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玫瑾: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厚臉皮”,将來才不會活得辛苦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厚臉皮一般是用來形容一個人沒皮沒臉沒有羞恥心的貶義詞,但實際上,我們想要成功,就不能一直被“不好意思”的心态束縛,多多少少需要有一些“厚臉皮”精神。

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有很多非常可取的育兒觀念,在她看來,如果想要孩子未來過得不會太辛苦,父母從小就要培養他們養成“厚臉皮”的習慣。

抗挫折能力,坦然接受失敗

挫折和挑戰都是人生的必修課,父母需要讓孩子早些明白人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的道理,在溫室裡長大、被家庭保護過好的孩子受挫能力小,沒有經曆挫折和風雨的人生很難适應以後競争激烈的社會。

李玫瑾: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厚臉皮”,将來才不會活得辛苦

《拯救孩子拯救心》提到了心理學家關于心理承受能力的定義:“它就是指一個人從挫折和失敗中恢複到之前愉悅心情的心理素質。”

讓孩子臉皮厚一些,也是指讓他們勇敢一些,有很強的抗壓能力, 這樣才不會在面對任何問題時隻會依賴父母、學不會獨立。

網上有一段很火的短視訊,商場免費發放氣球,媽媽陪伴自己的小孩練習如何向從業人員表達想要氣球的想法。排練很多遍之後,媽媽突然拒絕了孩子想要氣球的請求。

突如其來的拒接讓小孩子有點接受不了,媽媽這樣安慰傷心的小女孩:“我們在提出需求的時候,别人有可能答應也有可能拒絕,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答應了就說謝謝,拒絕了我們就說沒關系。”

李玫瑾: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厚臉皮”,将來才不會活得辛苦

所謂的“厚臉皮”,其實就是教會孩子能夠坦然地接受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同時擁有再一次嘗試的勇氣。

父母應該教會孩子挫折的意義,不要過于保護他們,讓他們明白生活裡不僅有陽光還會有很多風雨,并且讓他們親自經曆風雨。

除此之外,父母還要通過正确的引導,讓孩子樹立一定會成功的信念,而在這一過程中,挫折就是前進的階梯。在孩子成功戰勝挫折時給予鼓勵,放大這種成就感可以幫助他們擁有挑戰挫折的勇氣。

敢于嘗試

很多玻璃心又膽小的人往往都很敏感,他們一直無法走出自設的牢籠,總是不敢嘗試未知的事物。

李玫瑾: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厚臉皮”,将來才不會活得辛苦

他們擔心别人眼光,害怕承受失敗,總而言之他們沒有嘗試未知事物的勇氣。《鈍感力》一書解釋了鈍感力的定義:“一種遲鈍的力量,從容面對人生中挫折帶來的傷痛。”

“臉皮厚”的小孩往往都有很強的鈍感力,他們不會謹小慎微,那些與自己想做的事情無關的事情他們都可以抛之腦後,也不會因為人際關系扭扭捏捏、瞻前顧後。

《鈍感力》也提到了那些能在不同領域發光發熱的人,他們卓越才華的背後少不了某種鈍感力。培養孩子這種才能,也是讓他們擁有“大膽做自己、勇敢嘗試一切”的力量。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主動參加一些活動,給予一些機會讓他們在衆人面前大大方方地表達自己,這樣逐漸鍛煉下來也能培養孩子膽量。

李玫瑾: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厚臉皮”,将來才不會活得辛苦

人際關系輕松

“臉皮厚”的人在處理人際關系時也很簡單,他們不會因為人際關系上的一些沖突就郁郁寡歡,與人交友時也沒有太重的包袱,他們擅長直接表達心裡的想法,很少有難為情的情況。

“厚臉皮”的小孩性格也不會太腼腆,他們能打破社交僵局,這種性格很容易交到真誠的朋友,但前提是他們人品沒有問題。

高敏感的人擅長照顧到别人的情緒,但是過度敏感在人際交往中總有一種患得患失的感覺,每天猜來猜去的關系也是一種情感包袱。此外,厚臉皮的人邊界感很強。

《建立邊界感》認為,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心理邊界,如果有人跨越界線、或者我們被動突破底線,我們就會産生焦慮和痛苦的感覺,他們敢于拒絕,不會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别人進而去做委屈自己的事情。

李玫瑾: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厚臉皮”,将來才不會活得辛苦

父母在日常教育孩子時應該提出明确的邊界規則,明确告訴他們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可以的,同時父母也應該尊重孩子的邊界,給他們獨立的空間,從小讓他們樹立邊界意識,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邊界感就會很明确。

為了不讓孩子過于敏感,父母應該教會孩子直面沖突,當面表示自己真實想法,不要過于想東想西。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達

編輯 | 萬安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