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文| 米粒媽

前幾天米粒媽看了一段視訊,3個北大同一宿舍的女生,畢業10年後,坐在一起聊天。

她們聊到了30歲時各自的存款,畢業10年的變化,每個人的人生低谷,人生選擇,以及不同選擇指向了什麼樣的人生境遇,當然還有北大究竟給她們帶來了什麼。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20分鐘的視訊,看完給米粒媽的感覺就是很舒服。驕傲但不傲慢,積極且不焦慮,溫和而有力量,真實、坦然、能自洽。

是以米粒媽為什麼經常跟大家說,要在能力範圍内用力托舉,一定要讓孩子努力學習,争取考進好大學?可能這就是答案。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先說點俗的。

3個女生30歲時銀行卡存款分别為:7位數,7位數,7位數。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一個人優秀與否,賺錢的能力當然隻是其中一方面,但它卻是評價體系裡,最真實、最直接的。

大家都知道,米粒媽這兩年一直在追一部職場綜藝,叫《令人心動的offer》,從律師到醫學生,學霸過招就跟神仙打架似的,太好看了。

看第二季的時候,我寫過一篇文章《因為不是名校畢業被Pass,丁輝到底冤不冤?》。

頂級律所的律師面試時,聽到一位實習生王骁畢業于斯坦福,第一反應是:“這就是我們想要的人。”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而另一個實習生丁輝,普通二本、銷售轉行、大齡裸辭,雖然後來考了華東政法的法碩,畢竟是“半路出家”。面試的時候,被百般質疑。實習期不到一半,就被淘汰了。

職場就是這麼現實。

說回三個北大女生:

嘻嘻,北大畢業後到香港讀了研究所學生,回到北京進入媒體行業,之後加入了一家創業公司;

佳佳,北大畢業後到英國讀研究所學生,一直在海外工作,後來加入國内一家創業團隊開拓海外市場。

世中,北大畢業後在本校讀碩博,第四年放棄博士,以碩士畢業,捧過鐵飯碗,之後辭職加入創業團隊。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米粒媽并不是說好學校一定等于好工作,但它首先是一塊敲門磚。

更重要的是,好的大學能夠從不同的次元,更全面地培養一個人,建構一個人,讓他們有能力去比對、承接一份好工作。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生命不息,努力不止

3個北大女生嘻嘻、佳佳和世中,大學大學的專業分别是:文科實驗班轉新聞方向、理科實驗班轉政治哲學經濟方向、法學院轉中文系。

米粒媽發現,考上北大并不是她們的人生終點,從踏入大學校門那一刻起,她們一直在尋找、探索、調整自己的方向,直到找到一條适合自己的路。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畢業時,三個人都讀了研究所學生,雖然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行業,但最後都加入了創業團隊。

敢于折騰,是北大帶給她們的底氣。

一方面是自信的源頭。

就是當你的生活中遇到困難的事情時,可以對自己說:北大我都考得上,這個我大概也搞得定。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另一方面就是讓自己越變越好的信念。

可能所有北大人都要面臨的一個難題是:如果我的人生到現在就隻剩下“北大”這一件事可說,這就是人生最大的失敗。

她們終究要跟自己和解,但她們不會放棄努力,放棄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可能。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米粒爸大學時最好的哥們Stanley,從小的目标是要進“Morgan Stanley”(摩根斯坦利)。大學四年,他每天都仿寫幾篇華爾街日報的文章。一來熟悉金融市場,二來練習英文寫作。

他是這樣做的:先讀一篇文章,然後背扣過去,用自己的話盲寫一遍。然後對照一遍,再背扣過去,再盲寫一遍。直到幾乎和原文用詞一樣為止。

他這個習慣整整堅持了四年,令我和米粒爸佩服得五體投地。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前幾年,他從高盛辭職,進入美國最大的私募股權公司,成為最年輕的合夥人,也是管理層中唯一的亞洲面孔,年薪幾百萬美金。

