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年樂事》:一人戲班 百态人生

(▲精彩内容請點選視訊收看

本期視訊:一人戲班 百态人生)

有口無口口代口

是人非人人舞人

一個人,一雙手,一張嘴,一雙腳

唱念做打

生旦淨末醜

一人獨演

剛才看到這個木偶戲

就是流傳于平陽蒼南一帶

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蒼南

《陳年樂事》:一人戲班 百态人生

單檔布袋戲

又稱“掌上戲”

起于漢朝

盛于唐朝

在南宋時

就流傳于平陽蒼南一帶

以及福鼎等浙閩邊界講閩南語的地區

它融合了當地提線木偶戲

講書等民間藝術元素

形成了

具有濃郁地方氣息的

獨特藝術形式

《陳年樂事》:一人戲班 百态人生

單檔布袋戲第三代傳承人

吳明月先生

出生于布袋戲世家

13歲開始學藝到現在

已經走過了四十幾年的風風雨雨

親自經曆過“單檔”布袋戲發展到艱難路程

而他也從一個普通的農村孩子

成為浙南閩東著名的民間藝術家

1983年當選溫州市

曲藝家協會首屆理事

1991年以來一直擔任

蒼南縣戲曲協會副主席

《陳年樂事》:一人戲班 百态人生

單檔布袋戲表演時

藝人坐在一座

設計成亭台樓閣的戲台上“後面”

把戲偶套在手掌上

手、腳、嘴并用

雙腳踩擊大小鑼

雙手執戲偶表演

時而要騰出右手

演奏鼓 钹 版等樂器

一個人自問自答

不斷用“變音”等方法

來表現不同的場景變化

以及人物角色的

不同唱腔和道白聲腔

還能通過聲腔的高低起伏

和快慢的節奏

來表現人物的性格 年齡 處境

和喜怒哀樂等心情及情境

還不時地穿插俚語俗話

诙諧幽默

具有濃厚地生活氣息

《陳年樂事》:一人戲班 百态人生

表演技巧上

藝人憑借手掌

手指和手腕上的技巧

淋漓盡緻地

表現不同人物的不同個性特征

以及整冠、亮相、走台、跑馬

對打、翻身等特技動作

可謂是人或物盡現其态 栩栩如生

《陳年樂事》:一人戲班 百态人生

由于吳明月先生四十幾年來

不懈努力和長期鑽研

如今的他

已是浙閩邊界

各縣市戲曲界的領軍人物

為了推動當地民間戲曲藝術的挖掘和發展

做了很大的貢獻

他除了表演上精益求精 與時俱進 力求創新外

在道具上也一絲不苟

他用的木偶的頭像 手腳 盔帽 服裝

以及戲台“樓”全部都是自己親自制作

吳明月先生在演布袋戲之餘

還自學了流傳幾百年

深受群衆喜愛的蒼南漁鼓

對這種

瀕臨失傳的漁鼓藝術的搶救和保護

也做出了

應有的貢獻

《陳年樂事》:一人戲班 百态人生

對于單檔布袋戲

蒼南漁鼓等曲藝形式的傳承和發展問題

深有感觸地說

作為國家傳承人

當然要承擔責任

做好這個傳承工作

這個台上

幾分鐘

台下是十年功

做“藝人”

要學藝術 有藝德

是最根本的“素質”

《陳年樂事》是快點溫州APP與自媒體創作者陳樂先生推出的一檔講述溫州文化的專欄,每周一18:00更新。

陳樂,人如其名,以“陳”為樂。大半輩子闖蕩商海,建高樓大廈。業餘時間捕捉城市線條、捕捉時尚。臨近退休,畫風突變。抛棄攝影,拿起手機,玩起短視訊,走老街串舊巷,行走在光影交錯之間,用心捕捉歲月浸潤出的溫州城的美好記憶。從剪紙到竹絲鑲嵌,從馄饨到羽毛畫……他滿懷欣喜地采撷着東瓯大地上的藝術精華,孜孜不倦,短視訊作品漸成一道獨特風景。從文案到解說,從拍攝到後期,他一人包辦。經過網絡傳播,溫州民間藝術得到了世界各地溫州人的喜愛和點贊,“學習強國”浙江學習平台也多次轉載。

《陳年樂事》專欄展示各類溫州民間藝術微視訊,使您在光影中走進溫州文化精華,享受藝術的美好。相關作品在視訊号(快點溫州短視訊)、抖音(快點溫州電視台)、快手(快點溫州TV)亦有播出。

來源:快點溫州APP《陳年樂事》專欄

編導:陳樂

初審編輯:葉偉

責任編輯:葉紅

稽核官:錢中彪

主任監制:陳泰漲

監制:吳曉 陳希瑜

總監制:陳振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