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咖派|“考古奇才”和他的考古夢

“大咖派”是浙大城市學院官方微信公衆平台重磅推出的全新欄目,以展示學科建設成果、分享學者專家見解、反映學術思想動态為主要内容。“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學而增識,學而啟思,以求是創新立時代潮頭,以博學笃志擔時代大任。立大志,明大德,讓我們以“大咖”為師,與“大咖”同行,建設美好城院,攜手奮進百強。

第二期人物

杜 正 賢

前不久,“中國考古奧斯卡”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結果揭曉,掀起熱議。每一項重大發現,都不是一個撅頭挖出來的,而是幾年甚至幾代人風餐露宿、科學求知的豐碩成果。如今,越來越多的新鮮血液正彙入中國考古事業。

“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在2021年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考古能力建設和學科建設作出了重要批示。由浙江省首批省特級專家、著名考古學家杜正賢教授領銜的全省首家考古學系于2021年8月在浙大城市學院成立,前不久,學校獲批新增的考古學大學專業将于今年正式招生。

用一門學科詩意地重構曆史。考古究竟能學到什麼?所謂的冷門學科的就業前景去往何處?學校考古學系主任、“考古奇才”杜正賢講述了他的故事。

一個“三跨”的考古人

參與60多次考古發掘,發掘出幾千件文物,在國内外刊物上發表了30多篇學術論文,編輯出版書籍四部,一人獨占五項“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被同行稱為“考古界的奇才”的杜正賢可謂是傳奇。而傳奇背後的實踐之路,總有令人意想不到之處。

回憶起孔廟修建工作,很多工作看起來似乎和考古專業八杆子打不到一起,杜正賢坦言說:“我希望通過紮實、全面的學習,我們的學生出去不僅僅是會做文物考古方面的工作,更是要具備綜合素能,适應現在這個多變的社會。”

是奇才也是全才,從考古所到文保所再至博物館,杜正賢經曆了考古界的“三跨”,而現如今,從考古實踐一線再轉至考古教育一線,杜正賢在高校迎來了自己在考古領域的第四跨,他感慨道:“到城市學院來建設考古專業,繼續從事我自己喜歡的事業,對我來說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來到城市學院,我會把我這一生經曆的事都講給學生聽。”在考古的世界裡,人與曆史隻隔了沙土。萬古江河,遠山滄海,杜正賢帶着對考古的崇敬之心挖掘了許多曆史遺留給我們的财富,也想要把這些古老的故事講述給更多人,将對于考古的熱愛奉獻給高校教育。

“考古奇才”和他的考古夢

“全國設定考古專業的高校還是很有限的,在我看來,城院設定考古專業的決心是令人贊歎的。”城市學院創新精神與人文關懷兼備,考古專業在杜正賢的注視下,短短幾個月引進了十餘位老師,購置了大量先進精密儀器并初步完成了專業教室和學科團隊的建設。“我們的裝置對比很多高校的考古專業都具有一定優勢,國家對考古發掘資質機關所要求的裝置,我們全都一步到位了。”

“我來了城院以後,就感覺到從上司到每個老師都很努力,這是一種很好的氛圍。整個學校從上到下都處于一種積極進取的狀态中。”學校解決問題的速度與認真辦事的态度讓杜正賢驚歎,而這也正在吸引更多的人才源源不斷湧入浙大城市學院,彰顯着學校建立考古系的真心實意。

一個稚嫩的專業剛剛起步,杜正賢為考古學的建設也在投入全身心的精力:“我們參考了很多老牌學校的學科設定,我們将邀請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來擔任考古斷代史課程的主講人。”杜正賢希望以此在培養起同學們興趣愛好的同時,也給考古專業的老師們提供标杆,讓考古專業得以長久發展。

浙江省的高山碧波中蘊藏着千百年澎湃不息的文脈,完整的新石器時期序列,源遠流長的陶瓷曆史以及厚重絢麗的城市文化,都與城市學院培養的考古學生特質息息相關。“陶瓷考古和城市考古,這是我們城市學院考古專業的特色,我也希望我們的學生出去以後為浙江的陶瓷考古、城市考古增添力量。”

“冷門”專業的黃金時期

“為什麼選擇考古專業?”“考古到底是怎樣的?”今年9月,考古學正式招生啦!

杜正賢與考古打了大半輩子交道,在漫長時間的浸潤下,他将考古視為一門浪漫的學科。“考古總是充滿了神秘感”,文物從入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被時間掩埋的過程,考古工作者們與歲月搶奪曆史的證據,有的帶着遺憾與失意,有的能夠揭開曆史的謎底。

考古在大衆認知中似乎一直是個“冷門”學科,“就業難”也随之成了考古學附屬的刻闆印象。面對當下最受關注的專業就業問題,杜正賢堅定地回答道:“現在正是考古就業的黃金期。”随着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坐落在城市中,各地考古所和文物局的招工數量都在成倍增長,杜正賢解釋道:“考古學科的發展永遠跟不上考古事業的發展,全國考古專業的學生數量都十分有限,整個浙江省内從事考古的人可能也不超過兩百個,是以國家實際上是缺少考古人才的。”

“黃金”不止在于更為明朗的就業環境,更是考古工作環境本身的跨越式進步。時代發展,科技改造的已經不僅僅是流水線上的生産力,也改變了無數在深山黃土中埋首的考古工作者。“以前考古工作的條件可以說是喝風吃土,但是現在考古的工作條件已經煥然一新了。”杜正賢幹過幾十年的考古工作,他親身體會過社會發展帶來的巨變:“比如最近三星堆挖掘的時候,整個大棚都搭得很好,條件已經完全改善了。”

“懷着對文物的敬畏之心,紮紮實實學習考古。”考古的黃金時代來臨,杜正賢依舊踏實地站在潮口展望,用一顆赤誠的心繼續為考古學開枝散葉。

想要報考考古學專業的同學

請持續關注浙大城市學院官微動态

最新消息不容錯過哦!

文字 / 邵雨涵 範麗娜

攝影 / 林建興 等

今日編輯 / 徐菁璐 郭潤曆 陳芊儀

責任編輯 / 李冠琳 徐婧

出品:

tuī

jiàn

yu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