他的美國同僚,需要寫文章,都請他寫。(土生土長的美國人,英文寫作還不如高中畢業才去美國的中國留學生)

正因為大學四年,日複一日的努力,才能在追求事業、實作理想的時候,有足夠的底氣。

就像我們常說的,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選擇了什麼樣的學校

也就選擇了與什麼樣的人同行

進入什麼樣的學校,意味着你會與什麼樣的人同行,尤其十幾二十歲的年紀,那種人生觀、價值觀的建構是非常重要的。

3個北大女生在聊到北大的時候,嘻嘻說,在大學看過的那些老師,上過的那些課,都不是那種立竿見影,馬上能獲得什麼,但它會變成你人生裡的一塊磁鐵,這塊磁鐵會在遙遠的海岸線上,拉着你這艘沒有方向的船慢慢向那個方向航行。

在這個氛圍裡,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給你帶來一些影響和改變。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在好學校裡,周圍都是大牛級别的老師、教授,身邊的同學都在某一方面或很多方面有着閃閃發亮的特質,這些都是我們的孩子可以汲取的養分。

世中評價佳佳,是認識的人裡最有思想,最能保持理性和清醒的态度去面對、審視生活的人;

嘻嘻也說,自己的人格建設來自北大,而這種建設的模闆就是佳佳,她會把佳佳身上的閃光點嫁接到自己身上,然後無限放大,才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正向影響和作用,在好學校的土壤裡,更容易滋生和蔓延,嘻嘻和世中對佳佳來說,又何嘗不是人生觀、世界觀建構的一部分?

老粉們都知道,當年米粒媽陰差陽錯邁進了海澱區鼎鼎大名的X大附中。十二三歲的年紀,大家又都住校,室友之間彼此的影響是最直接的。

睡我對床的學霸姑娘,酷愛二戰史,夢想是考上美國的“西點軍校”。

我問為什麼?她告訴我,西點軍校除了培養出了美國最多的将軍(麥克阿瑟、艾森豪威爾、巴頓将軍……),還培養出了世界财富500強中,1000多名曆屆董事長,2000多名副董事長,5000多名曆屆CEO。全美國任何一所商學院都沒有培養出這麼多的管理精英。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美國西點軍校)

我深深驚歎于她的視野、見識和夢想。于是,我就把自己的夢想,從“當個白領”,也改成了“考上西點軍校”,你看,孩子之間的影響力是多麼大啊。

後來,盡管沒有真正去報考西點,米粒媽在追求這個夢想的過程中,跟着對床的姑娘,讀了十幾本詳細的二戰史,還看了很多二戰紀錄片(盡管現在都快忘光了)。

為了軍校的身體要求,我倆非常努力地鍛煉身體,每天跑1200米、跳幾百級台階、100個仰卧起坐……我們還為了留學的夢想,特别努力地學英文。

我從初一班裡英文最差的學生,發奮努力,每天背誦一篇新概念三,還利用寒暑假,把老友記看了差不多10遍,高一時英文統考,我考了全區第一。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好學校改變你看世界的視角

3個北大女生在彼此評價時,嘻嘻說世中是她認識的人中最善良的人,是那種善良的精英,是這個社會可以依靠的,最穩定的那一批人。

很多時候,越是好學校出來的人,越是謙遜,這不是裝出來的,而是在好學校,跟優秀的人一起,會改變你看世界的視角。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你的格局、視野打開了,你看待一件事的時候才能從很多元度出發,考慮得更全面,對其他人、其他事也就更有包容性和敬畏心。

之前我在國内上了一年大學,那時候我覺得上進=考證。學長學姐告訴我,管它什麼證,都去考!你是北京人,也要去考國語的證!總之,多一個證就比少一個證好。除了考證,好像沒有什麼辦法變得更優秀。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那時候我滿腦子是“好好學習”——每門課都考A+,考出接近滿分的GPA和金光閃閃的GRE,得到教授的推薦信,申請牛校的研究所學生,然後去華爾街或矽谷找一份光鮮亮麗的工作。。。總而言之,成為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後來我轉學去了美國,遇到了很多改變,不,是颠覆我人生觀、價值觀的老師和同學。

