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風十年丨李洱:春風悅讀榜有專業性、公認性,在文學界得到了普遍認可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 實習記者 顔科興

每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前後,春風和煦的日子,一場關于悅讀的盛會——春風悅讀榜頒獎典禮,在杭州舉行。

春風十年丨李洱:春風悅讀榜有專業性、公認性,在文學界得到了普遍認可

來自全國的作家、翻譯家、評論家彙聚到杭州,盤點過去一年的優質圖書,和讀者們一起,揭曉一張全面且高品質的“春風悅讀榜”。

從2012年開始,春風悅讀榜已經頒發了九屆。它實作了最初設定的目标,成為長三角獨樹一幟的閱讀盛會。

曆屆評委、獲獎作家、頒獎嘉賓與春風悅讀榜結下了友誼,在杭州留下了故事。春風悅讀榜連接配接他們與讀者,為文學的程序記錄一個個裡程碑。

又到了春天,在第十屆春風悅讀榜揭曉之際,我們回訪了這些老朋友們,聽他們講與春風悅讀榜的故事。對于即将揭曉的第十屆春風悅讀榜,他們又有什麼期待。

春風十年丨李洱:春風悅讀榜有專業性、公認性,在文學界得到了普遍認可

李洱

【人物名片】

李洱:資深評委/第七屆春風悅讀榜白銀圖書獎得主

獲獎作品:《應物兄》

春風十年丨李洱:春風悅讀榜有專業性、公認性,在文學界得到了普遍認可

請輸入圖檔描

作家李洱是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

去拜訪他的時候,館長辦公室樓下的一樓大廳,正在展出“黃永玉詩和插畫展”。

春風十年丨李洱:春風悅讀榜有專業性、公認性,在文學界得到了普遍認可

央視新聞報道畫面

展覽七個篇章,由“花衣吹笛人”“鳳凰和鳳凰人”“像年青人一樣從頭來起”等組成。

展覽由中國現代文學館、作家出版社共同主辦。

黃永玉先生的“老頑童”精神躍然牆上,至死不渝。

春風十年丨李洱:春風悅讀榜有專業性、公認性,在文學界得到了普遍認可

中國現代文學館

在展館門口,是中國現代文學館的雕塑牆,魯迅、老舍、郭沫若到趙樹理,形象而細緻的浮雕,展現着現代文學與現代中國的光輝曆程,透着一種力量。

李洱辦公室門口,長長的走廊,靠牆堆放一排書和雜志。不大的辦公室裡,除了桌椅,大多空間也被書占滿。

李洱也是與春風悅讀榜緣分最悠久的人之一,他多次擔任評委。

2013年獲獎的金宇澄《繁花》,是他大力推薦的,獲得了當年度白金圖書獎。2015年《繁花》又獲得了茅盾文學獎,成為近十年來最熱門的文學作品之一。

春風十年丨李洱:春風悅讀榜有專業性、公認性,在文學界得到了普遍認可

2019年4月21日錢江晚報對李洱(左)的采訪

2019年春,第七屆春風悅讀榜頒獎盛典上,李洱以《應物兄》獲得了白銀圖書獎。

4個月後,《應物兄》又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春風十年丨李洱:春風悅讀榜有專業性、公認性,在文學界得到了普遍認可

李洱多次接受錢江晚報采訪。在2001年8月22日錢江晚報第25版上,李洱發表了《在真實中寫作——評謝有順的〈活在真實中〉》。

2013年5月27日,李洱又在“錢報讀書會”開講。

2022年元旦的書香迎新,李洱為廣大讀者推薦新書。

春風十年丨李洱:春風悅讀榜有專業性、公認性,在文學界得到了普遍認可
春風十年丨李洱:春風悅讀榜有專業性、公認性,在文學界得到了普遍認可
春風十年丨李洱:春風悅讀榜有專業性、公認性,在文學界得到了普遍認可

【春風問答】

小時新聞:能否講講您與春風悅讀榜遇見的故事?

李洱:春風悅讀榜邀請我擔任評委,要推薦書目。我推薦的幾個書目,最後都獲獎了,包括那年的《繁花》。

後來我也有幸獲過春風獎,是與韓少功先生一起。

春風十年丨李洱:春風悅讀榜有專業性、公認性,在文學界得到了普遍認可

2019年,春風悅讀榜獲獎作家。右一為李洱

春風悅讀榜是國内比較早,曆史比較悠久的一個獎。它介于獎和排行榜之間,在文學界建立起了它的專業性、公認性,聲譽非常好,得到了文學界的普遍認可。特别希望它能夠一年一年地辦下去。

小時新聞:能否講講最近的創作曆程?

李洱:我寫東西比較慢,之前要經過比較長的準備,做一些筆記。新作品我正在寫,什麼時候能寫完,不知道。

《應物兄》原來沒想到會寫這麼長。我的小說之間會有一些聯系,我不是一個跟着故事走的作家,我所有小說都是我在一段時間之内的體驗、思考的産物。

思考會不斷往前推進,我願意把一段的思考最後以小說的形式表達出來。而不願意同樣的想法寫幾部小說——這使得我的創作量比較少。

目前這個作品寫起來還是比較艱難。

小時新聞:能否講講感興趣的新人或者新書?

李洱:我收到一些書,也看到一些朋友的作品。印象比較深的是劉震雲的《一日三秋》,跟他的《一句頂一萬句》相比,還是有許多變化。

其中有個人物花二娘,這個人物在中國文學史上沒有出現過,這個角色從叙事學意義上講,很複雜。

春風十年丨李洱:春風悅讀榜有專業性、公認性,在文學界得到了普遍認可

怎麼對這種角色進行分析?

我也看到一些批評文章,但這些批評文章沒有集中在花二娘這個人物身上。很多故事是向她講述的,因為向她講述,是以這個故事能夠被我們聽到。而且這個人物橫穿古今,是一個可以穿越的人物。在帶有很強的現實感的小說裡面,出現這樣一個花二娘,我相信一些讀者會感到突兀。

如果沒有這個人物,故事該怎麼講述?有了這個人物,故事又出現了哪些變化?作者為什麼寫這樣一個人物?

我覺得批評家還沒有發表一個令人信服的看法。

小說讀起來很好看,輕松,甚至有些段落可能過于輕松了,但其中包含着難解的、難以闡釋的部分。我也曾經想過寫篇文章談這個人物,談她在小說中的意義,但我還沒完全想好。這個人物有意思。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