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産業智能化是高壁壘的慢變量

産業新能源化和産業智能化是大陸産業基礎再造的兩條重要主線,其中産業新能源化是快變量,産業智能化是慢變量。新一輪技術-經濟的範式遷移以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加快促進産業網際網路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總的看,智能化正在成為産業轉型更新的新動能,引領制造業品質、效率和動力變革。我們認為,産業智能化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其先決條件是産業數字化,産業智能化大機率将持續較長時間完成并不斷優化更新,中長期存在着較多結構化的戰略性投資機會,也蘊藏較大市場預期差。我們預計,2022年制造業投資是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全年增速将達到11.1%。

産業智能化在産業數字化的基礎上實作人工智能逐漸替代人的過程

我們認為,産業智能化是指利用數字技術,将分散或孤立的裝置、産品、生産者、企業等以産業鍊、價值鍊等方式連接配接起來,形成關聯發展。産業數字化是産業智能化的基礎,充分的數字化是智能化實作的前提。産業數字化是對資料價值的初步挖掘,并為智能化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有了一定的數字化積累之後,産業智能化過程将開始大規模湧現。資料的爆發增長、海量集聚蘊藏了巨大的價值。

據國家統計局的定義,産業數字化指應用數字技術和資料資源為傳統産業帶來的産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我們認為,産業數字化是傳統産業與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的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核心産業主要包括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裝置制造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等,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

産業智能化是在其基礎上由人工智能逐漸替代人的過程,不僅在體力勞動,更重要的是腦力勞動。産業智能化是未來發展趨勢,政府檔案中對産業的智能化轉型發展亦不少見,但官方尚未像産業數字化一樣給予的明确定義。從智能化的技術特征來看,是将資料、算法和知識的深度融合;從政府對發展基于數字技術的智能經濟的應用場景支援方向來看,既有智慧銷售、無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長點,也有智能樓宇、智能停車場、智能充電樁、智能垃圾箱等公共設施智能化。我們認為,由于人工智能及其相關産業尚不如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發育成熟,進而對傳統産業的智能賦能短期内還難以像數字化大範圍實作。

産業智能化本質上是産業發展範式的遷移

我們認為,産業智能化是經濟社會面臨的第四次技術-經濟産業範式的遷移。産業智能化和新能源化轉型,将形成技術-經濟範式的變革。所謂“技術-經濟範式的遷移”,是指在通用技術取得關鍵性突破後,互相關聯的産業叢集湧現大規模創新,并在各制造業充分滲透,其影響可擴充到宏觀經濟的多元度和更深層次。技術-經濟範式包括一系列互相依存的技術、産業組織、商業模式以及管理創新,這些彼此關聯的因素互相影響、循環往複、持續演進。

我們重點提示,産業的智能化,不僅要注重制造生産環節的智能化,更要注重研發、銷售、服務等全鍊條串聯起來的智能化。特别地,我們建議關注未來最具安全邊際和技術高壁壘的賽道,分别是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智能家電、智能建築、智能醫療、智能養老、智能教育等。

大陸産業智能化轉型已具備先決條件,逐漸推動形成高品質發展的新範式

産業智能化的革命已初露端倪。随着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發展,大陸将以巨大的市場規模做支撐,以及多樣化的産業網絡節點為基礎,生産設施在社會中網狀分布,最終将形成一個用産業網際網路技術連接配接的、輻射全球的産業形态。

第一,我們工業體系門類齊全、體系完整,這意味着産業智能化的技術創新都可以形成與中國制造能力的連接配接。第二,大陸超大市場規模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絡,基本完成了消費端的資料化遷移。平台企業積累了龐大的消費者行為資料,使新的智能化技術由消費端向産業端遷移,完成對供給端的改革改組和改造,将有助于推動産業範式的變遷完成。第三,大陸應用研發能力持續進步。大陸已成為全球研發工程師最多的國家,專利和科技論文産出一直在全球名列前茅,極大地推動中國的産業智能化更新。2021年大陸研發強度達到2.44%,已接近OECD國家疫情前的平均水準。世界知識産權組織2021年釋出的全球創新指數(GII)顯示,大陸科技創新能力在132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2位,較上年再提升2位,穩居中等收入經濟體首位;自2013年起,大陸排名保持持續穩定上升勢頭,9年間提升了23個位次。

産業智能化驅動更大規模的固定資産投資需求

産業智能化轉型,驅動大陸制造業在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更新和全國“東數西算”工程推進實施背景下持續保持較高景氣度,生産、投資均保持高速增長,繼續領跑全國工業。整體看,高技術制造業在産業智能化過程中确立了中樞作用。2022年1—2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4%,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6.9個百分點。其中,智能産品增勢良好,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太陽能電池産量同比分别增長150.5%、29.6%、26.4%。