一個讀博士的學長,出身貧寒,看到美國大學圖書館成噸出售1美分的舊書(其實就是白送啦),而自己貧苦的家鄉,留守兒童們窮得根本沒有書看。

他成立了幫助農村兒童閱讀的公益組織,每年幾百位留學生到農村支教,還給很多貧困的村子建立了國小圖書館,幫助了成千上萬的農村孩子。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一個比我高一級的學長,因為自己給國内父母打電話不友善,創辦了美國前三名的華人電話卡網站。那時他才大三,每月營收上百萬美金。我們用他的電話卡平台聯系國内的家人朋友,又友善又省錢。

還有更多的同學,因為買中國食材不友善(冬菇、粉絲、茴香、花椒這些美國超市可沒有啊),開創了中國超市(現在已經是遍布美國十來個州的大型連鎖超市了!)

因為太想吃一口家鄉味道,開了正宗的中國飯店;因為經常當國内親友來美的“地陪”,開了全美連鎖的大型旅行社……有的同學,還讀大學呢,不僅學費生活費自己賺出來(美國學費一年30萬啊!),還能補貼家裡,真是太牛了。

被深深震撼之後,我開始思考,不要隻是做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要改變世界,要幫助、影響更多的人。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一步一步往前走

接受那個努力且平凡的自己

北大3個女生中,世中看起來是很能“折騰”的一個,從法學院第一轉去中文系,依舊是系裡前5,妥妥的學霸中的戰鬥機。

畢業後,她本來在北大學校讀碩博,但卻在第四年,放棄了博士,以碩士身份畢業、工作。

她說,一直覺得才華對一個人很重要,而自己好像沒有做學術的那份“才華”。

但現在她回過頭去看,才華和天賦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她曾堅定地認為,才華是一雙翅膀,你隻有插上它才能飛到山的那一端。但其實不是的。你是一步一步走過這座山的,你隻要低着頭往前走就好。

在我們看來已經“天賦異禀”的選手,遇到了更優秀的夥伴,更強勁的對手,也開始慢慢釋懷,坦然接受自己:隻要努力往前走就好。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呢?

在全世界75億人中,也許站在金字塔尖的,隻有10000人?1000人?甚至100人。

但登不上塔尖,并不影響我們努力往上爬,站到更高的位置,去看更美的風景。

即使是來自快樂星球的米粒,也曾經因為聽不懂、做不出某道數學拓展題,質疑自己是不是不夠聰明。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我相信這樣的事情,每一天都會發生在無數孩子身上。跑步速度總是那麼慢,曲子怎麼都彈不好,作文永遠不知道寫什麼……

但我會特别鄭重地告訴米粒:如果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你現在連小區門都還沒出呢,不用急着否定自己。未來你會慢慢發現,你會有更多無能為力的事,也會有更多人生的高光時刻。

告訴孩子:隻要努力往前走,你最後不一定能改變世界,但你一定能改變你自己。建構一個讓自己滿意的“我”,比什麼都重要。

3個北大女生畢業10年後都怎麼樣了?有人驚歎于她們的存款,我卻看到了

好學校不僅有好的資源,好的老師,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孩子跟什麼樣的同伴一起成長,就會大機率成為什麼樣的人。

在好學校裡,你會看到,那些比我們聰明,比我們有天賦的人,他們一樣努力,甚至比我們更努力,你就會明白努力的意義和價值。

很多年以後,我們再回望自己的付出,會發現,跟過去的自己比,我們已經變得足夠強大、足夠優秀了。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澱家長,當當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于學習幹貨、教育經驗分享,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