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把網瘾兒子送進MIT,這位全職媽媽做對了什麼?

把網瘾兒子送進MIT,這位全職媽媽做對了什麼?

孩子玩遊戲,欲罷不能,作為家長是封殺或者放棄,還是利用這個機會先檢討一下自己,做一些政策上的調整?今天分享的是美國私立高中教師虞文的做法。為教育子女,她曾做了八年的全職媽媽:一女一兒分别就讀于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她的兒子一度沉迷電子遊戲,家裡鬧得不可開交,一度快要放棄的她,終于找到了“扭轉乾坤”的辦法。

作者:虞文

本文原文來自:哈佛家長百家談

01.

孩子對電子遊戲很來電,怎麼辦?

我兒子生在虎年,長得也虎頭虎腦的, 但要論脾氣,他卻更象個大鬧天宮的孫悟空,自帶一根反骨,從不懼怕權威。記憶裡,他小時候好像隻會說:"No, No, No!” 很少服從指揮。

為了教育好他,我真沒少下功夫。曾主動放棄工作八年多,閉門苦念育兒經。家裡購買的兒童教育,心理分析之類的書足足可以塞滿半個書架。各路神人名家的育兒妙方也都被拿來一一試過,最後發現,對于像我兒子這樣,既倔犟,又頑皮的孩子來說,高壓政策極少有效果,唯有了解疏通方能達成共赢。

兒子從小迷戀電子遊戲,起初我們采用各種強制措施限制他玩,但效果一直不佳。為此我們十分焦慮,常為此跟他發生一些很不愉快的沖突。

記得在兒子讀高一(9年級)的一個深夜,大約淩晨2點多鐘,我被家裡火警器發出的警報聲吵醒,起床後才發現是誤報。由于火警器離兒子的房間不遠,我便順手打開了兒子的房門,想看看刺耳的警報是否也把他給吵醒了,結果我卻吃驚地發現,兒子的床上空空的,人影都沒有!

幾小時之前,我明明看見他上床,關燈,睡覺的呀?

“好小子,竟敢夜裡不睡覺,偷偷爬起來玩電子遊戲!”這是我不假思索的第一反應,一股怒火直竄腦門,我轉身就朝電腦房奔去,準備把兒子逮個正着。

可我打開電腦房門,卻發現房間裡黑漆漆的,空無一人。我使勁地眨了眨眼,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這是怎麼回事?兒子上哪兒去了呢?

我樓上,樓下,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找,可哪兒都沒有兒子的蹤影!剛才還怒火萬丈,可随着時間的推移,一種莫名的恐懼開始在心裡蔓延。這個時候兒子會去哪兒呢?是在跟我玩迷藏?還是玩人間蒸發?

我又樓上樓下地找了一遍,還是沒有兒子的蹤影。我有點害怕了,心想會不會因為我平時把兒子管得太嚴,他離家出走了,或者……我不敢再想下去了。

把網瘾兒子送進MIT,這位全職媽媽做對了什麼?

“不應該呀,他晚上睡覺前并沒有什麼異樣啊!”我在心裡安慰着自己。

“可許多孩子,在出事前,旁人也覺察不出任何異樣啊......”另一個聲音在我的心裡嘀咕道。

我決定再仔仔細細地找一遍,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如果仍沒有結果就隻好叫醒老公,然後撥打911報警了。

我又把每個房間搜查了一遍,從天花闆到地上,從床上到床下,從櫃裡到櫃外,任何犄角旮旯都不放過。

終于在我差點就要絕望的時候,我把躲在一張空床下的兒子逮了出來!

我松了口氣,提到嗓子眼的心又回到了肚裡。正如我所料,兒子趁我們睡下以後,偷偷爬起來玩電腦。因為聽到警報聲,害怕被我發現就溜進了這個在電腦房旁邊的空房裡。

剛從床下爬出來的兒子顯得很狼狽,眼裡閃爍着恐懼和歉意。而我剛才還感到的恐懼和擔憂在找到他的一瞬間就消失了,全部變成了滿腔的怒火。

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頓,或者踢他幾腳!可我不敢,因為在北美,體罰小孩是犯法的。我隻好扯着兒子的胳膊對他咆哮道,你明天不想上學了嗎?為了玩電腦,你竟敢欺騙大人,你太讓我失望,太讓人生氣了!

