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鵬汽車,雙腿打絆

小鵬汽車,雙腿打絆

作者|櫻木

編輯|月見

“小鵬智能駕駛累計行駛裡程達到1.4億公裡,輔助泊車做到734萬次,智能輔助駕駛XPILOT3.0使用者滲透率達到96.2%, 高速每開100公裡,裡程滲透率達到62%。2023年開始進入到新的時代,2026年我們會向無人駕駛過渡。”何小鵬說到這時,聲音中難掩激動和開心。

在同一場合的發言中,何小鵬又說了下面的話。

“我們在2021年的時候,認為在2022年下半年(晶片問題)可能會得到緩解,但是在2022年上半年我們看到不僅沒有緩解,而且還在惡化。某種角度要做精品,車型少比較容易做,車型多反而難。”

在2022年3月26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何小鵬把自己的铠甲和軟肋都毫無保留地展示了出來。技術的強勢與供應鍊的不穩定,像是硬币的兩面,讓一向強調智能化的小鵬汽車,走起路來,雙腿打絆,每次想要發力,卻隻能蹒跚慢行。

無奈之下,何小鵬隻能改變政策:“在過去,小鵬汽車期望先銷售再傳遞,但在供應鍊極度短缺的情況下,這種模式會有一些挑戰。從去年底起,小鵬汽車開始調整産銷模式,變成了供應鍊方面先确定了産能,整車才會去進行銷售。”

随後,3月28日,小鵬汽車财報披露,更是将這種沖突放大,從資料看,2021年,小鵬汽車共98155輛,營收同比增長259.1%,排行新勢力第一。但另一面是營收總額209億為新勢力最低(理想為270億,蔚來為361億),毛利率最低11.5%(理想為20.6%,蔚來為20.1%),虧損48.2億(理想為3.2億,蔚來為40.2億),一句話總結:從财報對比來看,小鵬的2021是越努力越失敗的一年。

不僅如此,往長遠看,快速發展背後,還有兩朵烏雲籠罩在小鵬汽車頭上,亟待解決。

01 低毛利率埋下的隐憂

毛利率偏低,是小鵬長久以來的問題,由于售價在新勢力中較低,且在傳遞量上沒有拉開明顯的差距,小鵬的毛利率一直都在新勢力中排行墊底。

但2021年,情況有所改觀,小鵬毛利率增長快速,從2020年的4%一躍上升至2021年的11.5%,翻了近3倍。

究其原因,小鵬P7的貢獻功不可沒,根據财報顯示,2021年小鵬汽車總傳遞量為98155輛,P7的傳遞量就達60569輛,占總銷量的66.24%。

在小鵬的産品序列當中,小鵬P7全面對标特斯拉Model3,而相對于特斯拉Model3,小鵬P7在價格、智能化、續航裡程上,都有着不錯的成本效益。也正是因為如此,小鵬P7的銷量扶搖直上,成了同級别中的爆款。同時,小鵬P7由于價格相對于同公司其它産品較高,對于撐起财報毛利率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小鵬汽車,雙腿打絆

但毛利率的增長,或許會在未來受到挑戰。

第一個擾動因素就是漲價。小鵬的漲價政策相對淩厲,最高漲幅達到了3萬元,對比蔚來承諾的老款不漲價和理想漲價11800元,在新勢力中小鵬顯得異常紮眼。同時,從行業來看,這一次漲價雖然是由原材料成本上升導緻的普漲,但由于小鵬産品價格較低,使用者畫像相較于蔚來、理想對價格更為敏感,是以漲價對于小鵬來說,影響更大。

第二個擾動因素來自于供應鍊。在财報業績電話會中,就有投資人質疑,在小鵬加價後訂單激增(趕在加價政策施行前購買),有經銷商表示等待周期需要16-20個月,是否屬實。

小鵬的官方回答承認了投資人的隐憂,同時表達了:“我們也在加強我們的電池供應鍊。我們會努力縮短供應速度。”車輛的供給的問題,也成了直接影響毛利增長的另一大誘因。

同時,由于預見漲價,短期消費者形成擠兌式購買,一定程度上來說會透支公司遠期銷量。這一點,在小鵬給出的2022年一季度傳遞量指引中,可見端倪。根據财報顯示,在2022年一二月份,銷售量分别為12922輛、6225輛,但在宣布提價的三月,則有可能達到14000輛以上。(一季度傳遞量指引為33500輛)。雖然這樣可以令一季度業績完美收官,但是在二季度産品提價過後,且三季度将會有新車上市的情況之下,二季度小鵬業績的回落就成為了可預見的情況。

在業績釋出之後,何小鵬直言:小鵬汽車中長期毛利率目标在25%以上。而實作這一目标,根據新勢力的經驗,最佳的抓手在于高毛利車型的上市與傳遞。

而在業績會上管理層也表示了,下半年即将上市的新車G9将成為公司主要的盈利增長點。根據評測師的評估,G9具備成為爆款的潛質,最新的電子電氣架構、4.0 版本的智能駕駛系統、國内首款 800V 高壓 SiC平台量産車、滿足國際标準的開發設計都是小鵬G9的亮點。小鵬G9進入更高的價格區間,将進一步提升小鵬整體毛利率水準。