近年來,全國各地圍繞推動制造業高品質發展,多地新能源汽車、內建電路等大項目陸續開工。同時,随着制造業穩步恢複,裝備和高技術産業的市場需求擴大,支撐了制造業投資加快。2022年1-2月份,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0.9%,比2021年加快7.4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42.7%,比2021年全年加快20.5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及通信裝置制造業投資增長50.3%,醫療儀器裝置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增長41.2%,醫藥制造業投資增長27.2%。

以汽車行業的智能化為例,繼續完善基礎支撐能力建設,在這一過程中客觀上拉動固定資産投資。一是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環衛、城市物流配送等領域車輛電動化比例。二是加快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建設。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公共停車位的快速充/換電站覆寫率。三是實施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重點是加大車聯網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智能汽車特定場景應用。四是建設自動駕駛營運大資料中心。以支撐智能汽車應用和改善出行為切入點,建設城市道路、建築、公共設施融合感覺體系,打造基于城市資訊模型(CIM)、融合城市動态和靜态資料的平台。

産業智能化發展主要聚焦數字經濟創新叢集,以深化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為着力點,持續提升制造業核心競争力。我們強調,盡管産業智能化是一個高壁壘的慢變量,但在其催化和外溢效應作用下,2022年制造業投資最有可能遠好于市場預期,全年增速有望達到11.1%左右。十四五期間,制造業投資不再是順周期的變量,而是在産業智能化的作用下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支撐。

“新能源+”催生增量産業智能化需求

2021年11月我們前瞻性提出“新能源+”概念,提出“本輪以新能源為代表的能源革命,已經從新能源産業化進入産業新能源化階段”,産業新能源化也即“新能源+”,是指新能源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能源生産和消費變革,促使低碳技術的廣泛應用,帶動全産業鍊新能源化,實作碳達峰碳中和目标,形成以新能源為能耗根基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态。

我們在之前年度政策報告中已提出,“新能源+”更大的預期差是碳中和帶來的變革并不隻在新能源産業鍊上,而在于會觸發整個制造業的更新再造,使其與能源變革相比對。大陸能源轉型過程并不隻帶來新能源産業鍊上的産業變革,更會引緻制造業乃至工業體系的全面再造,甚至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中長期來看“新能源+”最終将深入至經濟社會的各領域,當下在電子、化工、機械、建築、計算機等行業層面已經有所展現,傳統行業的“新能源+”蓄勢待發。

“新能源+”蓄勢待發,催生增量智能化需求。在雙碳長期目标下,産業新能源化的趨勢已經确立,由此帶來的是整體工業體系基于能源結構變化而進行的再造和重構,其中會對産業數字化帶來重要的增量需求,具體來看可能反映在以下方面。

其一,新能源終端消費需求快速增長帶來數字化和智能化需求,在電子、汽車等領域有顯著表現。如新能源車替代傳統汽車過程中,電動車最核心的技術是“三電”(電池、電機、電控),“三電”内部結構和相關零部件的生産和使用,會産生大量的數字化需求,同時汽車電動化的趨勢為汽車智能化發展帶來積極利好,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背後擁有巨大的數字化需求。

其二,新能源發電系統催生智能化需求。電力生産清潔化趨勢确立,從煤炭火電為主轉向新能源發電轉型,提升非化石能源占比,光伏、風電是重要發展方向。由于傳統火電與新能源發電存在一定差異,前者可以主動管理和調控,後者如光伏、風電、水電等容易受到季節、天氣、光照等因素影響,并不穩定,多樣化的新能源發電方式并網管理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戰,必須搭配全面的資訊管理平台和資料系統,對電力電網的各項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例如通過實時監控電力系統中電壓波動、電壓偏差、諧波變化等各項電力名額走勢,來保障供電品質和發電穩定性,是以我們認為在清潔發電趨勢下,新能源發電系統會催生增量數字化、智能化需求。

以内蒙古自治區為例,錫林郭勒盟全力開展“上雲用數賦智”行動,持續推進産業智能化。為加快建構形成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工業體系,“上雲用數賦智”行動以數字化、智能化風電場排程為突破點,2022年重點實施京能、中信泰富新能源遠端智能化運維中心和綠電控制中心總部項目,積極引進中節能集團風機雲運維、深能北方智慧能源服務基地等項目,着力培育新能源數字化服務産業鍊;抓好煤礦、電力、化工等重點領域“5G+智慧化”應用,推進江蘇能源智慧電廠等40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建設,與華為、紫光等龍頭企業合作,建設智能化礦山企業20家以上,通過新基建賦能傳統産業智能化更新。

