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家:未來10年,兒童自閉症的預後将顯著改善

中國青年報用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4月2日是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當天,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舉辦講座、義診等系列活動,促進社會對自閉症譜系障礙人士的了解、接納與支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患病率約為1%~2%。自閉症譜系障礙始于兒童期,往往持續到青春期和成年。

專家:未來10年,兒童自閉症的預後将顯著改善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學科帶頭人鄒小兵教授指出,兒童自閉症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和科學幹預,預後效果是相當可觀的,部分輕度自閉症患者甚至可以獨立生活。但仍舊有部分病情較為嚴重的自閉症患者,需要終身被照顧和支援。

據介紹,自閉症早期診斷、早期幹預的重要性以及針對幼兒特定幹預措施的發展,促進了大量相似的、循證的自閉症幹預措施的出現,這些幹預措施代表了應用行為學和發展科學的融合。

“未來10年,兒童自閉症的預後将發生顯著改善。”鄒小兵表示,雖然目前自閉症的治療在生物學治療方面并沒有突破,但在心理社會幹預方面已經有了顯著進步。随着社會和國家對自閉症人群關注度的提高,未來自閉症人群的生态系統也将逐漸得到完善。

專家:未來10年,兒童自閉症的預後将顯著改善

目前,最适合大陸國情的幹預手段是自然發展行為幹預(NDBI),指的是在自然環境中實施,兒童與治療師享有共同決策權,利用自然突發事件,使用各種行為政策來幫助自閉症兒童發展适當和必備的生存技能。

鄒小兵說,在基于自然發展行為幹預的實踐中,兒童通常是在自然和互動的社會環境中進行各類活動,幹預措施貫徹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由兒童主導教學政策。這一幹預理念和措施,不僅可以減少自閉症兒童溝通和社會行為方面的困難,還對自閉症患者及其照顧者的福祉和生活品質産生積極的影響。

多年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團隊持續探索自然發展行為幹預模式,首創了BSR模式,該模式以社交為基本内容,以行為療法(ABA)為基本手段,以結構化教育為基本架構。鄒小兵透露,團隊已經設計了一套AI診斷自閉症行為的實驗室,自動診斷準确率超過90%,目前正開始融資産業化。

專家:未來10年,兒童自閉症的預後将顯著改善

鄒小兵強調,幹預要以培養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能力為核心,以自閉症患兒的情緒、行為調控等為補充;強調以家庭幹預為主,機構幹預為輔;強調每個自閉症患兒的個性化幹預,而不是同一性幹預;同時也強調社會幹預,為自閉症患兒建立完善的社會生态體系。

鄒小兵提出的“以培養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能力為核心”,是指培養患兒的社交能力和家庭幹預模式,這個模式希望家長、老師能成為行為幹預的靈魂人物,将幹預訓練融入患兒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讓患兒時刻都處于高強度、高密集的學習和訓練之中。家長的文化水準并不影響家長對自閉症兒童幹預方法的學習和運用。

當天,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團隊14名專家在其網際網路醫院進行線上義診,友善自閉症患兒家長免費咨詢。此外,CSR環球網釋出了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主題活動,包括“引以為傲”“我和我的學校”攝影作品征集、廣州“點亮藍燈”活動。當晚,廣州塔點亮塔身6696盞LED燈,用藍色的光為自閉症患兒帶去陪伴和鼓勵。

攝影:甄曉洲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