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之前,先說一段題外話。
日前,英國威廉王子夫婦對大西洋島國巴哈馬進行了國事通路。新聞圖檔中的中國元素,讓這本與我們毫無關聯的新聞在中文網上廣為傳播。

巴哈馬官方的接待用車是一輛比亞迪唐EV,同時在禮儀車隊中還出現了比亞迪漢EV,它們在車頭和車尾處分别懸挂了王冠标志,明确了接待王室專車的身份。
盡管,比亞迪的轍印已經世界可尋,漢、唐的中文LOGO一目了然,但我們當中的一部分人對比亞迪的品牌認知還是遠遠不夠的。
大國崛起,文化自信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工業制成品也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比亞迪就是一個例子。
3月25-27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2)以“雲論壇”的方式在北京開啟。
比亞迪CEO王傳福以“居安思危、務實奮進,推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化行穩緻遠”為主題,做了一場雲報告。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素有國家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第三方智庫”之稱。按理說,在這個級别的論壇發言内容,離吃瓜群衆,普通使用者也很遠。
然而,當我們看完王傳福的發言之後,才發現離自己是這麼的近……
一張明牌
王傳福在報告中,将比亞迪現階段的境況定義為“居安”。
安在何處?
一面是安在新能源是大勢所趨。
大陸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去年1月份6%,直線拉升到12月22%。預計大陸新能源汽車到今年年底滲透率可達35%。
一面是安在市場爆發。
去年比亞迪銷售汽車74萬台,同比增長220%,新能源汽車連續9年中國第一。
今年1月份,比亞迪獲得全球新能源汽車單月銷量第一;2月,在國内乘用車月度榜單中,比亞迪首次跻身全國前二,實作了開門紅!
要問比亞迪憑什麼制勝?答案幾乎世人皆知。
憑借刀片電池、DM-i超級混動、e平台3.0等颠覆性技術,比亞迪實作純電動和插電混動雙豐收。
就是這麼一副明牌,因為比亞迪堅持了唯一的出牌原則,産生了别樣效果。這個出牌原則就是比亞迪的緻勝邏輯——你不信,我就證明給你看。
質疑刀片電池的安全性,我就通過最嚴苛的測試實驗給你看。質疑汽車品牌不高端,我就打造50萬級的産品。
質疑品牌打造弱勢,我就對内組建迪粉俱樂部,對外堅守高端出口。質疑新能源造車技術的先進性,我就對豐田輸出三電技術……
比亞迪的技術明牌是一以貫之的,想輸,都難!
一個夢想
居安必思危。
減少對石油依賴,中國比任何一個國家都要緊迫。
王傳福有個“三個70%”的知名論斷——大陸70%石油依靠進口,進口石油的70%要經過馬六甲海峽,還有70%石油用在了汽車行業。
三個70%,把地緣政治、能源安全,汽車工業都包含其中。
誠如臉書創始人紮克伯格說:我覺得最好的公司,不是因為創始人想要成立公司,而是因為創始人想要改變世界。
2003年,王傳福決定造車。
造電池出身的王傳福,一開始就沒有把傳統燃油車當作自己的終極目标,反而,颠覆傳統燃油車越來越像王傳福的終極目标。
彼時,他認為,中國汽車工業落後有很多原因,自主傳統汽車超過外國品牌的希望不大了,新能源是一個契機,可能性起碼比傳統汽車高10倍。
是以,此後比亞迪的文化裡,“颠覆”是高頻詞彙。王傳福的造車初衷在此後二十年裡得到了恣意綻放。
DM-i成為這場颠覆之戰中,比亞迪的高性能武器。
DM-i超級混動技術是全球最先進的插電混動技術之一,也是目前将可靠性與成本控制做到極緻的混動技術,沒有之一。
這就足夠了,更可靠的技術,才利于最大範圍地推廣,才配得上颠覆的初心。
假設中國所有的傳統燃油車都像DM-i車型一樣省油,或者像漢EV那樣都是用電驅動,那麼我們的能源安全現狀會不會迎來巨大的改善?
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景,想想就讓人激動。
一腔夙願
濃厚的工程師文化,少說多做的秉性,讓比亞迪對行業健康發展的訴求尤為強烈。
比如,王傳福的報告提議:積分供需嚴重失衡,價格大幅波動,對行業發展不利,建議設立一個積分池,以調節供需平衡,增強積分價格的可預見性,確定雙積分政策有效運作。
事實上,王傳福的“積分池”建議,對市場健康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因為有積分池,不管什麼品牌的MINI EV不再趕趟似的往市場上趕,不為産品保障,隻為賺取積分的生産行為肯定不是市場的最終選擇。
因為有積分池,不僅可以有效避免積分價格出現大小年的不均衡情況,甚至對今年原材料價格上漲還能起到對沖作用。
這些與消費者真的緊密關聯,但在王傳福看來,行業最堅實的健康基礎還是安全。
——堅持磷酸鐵锂作為正确的發展道路!
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王傳福再次強調比亞迪對磷酸鐵锂主路線的堅持。
猶記得2020年比亞迪 “純電全系 佩刀安天下”釋出會上,王傳福曾說過:安全才是電動汽車最大的豪華。
也就是在2020年前後,時不時便會有電動汽車自燃的事件出現,安全才是最大的豪華,已經成為很多新能源車主的共識。
比亞迪更是憑借刀片電池,實作磷酸鐵锂包體能量密度與三元電池相當,一舉把更安全的磷酸鐵锂拉回核心賽道。
從産品安全走向行業生産安全的過程中,磷酸鐵锂的意義更為明顯。
中國不可能從燃油車時代被石油卡脖子,變成電動車時代被金屬钴、金屬鎳卡脖子。
磷酸鐵锂不含稀有金屬,更加比對社會資源承受度。
對磷酸鐵锂堅持與堅守,就是王傳福心中不滅的夙願。
寫在最後
同在2000年左右,王傳福靠收購技術養分并不豐腴的秦川起家;馬斯克則買下了一個完整的通用組裝廠,并很快從矽谷召集各種汽車、軟體人才。
雖然兩人起點的不同,兩個國家産業基礎不同,但他們都無一例外選擇實業報國,都擁有一個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的夢想。
——嗯,這個世界終究要回饋那些努力改變它的人,或許遲到,但從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