鍊長制工作專班強調産業智能化的關鍵技術攻關

鍊長制工作專班接續完善提升智能制造産業鍊,推動智能改造。以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堅持強龍頭、補鍊條、聚叢集,深入推進制造業資訊化提升、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更新。政府也需要在推動資訊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産業共性技術研發、實體企業的數字化改造、行業資訊化标準建設、資料開放和資料保護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目前大陸大多數制造業企業還處于機械化與電氣化階段,資訊技術的儲備與能力不足,尤其缺乏自主可控的關鍵核心技術,仍面臨較多關鍵裝備與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的問題。

為此,要強化核心智能技術的研發,大力研發智能制造軟體、硬體系統以及相應的內建産品。在針對智能制造産業的關鍵性技術攻關方面,尤其要注重智能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加快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智能裝備新産品,不斷提高生産智能化及自動化程度。要結合智能技術研發,制訂智能行業的技術标準,提高對行業發展的控制力。

以湘潭市機器人産業鍊為例,湘潭市相繼出台了《湘潭市制造強市五年行動計劃》和《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動計劃》,總目标是以新松機器人産業園建設為依托,逐漸建構機器人研發、生産、銷售、服務全産業鍊。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控制、傳感、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先進技術于一體的自動化裝備,附加值極高、用途廣泛,是未來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撐手段。湘潭市以産業園為主體積極引進培育和孵化機器人産業企業,初步建構以新松為龍頭,以千智、傲派、超宇等主機或系統內建企業為骨幹,同時力争引進較高水準機器人系統內建企業,并引導市内企業開展零部件配套研發。

産業網際網路是産業智能化的主要載體

我們認為,産業網際網路是傳統網絡技術與新一代資訊技術在産業部門的深度融合與應用所形成的新型技術範式與經濟活動。産業網際網路通過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資訊技術建立覆寫企業生産經營各部門、各環節的廣泛連接配接,并利用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新資訊技術改善企業經營活動的精準性、靈活性。

産業網際網路的出現增強了資訊技術的對制造業的賦能效率。從支撐技術看,産業網際網路的技術基礎不僅包括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網絡連接配接技術,而且包括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能等資料存儲、處理技術,以及虛拟現實、3D列印等産業應用技術。從連接配接對象看,産業網際網路以萬物互聯為目标,更強調生産裝置、産品、服務、應用場景互相之間及其與使用者的連接配接。從資料利用看,産業網際網路既要求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資料采集、流動、回報,又緻力于實作基于實時線上資料的實時分析、自主決策、學習提升,實作核心業務的自動化、智能化。

産業網際網路的着力點在産業本身,通過在優化企業内部流程、改善資源配置、提高營運效率、創新商業模式等方面發揮作用,提高實體經濟的運作效率和經濟效益。産業網際網路提供的各種應用的主體是企業,新一代資訊技術應用于企業從研發設計到生産制造、營銷銷售、售後服務等生産活動全價值鍊流程,從研發部門到财務、生産、營銷等部門的全領域,從企業本身到企業上遊供應商、下遊分銷商和使用者的全商業生态。目前許多制造業已經開始在品質檢測環節采用人工智能圖像識别技術,顯著提高了檢測的速度和效率;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農業、制造業生産參數進行優化,能夠使産量、品質獲得顯著提高。

2022年初,江蘇省蘇州市釋出《蘇州市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2022年行動計劃》。蘇州市工信局牽頭推動出台了“行動計劃”,主要目标是完成“智改數轉”項目5000個以上,覆寫規上企業3500家,持續擴大中小企業數字化普及面,争創國家智能制造先行區。其中,明确指出“将更大力度推進“智改數轉”平台建設,持續建構和豐富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和工業電子商務平台,分行業輸出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持續打響“工業網際網路看蘇州”品牌。”

我們認為,産業網際網路将賦能産業智能化。産業智能化并非簡單的“機器換人”,而是通過“人機協同”,以高效能提升實作産品向高端供給和産業向中高端邁進。一方面,擴大“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可以提高CNC等數控裝置聯網率,推廣中央工廠、協同制造、柔性生産、衆包衆創、集采集銷等新模式,提升區域制造資源、創新資源共享和協作水準。另一方面,突破産業網際網路核心技術,可破解一批“卡脖子”難題,補齊産業高端化短闆,聚力開展裝備技術突破和工業軟體攻關,提高智能裝備和工業軟體國産化率推動數字與産業融合創新,全方位、全鍊條賦能電子資訊、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産業。

風險提示

平台經濟反壟斷超預期;資本設定紅綠燈超預期

産業智能化是高壁壘的慢變量
産業智能化是高壁壘的慢變量
産業智能化是高壁壘的慢變量
産業智能化是高壁壘的慢變量

(李超為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