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為對漢服的共同熱愛 他們成為了創業合夥人 漢服“同袍”的“掌櫃夢”

因為對漢服的共同熱愛 他們成為了創業合夥人 漢服“同袍”的“掌櫃夢”

因為對漢服的共同熱愛 他們成為了創業合夥人 漢服“同袍”的“掌櫃夢”

朱麗在工作室裡縫制漢服。

因為對漢服的共同熱愛 他們成為了創業合夥人 漢服“同袍”的“掌櫃夢”

梁育銘自己當模特展示漢服。

他們是漢服的“同袍”,同時也是一家漢服制作工作室的合夥人。他叫梁育銘,一名00後,負責漢服業務對接和版式設計、色彩搭配;她叫朱麗,一位80後單親媽媽,負責選料裁剪、縫制繡花等,相同的愛好讓他們成為創業合夥人,在合夥制作漢服的過程中,他們收獲了不少漢服愛好者的友誼。近兩三年來,出自他們工作室的漢服成品有上百套,全部是個人定制。

相識于修改服裝的地攤

“你看這塊布适不适合做外披?”“我覺得布的顔色比較明媚,做上衣會比較好……”3月29日上午,身穿漢服的朱麗與梁育銘從興業縣城搭乘班車,來到玉林汽車總站附近、龍須裡一帶的布行挑選布料。

由于漢服制作對于布料的質感、圖案以及顔色風格搭配等要求較高,以往一些難找的布料他們都是從網上購買,但從網上買的布料難以辨識質感是否适合,且價格較高,成本難以控制,是以趁着當天休息,朱麗與合夥人梁育銘一起來到玉林城區的布行挑選料子。從上午11時左右到下午2時多,兩人依次逛完了該布行的每一家店鋪,才選中了3塊布料。

今年39歲的朱麗,興業人,目前是一家服裝電商店的倉管人員,有一個17歲在讀高中的兒子。因為母親是一名幹了幾十年縫紉活的縫紉師,手巧勤快的朱麗從小就跟縫紉機打交道,不僅能縫會補,近一兩年,她還通過觀摩網上的手推繡教學視訊自學手推繡制作。

20歲的梁育銘身材高瘦,是一名具有藝術細胞和追求個性穿搭的年輕人。他國中開始學畫畫,高中學古典舞,母親經營服裝生意幾十年,後來哥哥也開起了服裝店,高中畢業後他跟着哥哥一起在興業縣合夥經營着一家男裝服飾店。

“我們倆是在一次擺地攤的時候認識的。”朱麗說。2019年底,她在興業縣東龍森林公園附近經營一家奶茶店,旁邊就是興業二中,同時還利用母親留給她的一台老式腳踩縫紉機,接一些衣服修改縫補的活兒。

“我當時跟朋友穿着漢服去公園拍照,回來的時候恰好遇到朱麗在擺地攤,就随口問了一下能不能幫我換一套漢服的貼領。她說可以試試,于是我們就認識了。”梁育銘說,他最早開始接觸漢服,是在高中參加舞蹈演出時需要穿漢服。後來看到有同學平時穿漢服來上課,相當“拉風”。他也漸漸愛上了這一充滿民族元素的服飾。遇到朱麗前,他為改換一個貼領幾乎跑遍了當地所有的裁縫鋪,但衣服不僅沒改好,還差點把衣服改壞了。沒想到擺地攤的朱麗改得讓他挺滿意,于是這兩位“同袍”的往來也漸漸多了起來。

從改衣服到制漢服

“附近學校有一個老師是漢服愛好者,由于她身材嬌小,網購的漢服不是大了就是嫌哪裡做得不好看,經常幾件幾件地拿到我這裡修改,前前後後一共改了20多件,這讓我慢慢積累了對漢服制作的一些認識。”朱麗說,她也漸漸喜歡上了這種複古的穿搭,并利用閑暇的時間學着制作一些簡單的漢服及配飾發飾等,偶爾還穿着漢服在學校附近擺地攤賣自己做的漢服成衣以及漢服配飾發飾等。

經營奶茶店時,朱麗遇到了幾位來自玉林的資深漢服愛好者,交流之後,她了解到他們是“玉林地區漢文化交流群”資深成員,于是她也積極地入了群,在參加一些集體活動中結識了更多漢服愛好者。

後來,朱麗在興業城區租了一個不到10平方米的小單間作為縫制和修改衣服的工作室,巧的是,這個工作室就在離梁育銘家不遠的地方。梁育銘近幾年喜歡上漢服後,也網購了不少漢服,但由于資金有限,買不起那些昂貴華麗的衣裳,在不斷改良已有的一些漢服的同時,他漸漸萌生出自己設計和打造一個品牌的想法,于是找到朱麗談了合作的想法,兩個同樣熱衷漢服的“同袍”一拍即合,成了合作夥伴。

朱麗雖然能裁會縫,但對于漢服的各部分色彩搭配并不敏感,也不擅長設計漢服的版式和開拓客戶管道,梁育銘的到來恰好補齊了這一短闆。由于兩人都是利用業餘時間創業,利用有限的朋友圈宣傳接單,起步資金也十分有限,是以他們的創業之路十分艱難,但合作互助的力量也讓兩人看到漢服經營的前景和希望。

希望能把漢服制作當主業

兩人合作以後,梁育銘經常自己當模特,在朋友圈裡曬了不少工作室制作的漢服,并從朋友圈中發展定制漢服的業務。同時,通過跟“同袍們”互動交流,觀摩學習漢服穿搭,設計了不少新款式。而朱麗則根據梁育銘的設計思路,按照客戶的尺寸量身定做漢服。兩人經常在工作室裡讨論怎樣制作出更好看的漢服,他們的“作品”也慢慢在朋友圈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吸引了不少漢服愛好者一起探讨交流、聊天聚會。

近兩三年來,出自他們工作室的漢服成品有上百套,全部是個人定制,這些寬袍秀裙風格各異:或端莊華麗,或仙氣飄飄,或純色素雅,或豔麗奪目,或輕薄透氣,或質感厚實……但都做工精細、搭配美觀,就連配飾發飾也都尊重各朝代穿衣的制作和搭配風格。

“我們在制作過程中嚴格遵循傳統服飾的制作理念,比如漢服都有一條中線,象征着做人要中正、正直之意,古時講究對稱美,我們也是在極力追求着整體的美感。”梁育銘說,他們從每一個小細節着手,雖然采用不同紋路的不同布料進行搭配,或調整一部分的細節制作,但漢服總的形制風格不會變,“因為漢服上的許多漢元素形态是固定的,隻是有衆多不同的表現形式而已。”

盡管創業艱難,但這份融入了他們興趣愛好的創業夢想也帶給他們很多收獲。他們不僅通過學習鑽研掌握了更多關于漢服的知識,對布料和布紋以及繡圖等也有了更多的認識,而他們那間小小工作室,也經常聚集了五六個同樣喜歡漢服的“同袍”。“每當完成了一件漢服的制作,我就很有成就感。”朱麗笑着說,如今她兒子也成為了“同袍”,母子溝通更順暢了。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把這份副業當成主業,将來把這個品牌打造成為讓更多人知曉、更多人喜歡的漢服品牌,讓漢服傳播得更廣泛。”梁育銘說,他們目前賺到的一些錢都投進了接單囤料再生産當中,但由于受到市場競争較大、制作個性漢服耗時較長等因素影響,他們目前不得不靠自己的主業支撐下去,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希望今後能心無旁骛地設計和制作漢服,讓更多“同袍”穿上他們制作的漢服。

據《玉林晚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