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主動感染新冠病毒會怎樣?《自然-醫學》釋出全球首個人體挑戰結果

新的人體挑戰試驗還在招募志願者

撰文 | 燕小六

來源 | “醫學界”公衆号

有36名18-29歲青年,沒打過新冠疫苗,身體健康,沒有肥胖、心血管病等任何危險因素。

一群英國研究人員往他們的鼻子裡滴新冠病毒,想看看感染是如何發生的。

當地時間3月31日,這個被稱為全球首例的“新冠病毒人體挑戰試驗”,将結果發表在《自然-醫學》上。

該文曾在今年2月1日,以預印本形式在Nature Portfolio Journal上線,名為《新型冠狀病毒人類挑戰試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病毒動力學》。和當時相比,《自然-醫學》發文經過同行評議,标題更嚴謹,強調了“年輕人”。

“研究對于了解感染過程極具價值。”團隊首席研究員、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傳染病學系臨床教授邱克讓(Christopher Chiu)博士表示,在安全可控的條件下,用微量病毒感染人體,科學家有機會在感染者未出現任何症狀前,研究與觀察病毒感染的初期程序。

主動感染新冠病毒會怎樣?《自然-醫學》釋出全球首個人體挑戰結果

數萬人裡篩出來的“挑戰者”

根據《自然-醫學》文章,有26937人報名挑戰,最終36人入選。這比早期媒體報道的研究希望招募90人,有明顯減少。

路透社報道,選擇這一年齡段者,是因為他們在當時是“推動疫情擴散的主要因素”。以及,他們感染後大多症狀輕微或無症狀。

研究團隊使用一根細長的鼻吸管,将含有新冠病毒的液體,滴進挑戰者的鼻腔内。病毒劑量相當于一名确診者在病毒載量最高時,打噴嚏噴出的一滴微小飛沫。

研究使用的新冠病毒野生毒株攜帶D614G突變。在研究啟動時,D614G已擴散成為全球範圍内數量最多的突變,此後所有新出現的變異株都保留這一突變。

接種病毒後,挑戰者們入住英國倫敦皇家自由醫院的負壓單人間,每天24小時接受醫學監測。他們被隔離至少14天,确認沒有傳染性後才可出院。

為進一步降低風險,研究分成不同階段。最早入組的一批挑戰者可預防性使用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以減少發展為重症的幾率。研究人員還準備了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以備治療之需。

最終,瑞德西韋被證明是“不需要”。也沒人用上單克隆抗體。

感染進度遠比想得快

本次挑戰試驗的首要目标是,找出一個能使50%-70%受試者輕度感染的劑量。次要目标是評估感染期間的病毒動力學等。

“所有目标都達成了。”文章寫道。

分析顯示,有18名挑戰者“被種植”病毒後,經核酸檢測、确認感染。

針對為什麼另一半人沒感染,BBC分析,這可能和試驗設計有關,給予參與者的病毒量非常低。另一方面,也可能源于個人免疫力。“那沒感染的50%,将是未來研究的重點之一。”

“這是真正有趣的地方。我們很想了解那些原因。”邱克讓表示。

在那些被感染的挑戰者中,病毒很快發揮威力。《自然-醫學》一文細述了研究團隊挖掘、分析出的病毒動力學資訊,包括:

從潛伏期看:過去一般認為,在首次接觸病毒到出現症狀,約需5天。但挑戰試驗表明,感染進度遠遠快過預期。

咽拭子最早可在感染病毒的40小時後,檢出核酸陽性。鼻拭子檢出病毒所需時間略久一些,約58小時。

檢出病毒後,病毒載量會急劇上升。咽拭子的病毒載量在感染後112小時(約4.7天),達到峰值。鼻拭子則在148小時(約6.2天)達到峰值。在峰值時,鼻拭子的病毒載量顯著高于咽拭子。

從康複看:挑戰者的平均排毒周期為鼻部約10.2天,咽部約8.7天。部分挑戰者的排毒時間略長一些,達12天。這說明,在特定毒株傳播環境中,14天隔離足以切斷病毒傳播。

感染28天後,部分人的鼻、咽拭子仍能檢出核酸陽性,比例分别為33%和11%。

從檢測看:每周兩次的快速抗原試驗,可以在70%-80%的活病毒産生前,診斷出陽性。“第一、二天的敏感度較低,但正确且每日重複使用,一旦發現陽性立刻采取防疫行動,能有效阻斷病毒散播。”研究表示。

邱克讓指出,上述發現強調了一些已知的新冠感染知識,“尤其是,它有力地支援了戴口罩、遮蓋口鼻的重要性。這能有效減少病毒傳播、保護他人。”

無法放松的“長期症狀”

18名感染者中,有兩人是無症狀感染者。其餘16人在感染後的2-4天,出現輕度至中度症狀,主要表現為鼻塞、鼻炎、打噴嚏和喉嚨痛。

本次試驗并未造成嚴重的意外後果,沒有一名志願者出現肺部受累。研究稱,其結果支援了人體挑戰試驗模型的安全性。

CNN報道,“唯一讓人有些擔憂的是”,有12名挑戰者出現一定程度的嗅覺障礙。感染的180天後,仍有5人回報嗅覺異常。研究結束6個月後,仍有1人的嗅覺“正在改善、未恢複正常”。

CNN援引另一項研究表示,這種長期嗅覺喪失,或與大腦變化有關。

邱克讓解釋,研究設計了長期随訪,包括認知測試等,以檢查其短期記憶和反應速度。“我們仍在分析相關資料。這會提供更豐富的資訊。”

“挑戰試驗非常成功。”據路透社報道,研究團隊稱,計劃在2022年底前,使用德爾塔變異株,開展一項類似的挑戰試驗,旨在分析何種免疫反應能讓人避免二次感染,以及二次感染時,免疫系統如何發揮作用。

這一新挑戰于2021年4月,獲得英國相關部門準許。今年1月,研究參與機構之一、英國牛津大學在官網釋出“招募挑戰者”資訊。

牛津大學教授海倫·麥克沙恩(Helen Mcshane)介紹,志願者年齡在18-30歲間,身體健康,要麼已經感染過,疫苗接種情況不限;要麼沒有自然感染史,但已接種過疫苗。

主動感染新冠病毒會怎樣?《自然-醫學》釋出全球首個人體挑戰結果

資料來源:

2.First human challenge study of Covid-19 yields valuable insights about how we get sick. CNN

3.Volunteers needed for human challenge trial to study immune response to Covid-19. University of Oxford

來源:醫學界

責編:鄭華菊

校對:臧恒佳

制版:薛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