我心裡的憤怒,如洪水一般,朝兒子沖去,我已經失去了此前的目的,我隻想發洩。

面對我的盛怒和責備,兒子的眼神變了,以前的恐懼和歉意消失了,剩下的是惡狠狠的敵意。

他用力把胳膊一摔,沒有向我道歉,反而對我大聲吼到:“我的事,不要你管!”随後便氣沖沖地進了他的卧房,把門死死地關上了。

把網瘾兒子送進MIT,這位全職媽媽做對了什麼?

02.

被逼出來的“戰略調整”

這一夜,我輾轉不能入眠。雖然我仍然感到憤怒和失望,但我還是慢慢地想起了在找不到兒子時的無助和恐懼,以及兒子的帶着害怕和歉意的眼神,還有他那雙最後變得惡狠狠的眼睛。

我好像突然明白了,我的憤怒,失望和責備盡管也許有理,但對我兒子來說,卻是毫無用處的。有的孩子會在父母的盛怒下屈服,但我的兒子是個另類,我的憤怒隻會把他原有的内疚和歉意趕跑,把他和我對立起來,成為他的敵人。

而且,我這一夜所經曆的,讓人喘不過氣的恐懼和絕望讓我仿佛覺得這一切是上蒼給我的暗示,是潛意識給我的警告!如果我跟兒子在玩電子遊戲上的分歧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長此下去,我可能會失去他!

我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剛才的恐懼和無助依然記憶猶新,我永遠也不想再經曆!

打那以後,我開始正面接受兒子确實喜歡玩電子遊戲的事實。

雖然兒子的飛盤玩得也很溜,足球踢得也不錯,會彈鋼琴,黑管也吹得呱呱叫,但他最喜歡的消遣項目仍然是玩電子遊戲,那是他放松和消遣的主要手段。就像有的人喜歡追電視劇,一讀小說就放不下一樣,沒有多少原因,就是喜歡。

隻要他有自制力,不影響完成預先制定的任務,我就不該總把玩遊戲看成眼中釘、肉中刺,一見他玩,就氣不打一處來。

而且我也不得不承認,除非兒子自己決定少玩或者不玩電子遊戲,我的唠叨和責備是不會管用的。我唯一能做的,是在對的時候,調動他的自覺性。

把網瘾兒子送進MIT,這位全職媽媽做對了什麼?

其實兒子也并非一無是處,他門門功課一直是全年級第一,而且從來也不需要我費心。這說明他是有自制力的。我一直以來對他的不滿主要源于我覺得如果他少花些時間在遊戲上,就可能在課外的各種競賽中更加優秀。但事實上那是一個沒有盡頭的追求,也許是我太貪心,對他的期望永無止境,結果于他于我都沒有好處。

于是我自己制定了一個對待兒子玩電子遊戲的新政策,歸納為以下三點:

1. 今後兒子在學習上的一切目标都應該由他自己決定,我在旁邊給予一些适當的引導就可以了,不然他是不會感到有驅動力的。

2. 我的注意力應該集中在協助他制定目标,監督他完成任務,而不應該浪費在想方設法地不讓他玩遊戲。

3. 當發現他的行動與目标有差距時,我應該想辦法調動他的自覺性而不是用憤怒和失望來解決問題,因為我的責任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就像醫生給病人治病,如果療效未達預期,該受責備的是醫生,是他/她的醫術不夠或者經驗不足,怎麼能跟病人生氣發火呢?

不過制定一個新政策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要真做到在兒子肆無忌憚地玩遊戲時不發火是需要千錘百煉的。多年來,面對兒子經常性的挑戰,我覺得好像每天都在跟兒子鬥智鬥勇,雖然“其樂無窮”,但也十分勞神費力。

不過回望過去,我不得不慶幸,多虧當年既沒做虎媽,也沒放養,而是不斷地尋找辦法,調動他的自覺性。不然我和我家的孫悟空定難兩全,若不是他要了我的小命,便是我要了他的小命。

把網瘾兒子送進MIT,這位全職媽媽做對了什麼?

虞文育有一女一兒,女兒已畢業于哈佛大學,兒子就讀于麻省理工學院大四

03.

