布的招聘教师公告,该公告中细分36条,对教师该尽的义务、职责一一叙述。

一本小学生用的生字本,上面写满了杨建安的研究成果,80多条纲目一一排列,每一条纲目对应着一篇文章和一件藏品。“我答应了别人,要写120到150篇稿子,按照计划现在应该早都完成了。”

据杨建安介绍,自己这两年遇到了糟心事,写稿子心静不下来,常常为此困扰。但是作为承诺,还是一定要去兑现的,杨建安说:“不管怎样,我现在还是要努力把心静下,把剩余的稿子完成了,这也是我最大的梦想。”

每一件藏品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过去几年,杨建安经常受邀带着自己的藏品去群艺馆、博物馆以及高校进行展览,其中展览最多的是年画题材和红色题材。据杨建安介绍:“目前已收藏的年画有2000多幅,一开始没有刻意去收藏年画,不知不觉发现收藏的年画可以办一个展览,就单独整理成了一个题材。”

七旬老人热爱收藏26年,家中藏品80000余件!

说起每幅年画的历史典故,杨建安娓娓道来。“每一件藏品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收藏很不容易,从入手到整理,再到研究,非常舍不得。”

尽管只有两个收藏柜,但摆放的井然有序,每一份文书类藏品都用塑料袋封装、捋平,杨建安闲暇时间还用一面红色锦旗,将收藏的纪念章一一缝制成中国的图案。

每一个收藏家都会有遗憾,杨建安也不例外,由于经济、学识等方面的因素,自己的收藏总是多而不精,杨建安说:“以前那会儿没钱去买,现在想起来很后悔,但是我收集那么多抗战题材的藏品,我觉得很有价值。”

杨建安从事收藏一事,尽管早年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但随着自己的坚持,如今也得到了家人的认可。“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在我们家,我爱好收藏,我老伴儿喜欢根雕、看书、看新闻,儿女也都各忙各的,但一家人都不沾烟、酒、牌。”杨建安说道。

年逾七旬的杨建安每天除了带孙子,其余时间都放在整理藏品上,傍晚时分倒满一壶水,带上球拍骑上电动车前往广场打上一会儿乒乓球,一路上和街坊邻居热情的招呼着。

华商报记者 程斌 编辑 吴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