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神車長城,在短短四個多月時間,股價暴跌60%,市值蒸發近4000億元,而且還頭頂兩團陰霾。種種迹象表明,長城汽車正處于危險邊緣。

1. 市值蒸發近4000億?
SUV領域王者的霸氣,成就着自主三強之一的美譽,長城汽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資本的寵兒。去年10月26日,長城股價創下69.80元的曆史新高,市值一度高達6446億元,一度登上全球車企市值十強榜。然而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從那之後長城股價仿佛斷線的風筝,一路走低。截至3月28日收盤,長城股價僅為27.30元,和高點相比已經暴跌60%,市值更是蒸發近4000億。
2. 頭頂的兩團陰霾
也許是巧合,長城股價大跌與歐拉“換芯門”幾乎同一時間發生。去年下半年,多名車主發現,歐拉好貓車機晶片是英特爾Atom A3940,而非廠家一直宣傳的性能更好的高通八核晶片,引發輿論一片嘩然。後來,就連央視都進行了報道。而長城歐拉官方,從一開始的隐瞞真相拒絕承認,到後來不得不道歉并賠償,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換芯門”不僅讓歐拉遭遇信任危機,而且給長城的品牌形象帶來持續的巨大損傷。
除了歐拉“換芯門”危機之外,銷量的連續下滑,是籠罩在長城頭頂的另外一團陰霾。進入虎年,長城銷量已經連續兩個月大幅下滑。公告顯示,今年1月份長城銷量為111778輛,同比大跌19.59%;2月份銷量為70792輛,同比再次大幅下跌20.50%。就算不與大黑馬比亞迪相比,長城虎年的銷量表現,也已經遠遠落後于自主三強中的吉利和長安。不論是市值的蒸發,換芯門危機的爆發,還是銷量的頹勢,都表明長城正處于危險的邊緣。
3. 長城跌落神壇?
事實上,長城汽車的麻煩和焦慮遠不止于此。過去幾年通過品類創新,長城确實成功開發出多款頗具市場影響力的産品,比如坦克300、長城炮等。多品牌戰略能夠覆寫更多的細分市場,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但是負面結果就是戰線太長,使得長城集團諸多資源被分散。自主品牌最早的帶頭大哥奇瑞,就是因為屢戰屢敗的多品牌戰略,才滑落成二線車企。年銷百萬輛的長城,旗下子品牌數量已經有五六個之多,是不是太多了點?
其次,長城“頂梁柱”哈弗銷量增長乏力。作為長城的定海神針,哈弗任何時候都不容有失。但是,一方面哈弗所在的SUV市場從高速增長到停滞,大陸SUV市場總規模在2017年爆發至1000萬輛左右,2021年總規模依舊如此。另一名方面,國民神車哈弗H6不僅要面臨長安CS75和吉利博越圍追堵截,還遭遇比亞迪宋從新能源領域的降維打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疲态盡顯,銷量走勢愈發嚴峻。
最後,長城汽車還有一個巨大的挑戰——轉型壓力。兩個轉型,其一是從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歐拉專攻女性市場,遭遇“換芯門”事件的巨大打擊,白貓和黑貓都已經停止接單,好貓根本無力獨自承載長城新能源轉型的重擔。其二,高端品牌魏牌,其以前的VV系列“壽終正寝”,以失敗告終。如今的咖啡系列剛剛開始,其混動車型,還須接受市場考驗,更何況前面還有比亞迪這座大山。長城品牌向上之路,壓力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