尋找辦法,調動自覺性

我下面要講的這個故事發生在兒子讀高中的時候,那時我已從育兒的幼稚期過渡到漸成熟期,對自己的情緒已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記得兒子那會兒正讀高三,還有一年就要上大學了。快放暑假的時候他告訴我,已報名參加了實體SAT2考試(類似于中國聯考中的實體考試),考試時間定在暑假之後。我以為他打算利用暑假來準備考試,是以很贊同他選擇的考試時間。

不過很快我就發現,這隻是我的一廂情願。

兒子在暑假裡的日子過得快樂無比,先是去參加了一個在MIT的夏令營,回家後便每天不是與朋友會面就是玩電子遊戲,根本沒見他準備考試。每當我提起SAT2,他就自信滿滿地對我說:“放心吧,老媽,我會考好的。”

兒子自小就不喜歡任何重複性較強的工作,尤其不喜歡花功夫準備考試,覺得枯燥乏味。是以我能了解他不願意準備SAT2的情緒。

不過由于SAT2成績對申請大學有直接影響,兒子雖然淘氣,可也明白這個道理,是以我相信他決不會樂意把SAT2給考砸了的。盡管他暫時對SAT2不聞不問,我卻不妨先耐着性子,不念叨這件事,也許他放松幾天以後就會自己把該幹的事幹了。

把網瘾兒子送進MIT,這位全職媽媽做對了什麼?

時間在不經意間慢慢地流逝。放暑假前,花園裡盛開的牡丹花已變成了初秋裡燦爛的菊花,眼看暑假就要結束,離考試隻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了,可兒子還沒為考試做任何準備!(我之是以知道他沒做準備并不是因為我成天監視着他,而是因為如果他做了準備,他就一定會敲鑼打鼓地讓我知道。)

這很出乎我的意料,我心裡對兒子的不滿情緒一下子膨脹了起來,讓我有些忍無可忍。我感覺他在挑戰我的極限!因為無論如何我得讓他在考試前做兩套模拟試題,就兩套,不多,這是我的底線!

不過我又比誰都清楚,如果我指責或者批評他的話,結果多半會很讓人懊惱,不但達不到效果,還會把我氣得半死。最好的辦法是通過鼓勵和引導的方式跟他交流,這樣才可能既不傷和氣又能讓他行動起來。

阿彌陀佛,我強迫自己深吸了一口氣,并在心中念道:“我就好比是個醫生,不能跟病人生氣發火!, 我就好比是個醫生,不能跟病人生氣發火!....”

默念了數遍,最後好不容易,才把心裡的怨氣從身體裡排了出去。

把網瘾兒子送進MIT,這位全職媽媽做對了什麼?

第二天早上,趁着一起吃早飯的功夫我對兒子說:“眼看SAT2的考期就快到了,你對考試有把握嗎?”

“我能考滿分,800分”兒子脫口而出,想都沒想。

“口氣還挺大,不花一點力氣,就想得滿分,真是奇了怪了!” 我心裡沒好氣地想着,但卻沒敢說出口,因為怕把局面弄僵。

跟愛鬧情緒的孩子說話真的很費神,必須挑文撿字。什麼忠言逆耳,良藥苦口等古訓在他們身上真的不太适用,一不留神就會踩了地雷,把自己擺在孩子的對立面,弄得雞飛狗跳的。

“你野心還蠻大的嘛!這麼氣粗?”不得已,我隻好用半開玩笑的口吻對兒子的信心給與了一個模棱兩可的評價。

兒子看起來信心百倍,有如神助。

真是奇了怪了,這信心是從哪來的呀?要知道自信雖好,但盲目自信卻很危險。我得弄清楚他的信心是從哪裡來的,是否有根據。

我于是詢問道:“你這麼自信是因為你今年在實體奧林匹克競賽中的成績還不錯的緣故嗎?” (兒子在今年州裡的實體奧林匹克競賽中名列前茅。)

兒子笑嘻嘻地看着我,不置可否,也許不願承認他的驕傲情緒吧?但看得出來,我沒猜錯。他現在的态度确實跟他的奧賽成績有一定關系。

“不過SAT 2試題與奧賽試題很相似嗎?” 我接着問道

“隻可能比奧賽題更簡單吧?” 兒子用了一個問句來回答我,看得出這是他的假設,實際情況他并不清楚。(兒子的脾氣雖臭,但他卻非常誠實,從不說假話,總是有一說一。他到現在為止還沒準備過SAT2,自然不會用肯定的語氣來回答我。)

雖然這個假設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但假設畢竟是假設,沒有考證過的假設就有可能不可靠。

我心中暗喜,看來突破口找到了!因為他對SAT2考試的超強信心其實是建立在一個未被考證過的假設上的。難怪這小子竟敢不做任何準備就進考場,原來是把這個假設當真了。

在與孩子們多年的相處中,我發現他們不聽話,多半并不是因為他們喜歡跟我們對着幹,而是因為他們有一番自己的道理。若想要改變他們的行為,就必須先弄清楚他們的道理,然後再想辦法找出其中的不合理之處。

很慶幸,我今天很快就找到了兒子盲目自信的根源,說服兒子的時機到了,機不可失!

