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廠知曉你的秘密

大廠知曉你的秘密

撰文/ 《财經天下》周刊作者 曾廣 薛永玮

編輯/ 董雨晴

如果說“推薦算法”是一個潘多拉魔盒,那麼這個盒子正是由網際網路公司們親手打開的。

現在,推薦算法被濫用帶來的一系列負面效應正在被遏制。2022年3月1日,工信部、網信辦等多部門聯合釋出的《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正式施行,在全球範圍内開啟算法規範先例。

截至3月28日,據《财經天下》周刊不完全統計,抖音、微信、淘寶、美團、大衆點評、今日頭條、百度、微網誌、小紅書、騰訊新聞、哔哩哔哩、快手等App,均上線了個性化内容推薦和個性化廣告推薦的關閉按鍵。

這意味着,人們可以自主選擇告别這種被算法支配的恐懼。

不過,目前各主流App的執行情況卻并不理想。網際網路大廠顯然不願就此交出魔盒,而是全力将算法關閉鍵“隐藏”了起來,讓使用者無法輕易關閉,以最大程度減少算法新規對平台的影響。

離不開算法的不僅是網際網路大廠。站在使用者角度來說,被精确的推薦算法訓練了多年,很多使用者也并不願意就此關閉個性化推薦,以接受“不夠精确”的服務。

推薦算法被關進了籠子,但它的觸角卻依舊無處不在。

算法難戒

大廠員工範婷,在一個工作日的午後百無聊賴地刷着自己的朋友圈。手指僅滑動了兩下,就看到了一家瑞典設計師品牌的廣告。這個服飾品牌她有印象,因為自己曾經在淘寶下單過兩次。不過,一個漁夫帽就賣到了350元,價格稍貴,她是以消費得不多。

“微信朋友圈推的廣告,一般都比我的日常消費要高一檔次。”範婷說,“最離譜的一次,是刷到了蘭博基尼的廣告”。

做産品測試的王琦琦,前一天剛和同僚們說完“你們想要王者榮耀聯名款護舒寶嗎”,第二天中午,她就在抖音上刷到了這款産品的視訊。她驚歎,“我被監控了?”更讓王琦琦疑惑的是,有時候隻是日常聊天談到的某個東西,下一秒抖音就會推給自己。

做前端技術的迪琳對推薦算法更為敏感。她是抖音的老使用者,最近因為搜了幾次健身相關的内容,抖音便開始天天給她推薦健身課程。她還發現,因為經常和男朋友在抖音上分享視訊,慢慢地,她和男朋友刷到的視訊池也愈發趨同,“他刷到的有些視訊,我一看,就是我前一天刷到的。”

這些不是個别現象,而是真切地被算法改變的大衆生活。

伴随着推薦算法近十年來被大規模應用,個人隐私、社會倫理、推薦效果等問題也開始受到重視。事實上,2021年8月,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就釋出了《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提出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當向使用者提供不針對個人特征的選項,或者向使用者提供便捷的關閉算法推薦服務的選項。該規定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盡管算法新規明确規定了,平台必須要在顯著位置上線算法關閉鍵,但從目前各平台算法關閉的繁瑣程式來看,網際網路巨頭們短期内并不願意将選擇權真的交給使用者。

作為國内推薦算法最知名的代表應用,抖音關閉個性化内容推薦需要整整7個步驟:打開App、點選“我”、點選導航欄、點選“設定”、點選“通用設定”、點選“管理個性化内容推薦”、點選“個性化内容推薦”右側的關閉按鈕。整個過程非常繁瑣。

除了内容的興趣推薦,還有“個性化廣告”,有從業者告訴《财經天下》周刊,通常這兩塊業務在公司内部分屬不同業務條線,但展現在使用者端口上,有時候這兩個功能的關閉鍵可能會設定在一起,友善使用者管理。不過,抖音的并沒有在一起。

《财經天下》周刊同樣測試了小紅書、淘寶、微網誌等平台,想要順利關閉推薦算法,操作步驟幾乎都在5個以上。

大廠知曉你的秘密

不同平台的推薦算法關閉按鈕。圖/抖音、小紅書、淘寶

對于這種高度複雜化的操作,其初衷到底是什麼?《财經天下》周刊據此向抖音官方詢問,截至發稿前尚未得到回複。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關閉推薦算法将給網際網路巨頭的商業化帶來直接的影響。據2014年Fcaebook的一份内部報告顯示,關閉推薦算法會直接導緻使用者浏覽時間變短、釋出資訊的頻率降低、傳回和登入平台的頻率降低等一系列後果。

