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車企接連宣布漲價 買還是不買?

新能源車企接連宣布漲價 買還是不買?

本網訊(記者 胡斌 馬工枚 文/圖)近期,在油價保持高位運作且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加油費用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有購車打算的消費者紛紛把目光投向用車成本更少的新能源汽車。可最近他們發現,自今年初一波漲價後,新能源汽車再次迎來了漲價潮。其中,電動汽車方面,特斯拉一周内三次漲價,單次漲幅高達2萬元;比亞迪、吉利幾何、小鵬、哪吒、威馬等多家新能源車企也紛紛釋出漲價公告。兩輪電動車方面,小牛電動将于2022年4月1日對全系锂電産品零售指導價進行一次上調,上調金額200-1000元不等;此前,已經有電動車知名品牌愛瑪企業釋出漲價通知,整車價格全面上調。

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對購車市場有沒有影響?帶着這些疑問,記者走訪了成都新能源車市場。

現象 多品牌“官宣”漲價 傳遞周期變長

近日,記者走訪成都各大新能源汽車體驗店發現,小鵬、理想等多個新能源車品牌的多個車型均有提價,漲價幅度少則幾千,多則過萬。記者了解到,其中,特斯拉在短短八天時間已經進行了三次調價,累計漲價幅度在1萬元-3萬元。近日,小鵬汽車也宣布上調部分車型售價10100元-20000元,而比亞迪、小鵬、哪吒等多家新能源汽車都有不同程度的價格上漲。

“最近油價漲得厲害,考慮到新能源車的使用成本比較低,使用體驗也不錯,是以考慮買一輛新能源車。”在成都一家小鵬汽車旗艦體驗中心,來看車的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最近的油價漲得快,再結合各方面的綜合考慮,自己準備入手一輛新能源汽車,但是沒想到,最近新能源車也開始漲價了。

除了漲價之外,“沒有現車需等待”也讓很多消費者猶豫不決。記者在理想、小鵬等新能源品牌體驗店了解到,目前基本沒有現車,等待周期按最快預計需要10天左右,個别車型則需要半年左右時間。其中傳遞周期最短的為蔚來,記者了解到,蔚來目前有少量現車,沒有特定的定制需求就可以提現車,一般隻需等待10天左右就能拿到車。理想汽車沒有特定定制需求的話,傳遞周期在20天左右。

“銷售人員告訴我現在沒有現車,今天隻是來試駕。等久一點沒關系,隻要能買到就行。”王先生告訴記者。目前除了店内個别低配車型有現車,其餘車型均要等待。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成都一家小鵬汽車體驗店的從業人員告訴記者,一方面是近期訂單激增,需要一定的生産周期,再加之有的車主會有定制需求,時間就會更久;另一方面則是核心材料緊缺的原因,各汽車品牌都面臨着供不應求的問題。

電動自行車是最常見的锂電車,而今年全國多地非标車過渡期即将結束,一大波換購潮即将來襲。作為換購的主力軍,其中愛瑪和小牛相繼釋出了漲價通知,對終端産品零售價進行上調。

原因

原材料價格上漲 新能源車補貼退坡

新能源汽車價格為何突然提高?記者了解到,各新能源汽車品牌都給出了“原材料價格上漲”“零部件價格上漲”等理由。成都一家小鵬汽車體驗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原材料價格上漲導緻成本增加等因素是本次新能源汽車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究其原因,主要是動力電池原材料锂、鎳和钴價格水漲船高。記者了解到,電池的造價在新能源汽車造車成本中占比最高,作為動力電池的重要材料,鎳和锂的價格也在上漲。據上海鋼聯釋出的資料顯示,部分锂電材料報價于3月24日再度上漲,金屬锂漲17.5萬元/噸,均價報305萬元/噸。磷酸锂已經從每噸9萬元漲到每噸50多萬元,而制造電解液的六氟磷酸锂也是從年初的11萬元漲到現在的55萬元,足足漲了5倍。而3月初,鎳的價格也在上漲。據報告顯示,倫鎳價格從2萬美元/噸上漲至5萬美元/噸,單車帶電60KWH的8系新能源汽車鎳原料成本約增加1萬元。

“除了動力電池漲價,晶片短缺也是導緻新能源汽車漲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小鵬汽車體驗店的從業人員告訴記者。此外,除了原材料上漲外,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退坡也是推動漲價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今年釋出的《财政部 工業和資訊化部 科技部 發展改革委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财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明确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标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且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12月31日後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

消費者

漲價不會影響購買意願

原材料不斷漲價、晶片短缺又暫時無法緩解,加之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導緻新能源車的制造成本不斷上漲,此番漲價或許成為“必然”。那麼漲價對消費者購車是否會産生影響?

“不僅是最近油價的上漲,而且在節能環保方面來看我覺得新能源汽車還是有很大優勢的,結合我自身的需求,我還是打算購買新能源汽車。其實不管漲不漲價,按需購買就好。”王先生告訴記者,雖然現在新能源汽車都在漲價,但是這并不會影響自己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願。不過也有消費者表示,漲價如果過于密集,會保持觀望的态度再等等看,目前不會因為小幅度的漲價而選擇去盲目購買。

新能源車企接連宣布漲價 買還是不買?

提醒

按需購買就好

“從目前态勢來看,短期内原材料漲價狀況仍将持續,電機、輪胎、減震、車架、塑件、電池等電動車核心部件成本上漲不會停止,整車持續漲價是形勢所迫。”業内人士預測,越高端的車型漲價就會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上還存在一些值得警惕的消費行為,比如部分車主和“黃牛”從中看到了賺取差價的機會,開始倒賣提車資格。據了解,目前網絡上已經出現不少新能源車訂單轉讓的現象,部分轉讓費最高可達2萬元。即便如此,轉讓市場依舊供不應求,畢竟對于不少消費者而言,花少許錢通過購買之前的訂單,不僅可以省去可觀的漲價錢,還能縮短提車“等待期”。但實際上這種“有利可圖”的投機行為,卻直接導緻不少熱門車型出現了“買不到”或者“提車難”等問題,嚴重擾亂了正常的購車秩序。對于這種交易行為,業内人士提醒,交易存在法律風險問題,消費者應該謹慎。而特斯拉、小鵬等品牌對此也做出回應:不允許直接轉訂單。

對于新國标下電動自行車的價格變化,業内人士還預測,目前車企釋出漲價通知主要是針對經銷商,終端門店是否漲價還是不确定因素,“畢竟新國标換購潮下,價格依舊是經銷門店最大的競争優勢,如果這個時候漲價,或許會損失一部分客戶。是以,消費者盡量按需求換購就行,不要盲目跟風。”

發展新能源車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建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突破口。為做好锂資源産品保供穩價工作,工業和資訊化部等部門要求,産業鍊上下遊企業要加強供需對接,協力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協作關系,共同引導锂鹽價格理性回歸,加大力度保障市場供應。同時,大陸也在加快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據工信部資料顯示,目前已在17各地區及中國鐵塔公司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截止2021年12月底,173家有關企業已在全國設立回收服務網點10127個。動力電池回收、處理,形成正極材料的技術不斷提升,機制不斷完善,都有助于釋放更多碳酸锂産能,推動價格回歸正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