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作家公開課》 |趙本夫:“文學旅行”中的差異與認同

2022年3月25日下午,“中國作家公開課”線上課堂迎來了著名作家趙本夫題為《中國當代文學與東西方文化交流之淺見》的專題講座。本次課程由北京語言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徐寶鋒教授主持,逾兩百名師生線上參與。

首先,徐寶鋒教授向大家介紹了趙本夫老師的創作成就及作品的跨媒介傳播與影響。趙本夫老師是大陸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津貼,作品先後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汪曾祺華語小說獎”“施耐庵文學獎”“紫金山文學獎長篇小說獎”“百花文學獎長篇小說獎”等二十多種獎項,被譯成十幾種語言。

《中國作家公開課》 |趙本夫:“文學旅行”中的差異與認同

徐寶鋒教授主持本次課程

趙本夫老師不僅是《小說月報》上的熱門作家,也深受影視界青睐,其大量作品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廣受好評。1998年《小說月報》第7期選載了小說《天下無賊》,後被改編為電影天下無賊(2004),獲得巨大反響;此外以長篇小說《刀客與女人》為底本改編的電視劇《走出藍水河》也獲得一緻好評。

《中國作家公開課》 |趙本夫:“文學旅行”中的差異與認同

《天下無賊》小說及同名電影海報

作為一位立于時代潮頭的作家,趙本夫老師卻始終堅持傳統的寫作方式——“泡一杯茶,抽一支煙,用手在紙上寫。這樣寫出來的東西,像是從血管裡流出來的,很親切、很自然”。從堅持“手寫傳統”的獨特感受出發,趙本夫老師娓娓道來,講述了自己對當代生活與中國文學世界處境的敏銳感覺,高屋建瓴地論述了自己關于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及其與中外文化交流之關系的獨到見解。

趙本夫老師認為,改革開放帶來的思想解放與文娛産業崛起,為中國當代文學的多樣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中國當代文學自身文化底蘊深厚,全球化時代背景下亦接受世界文學的影響,呈現出共性涵納個性、文學審美體驗多元化等特點。

《中國作家公開課》 |趙本夫:“文學旅行”中的差異與認同

趙本夫老師做演講

是以,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本質既非征服也非趨同,而是基于平等與尊重的互相欣賞,用自身文化去豐富世界文化,世界因不同而多彩。承認東西方文明的差異,秉持“君子和而不同”的中國哲學主張,有助于儲存文化的異質性和多樣性。

“文化交流如同旅行:思想獨立的旅行者,更會欣賞不同的風景,感受文化的多彩,進而視野更開闊,腳步也更堅實有力——這正是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意義所在”,趙本夫老師如是說。

在問答環節中,對于同學們提出的如何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青年文化身份定位等問題,趙本夫老師一一作答并特别強調:一要通讀曆史以加強縱深,二要增加閱曆以開闊視野,三要堅持文化自信以寬厚包容。在趙本夫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中,同學們深受啟迪。

本學期中國作家公開課将繼續與《小說月報》合作,邀請中國當代有影響力的作家、批評家走進課堂,與海内外、課堂内外的讀者、譯者展開對話,為助力中國文學“走出去”搭建活躍的交流平台,為提升北京語言大學學生的文學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貢獻力量。

《中國作家公開課》 |趙本夫:“文學旅行”中的差異與認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