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秋時期那麼混亂,孔子為何還敢到處講學,并且毫發無損?

作者:談古論今者也

在春秋戰國時期,雖然人們在思想上出現了百家争鳴,可是在社會環境方面,卻十分不樂觀,當時國與國之間經常發生戰争,整個大環境都比較糟糕,可就是在如此動蕩的社會環境下,孔子卻還到處去講學宣傳自己的儒家思想,很多人都覺得孔子這種行為是拿生命開玩笑。

可奇怪的是,孔子半輩子都在外邊講學,可是卻毫發無損,于是很多人就比較疑惑了,孔子為何敢于在亂世之中到處講學,又是如何做到毫發無損呢?

春秋時期那麼混亂,孔子為何還敢到處講學,并且毫發無損?

孔子可不是文弱書生

提起孔子,很多人都會覺得他就是一個文弱書生,成天把之乎者也放在嘴上,并且遇到人就開始叨叨個不停,目的就是為了講學,想要以理服人。大家一定覺得孔子之是以能夠擁有那麼多徒弟,并且将儒學傳播出去,靠的是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可事實上并非如此,要是孔子僅僅是一個文弱書生,并且還見人就喜歡叨叨的話,估計孔子早就被人砍死一百次了。

真實曆史上的孔子,遠遠不是我們想象的那種樣子,反而與我們的刻闆印象截然相反,簡單明了地說,孔子可是一個高大威猛、長相獨特還力大無窮的儒學大師,為何這麼說呢?其實我是有很多證據支援的。

首先來說一說孔子的身高,根據《史記》記載來看,孔子的身高是“九尺六寸”,寫《史記》的司馬遷是西漢時期的人,我們按照西漢時期的度量标準來看,當時一漢尺相當于是23.1厘米,按照這樣的标準換算一下孔子的身高,大概是221.76厘米,也就是2.21米,這樣的身高已經接近姚明了,你說孔子是文弱書生,是不是顯得有點贻笑大方了。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衡量标準有些不準确,畢竟孔子乃是春秋時期的人,那麼我們就按照孔子當時的刻度尺再次确定一下孔子的身高,孔子當時生在魯國,我們就按照魯國的刻度尺估測孔子的身高,當時一魯尺相當于20.5厘米,換算下來孔子的身高應該是196.8厘米,也就是1.96米,還是接近兩米。

春秋時期那麼混亂,孔子為何還敢到處講學,并且毫發無損?

綜上所述,不管使用什麼度量标準,孔子的身高都應該是兩米左右,有可能多于兩米,也有可能不到兩米,結合孔子所在的魯國,就是今天的山東一帶來看,我們其實也可以了解,畢竟如今的山東大漢,大多都是高大魁梧的,孔子出生于山東,身材高大魁梧也沒有什麼問題。

說完身高之後,我們再來說一說孔子的長相,在大多數人心目中,孔子就是一個慈眉善目、和藹可親的老頭,可實際上根據孔子的學生荀子的描述來看,孔子的面貌是“仲尼之狀,面若蒙倛”。

仲尼就是孔子,而蒙倛則是古代臘月用來驅逐鬼神的畫像,臉方而醜,可以說是兇神惡煞了。雖然荀子的話可能存在一些誇張,不過從他的身份來看,這句話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孔子的長相大概就是方臉,看起來比較兇神惡煞,并非慈眉善目。

通過了解孔子的身高以及長相之後,我們大概就可以對孔子的外表有一個比較準确的認識了,孔子就是一個長得很嚴肅并且身高兩米左右的山東大漢,單純從外表來看,就足以給人一種震懾力以及壓迫感。

春秋時期那麼混亂,孔子為何還敢到處講學,并且毫發無損?

也許還有人覺得就算孔子身高兩米左右,并且面帶兇相,也可能僅僅是花架子而已,畢竟現實中身高不能代表力量,萬一孔子隻是高大魁梧,卻手無縛雞之力呢?那麼這種認識明顯又錯了,因為孔子的父親當年就是魯國著名的武士,後來因為扛千斤閘而去世,其力大無窮是沒有任何疑問的,孔子繼承了父親的優良基因,年輕時在魯國擔任司寇,專門負責抓賊,武力值自然不低。

根據莊子的描述來看,孔子簡直就是一個力大無窮的猛男,莊子直言孔子“力能叩關”,意思就是說孔子力大無窮,能夠舉起古代用來插城門的木頭,要知道孔子的父親當年就是因為在緊急關頭舉千斤閘而去世的,孔子現在也是“力能叩關”,足以說明孔子是力大無窮的狠人。

你看,孔子就是一個身高兩米左右,面帶兇色還力大無窮的猛男,這樣的人與我們的傳統認知是完全不同的,很多人必然會疑惑,照這樣來看,難道孔子就是一個五大三粗的武士?很明顯并非如此。

孔子還精通武藝

正所謂蠻力不如巧力,孔子就算身高兩米還力大無窮,要是僅僅使用蠻力的話,在春秋那種混亂的時代,估計還是很難存活下來的,那麼為何孔子能夠講學半輩子還毫發無損呢?實際上這就和孔子精湛的武藝以及聰明的頭腦有關了。

春秋時期那麼混亂,孔子為何還敢到處講學,并且毫發無損?

先來說一說孔子精湛的武藝,前邊我就說過,孔子年輕時候可是在魯國擔任司寇之職,專門負責抓賊的,要是孔子沒有一點武藝,怎麼可能抓得到賊呢,單純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就知道,孔子絕對不簡單。

事實上确實如此,根據《淮南子》以及《禮記》等書中的記載來看,孔子不僅精通劍術,而且還擅長跑步、射箭也很準、駕車技術一流。孔子經常随身攜帶佩劍,這一點就足夠證明孔子的劍術不錯。射箭水準可以從孔子射箭時,一群人圍觀的情況看出,要是孔子水準不行,自然不可能當衆出醜,一群人圍觀,隻有一種可能就是孔子射箭水準太高。

至于說跑得快以及駕車技術一流,應該和他早年的工作有關,畢竟抓賊這種事情,要是跑得不快是根本就抓不到的,有時候跑累了也需要駕車追趕,要是駕車技術不行,必然是不靠譜的。

春秋時期那麼混亂,孔子為何還敢到處講學,并且毫發無損?

你看,孔子就是這樣的一個狠人,不僅身高兩米、力大無窮,還駕車、射箭、跑步、劍術樣樣精通,這樣的武學水準,完全可以去考武狀元了,可孔子的能力絕對不局限于此,在擁有武學的基礎上,孔子的智慧以及聰明才智還相當不錯,完全可以稱得上文武雙全。

就是這樣厲害的一個人,講學過程中要是遇到那種想比試武藝的,孔子就可以跟他以武相會,要是遇到想要切磋才學的,孔子就可以用才學征服他,總而言之,孔子擁有的技能特别全面,不管從哪個方面切磋,孔子都不害怕。

更加關鍵的是,孔子手下還有三千弟子,就算出行不帶着所有弟子,至少也會帶着一部分,這樣一個威猛的男子,身後還跟着一群弟子,他想要跟你講理,試問你敢不講理麼?也就是靠着這種實力,孔子才能夠到處講學,并且歸來之後毫發無損。

春秋時期那麼混亂,孔子為何還敢到處講學,并且毫發無損?

結語

從孔子的講學過程來看,其實我們不難得到一個啟發,但凡想要成就一番事業,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現實問題,孔子之是以能夠到處講學還安然無恙,靠的絕對不僅僅是他的口才以及之乎者也,關鍵還有自身武力以及一群弟子的支援,要是連自身安全都保證不了,何談講學?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留下有趣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