同時,在财報業績會上小鵬汽車表示下半年上市的中高端SUV産品G9将成為未來公司銷售的重點,甚至暗示G9會成為晶片供應不足時的首先保供品類:“對于 G9有銷量目标,公司有很高的期待,我們認為G9的銷售額可以在短期内達到 P7的量級。G9和 P7都是我們的高毛利産品,我們将保證有足夠的晶片進行生産。”

如何小鵬本人所言,由于從2021年底開始,小鵬已經形成了先确定産能,整車再進行銷售的模式,如果再疊加優先保證高毛利産品的上市銷售,多重變量影響之下,對于供應鍊的柔性變通,以及如何調配資源、優化生産效率等問題将都形成極大的挑戰。

同時,要保證中高端産品的銷售,在管道端,小鵬需要調整的動作也非常之大,甚至涉及實體店的城市分布比例問題,根據财報業績會顯示,截至2021年底,小鵬在129個城市開設總計357家實體店,其中包括209家直營店和148家授權店。同時,在2021年小鵬戰略布局管道下沉,重視非一線城市銷售。從結果來說,非一線城市的小鵬實體店占所有實體店的近80%,大部分是2021年下半年實作的。而這樣的布局顯然與公司2022将以高端化,高毛利産品為銷售重點的路線相悖,如何調整管道,又成了擺在小鵬汽車面前的難題。

低毛利率似乎是小鵬的魔咒,一直試圖擺脫,但每當真正行動起來時,卻問題重重,産品、供應鍊、管道、以及營運效率等沖突,都在放慢小鵬前行的腳步。如何在其中閃轉騰挪,獲得最佳效果,是小鵬汽車2022年最需要思考的問題。

02 未知的智能化

作為小鵬最明顯的标簽,智能化發展情況一直是小鵬汽車業績會上最強的秀肌肉環節。

但這一次不得不說,從硬性資料來看,讓人有些失望。首先還是研發費用,小鵬汽車2021财報顯示,其研發開支為41.14億元,同比大增138.4%。财報稱,主要是研發人員的增加導緻薪酬增加,以及開發新車型開支增加所緻。

小鵬從成立開始,就計劃依靠着燒錢建立技術領先的優勢,逐漸打造護城河。但對比造車新勢力,大家在研發上的支出幾乎已經無法拉開明顯的差距,小鵬僅排名第二,高于理想但是低于蔚來,鑒于理想在售的隻有一款車型,是以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可以說新勢力基本持平。

另一方面,各大廠商之間,互相像素級的模仿,以及飽和式研發,都将彼此之間的差距在進一步縮短。舉例來說,以小鵬得意的自動駕駛來說,小鵬P5的雷射雷達解決方案,在之前算是量産車中的一枝獨秀,但是今年3月28日後,蔚來ET7上市,小鵬P5的獨特性幾乎就不複存在。同時,在業績會蔚來表示ET7訂單量已超過15000量,而小鵬P5至今才銷售了7865量,大量的傳遞也會快速拉近雙方的差距。

小鵬汽車,雙腿打絆

另一方面,從供應鍊角度拆解,以自動駕駛的決策層中最為重要的晶片為例,新勢力幾乎都選擇英偉達為供應商,在硬體方面也拉不開差距。當然,在視覺感覺算法上小鵬的積累不容忽視,何小鵬在2021年财報業績會上透露,小鵬汽車XPILOT3.5的核心功能城市NGP的研發進展順利,在獲得相關主管部門的審批後,計劃于2022年二季度末在首批城市推出城市NGP。

城市NGP作為進階别的自動駕駛,從某種程度來說,依靠此技術,小鵬将拉開與其它廠商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距離,同時,在技術上與小鵬路線一緻,且算法更加先進的特斯拉,還未實作這一技術。小鵬如果真能提早應用此項技術,幾乎可以确定自身在自動駕駛領域,走在了行業的前列。

但值得警惕的是,小鵬汽車在此處的表述,有誇張之嫌。現階段小鵬的城市NGP還是在研發人員内部測試,并沒有真實使用者相關的資料透露出來。小鵬的城市NGP功能,也隻能應用在裝有2顆雷射雷達的小鵬P5之上,也就是說,小鵬是以設計備援彌補了技術研發上的不足。但兩種技術的相容性,以及真實的駕乘體驗,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未知。對比來看,即使行業内領先的特斯拉在測試的FSD beta也并非完美,小事故頻頻。同時,客觀來講中國的交通環境較為複雜,且與地方政府合作的領域較多,小鵬能否達到,如其所言的技術高度,一切還需要打個問号。

而面對特斯拉FSD與自家城市NGP的對比,何小鵬還是展現出了自信:“關于和友商的競争,友商正在海外推出FSD,但是中國還沒有推出,當看到第三方的分析和分享,小鵬很有信心,在今年年内推出來的城市級NGP效果會相當程度上比特斯拉FSD的效果要好。”

但如果何小鵬再想想,那些供應鍊上的煩心事,不知好心情是否會被打擾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