實際上,資深算法工程師俊豪向《财經天下》周刊透露,目前隻要是網際網路大廠,現在對算法都極其依賴,而不同App算法關閉鍵的隐藏深度,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它們對推薦算法的依賴的程度。

“流量大的内容類、社群類App,推薦算法這一塊做得都不會差”,測試過多款競品的王琦琦說道。一直在大廠做技術的迪琳則提到,對于一個網際網路公司來說,搜尋和推薦部門往往是最核心的部門,其招聘要求、人員配置都保持着較高的水準,“精确地推薦、有效的增長,是一個公司最重要的事情。”

但是搜尋和推薦在業務邏輯上有着本質不同。搜尋的使用者往往帶有明顯的目的性,需要根據使用者鍵入的内容去抵達新的内容,而推薦的使用者可能沒有目的,平台不一定需要完全按照使用者的興趣推薦,同時也可以引導人的興趣。

當然,并非所有的網際網路企業都依賴推薦算法,尤其是一些體量不大的公司和産品。對于這些公司或者産品而言,因為資料量并沒有龐大到必須依賴算法的地步,采用簡單過濾反而效率更高。

一位大廠産品營運人士告訴《财經天下》周刊,她之前營運的一款榜單類平台産品,并沒有使用推薦算法,隻需要人為推薦一些榜單内容到頁面,“這類産品本身就不可能占用使用者太多時間”。她還營運過一個資訊分發平台,出于技術成本和内容專業性的考慮,往往也更多選擇使用“人工推薦”。

但是對于使用者數以億為機關計量的頭部App而言,算法就變得必不可少了。尤其是當整個行業的資料量呈指數級攀升,頭部網際網路平台都有數億使用者。海量的資料與龐大的使用者規模,必須要借助算法進行過濾和效率提升。

算法已經成為網際網路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成為網際網路戒不掉的“蜜與糖”。

被“推薦”欄統治

推薦算法在國内的廣泛使用,離不開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和位元組跳動的崛起。在移動網際網路高歌猛進的十年内,推薦算法也一步步統治了中國網際網路。

2012年3月,位元組跳動成立,主力産品今日頭條于當年8月上線。作為國内首個以機器推薦為主要分發方式的新聞資訊App,今日頭條上線僅90天,便橫掃1000萬使用者,并首次在國内帶火了“推薦算法”這一概念。

在今日頭條之前,國内的資訊平台都是編輯中心制,以人工分發為主,而今日頭條則開啟了機器分發内容的先河。

俊豪向《财經天下》周刊透露,位元組跳動并不是國内最早開始做推薦算法的網際網路企業,比百度、阿裡都要晚。但是憑借着“今日頭條”,位元組跳動迅速打響名聲,成為了推薦算法的後起之秀,以至于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這家公司的名字都被叫做“今日頭條”。

此後伴随着抖音和TikTok的崛起,位元組在推薦算法領域的實力進一步增強,甚至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推薦算法的代名詞。

2016年9月,抖音1.0上線,兩年之後,這個短視訊平台迅速席卷國内,成為國内最受歡迎的兩大短視訊App之一。

和今日頭條相比,抖音在算法推薦上更加激進和大膽。在抖音,使用者通過重複的“下劃”操作觀看短視訊,在不斷下劃的過程中,算法不斷“學習”使用者的喜好,根據使用者點贊、收藏、關注等行為特征,不斷訓練模型,讓系統推薦的短視訊更加符合使用者的喜好。

大廠知曉你的秘密

圖/視覺中國

在抖音席卷國内的同時,抖音國際版TikTok也迅速崛起。2017年8月,位元組在海外建立了TikTok,後來收購Musical.ly并将雙方整合,從2019年開始,TikTok迅速席卷全球。

和抖音一樣,TikTok同樣深度依賴推薦算法。在麻省理工學院(MIT)2021年釋出的十大突破技術中,TokTok的推薦算法名列其中,因為它能夠使普通人的内容有機會受到名人一樣的待遇并流行起來,實作了一定程度的内容公平性。

2018年之後,伴随着抖音的迅速崛起,算法推薦逐漸成為國内資訊分發的主流方式,資訊平台、電商平台、種草平台紛紛押注于推薦算法,不同類型的App都被“推薦”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