我于是趕緊建議道:“你何不今天就做一套模拟題,然後你就能知道它們到底有無差别了,對吧?”

兒子顯得有些猶豫,沒有馬上贊同但也沒有反對。看來兒子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不然他定會立刻反對的。

把網瘾兒子送進MIT,這位全職媽媽做對了什麼?

為了讓兒子馬上行動起來,我決定給他提一個他無法拒絕的建議。“如果你今天做一套模拟題,并且拿了滿分,你就不用再準備SAT2了,如何?”

“那好吧。” 兒子果然爽快地答應了,我也松了口氣。不過我清楚,兒子答應得這樣爽快是因為他确信自己能得滿分,而隻做一套模拟試題就可以讓我不再煩他,是個挺劃算的買賣。

當然我也得說話算數,如果兒子真的得了滿分,我就不能再要求他做第二套模拟題了。

唉,我要是個生意人就糟了,回回準吃虧。明明拿定主意的“兩套模拟題”的底線,還沒開始讨價還價,就自己砍去一半,變成一套模拟題了!

要考試的人是他,而我這個當媽的卻得想方設法地引誘他為考試做準備,就好像他是在為我考試似的!冤啊!

其實對于像我兒子這樣的人,失敗的教訓是最好的老師。他在學校裡的所有考試,因為一兩次的失誤,不會影響大局,反而會讓他看到自己的不足,是以我從來不過問,他卻輕松保持第一。

為什麼現在換了SAT2,我就灑脫不起來了!?看來我還是脫不了俗,太在乎他将來上哪所大學。在那些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的當口,我就沒膽量再讓失敗給他點教訓。當父母難,難就難在這些糾結上!

晚飯前,兒子做了一套模拟題。但做完後卻沒見他來給我報喜,家裡靜悄悄的。我猜大概滿分沒拿到,是以不吱聲了。

晚飯後,我問兒子:“你發現SAT的試題與奧賽題相似嗎?” 我沒有直接問兒子考了多少分,怕他難堪,(我又在挑文撿字了,不是嗎?做父母就是費神!)

“唉呀,你可别提了,SAT2題雖然比奧賽裡的題簡單許多,但卻包括了好些我還沒學過的内容,比如說聲學,核實體學。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這次模拟考試我隻得了 760分” 兒子有些不服氣,也有些委屈地說。

把網瘾兒子送進MIT,這位全職媽媽做對了什麼?

兒子說的是實情。他今年選修了AP Physics C, 是最難的高中實體課程。但這門課覆寫的内容卻比另外兩門淺一點的實體課要少。

“這麼說來,你把目标定在800分是不是不太合适呢?” 我問兒子,并沒有責怪他未取得滿分。

能這樣不帶情緒地跟兒子對話其實并不容易,是慢慢磨練出來的。以前,如果兒子逞能失敗,我是不會有好臉給他看的。我會怒目圓睜地責怪或者挖苦他說“還保證說要考滿分呢,也太沒自知之明了吧?還不趕快聽我的話去做模拟題!”

但帶剌的話,除了證明我很英明之外,從沒給我帶來過任何好結果。我和兒子會立馬成了敵人,他要麼找借口反駁,要麼幹脆就跟我翻臉,送我一句,“我的事兒,不要你管!” 。

現在我學乖了,不是好話,我不說。盡量不責備不評價,把評價和責備的專利留給他自己!

果然我的問話沒有讓兒子反感,他答道“那倒不是,我仍然有信心拿滿分。”

“那些聲學和核實體學的題目其實都不難,隻要我把這些内容自學一下就沒問題了” 兒子接着說。

“好,我喜歡你這種不放棄的勁頭!别忘了你媽媽是正二八經學實體出身的,說不定還能幫你兩下子呢。”我沒有忘記兒子需要的是鼓勵,任何一星半點值得鼓勵的地方都不放過。

此刻我禁不住在心裡暗自慶幸,虧得讓兒子做了一套模拟題,不然怎會知道還需要臨時自學這麼多東西呢?

“但是現在離考試隻有幾天了,你覺得時間夠用嗎?” 我有點擔心地問。

“肯定夠了” 兒子又大包大攬地說。

兒子常有這種傾向,容易給自己定下宏偉的目标,但缺乏具體的計劃。我知道這是我該插手的時候了。

把網瘾兒子送進MIT,這位全職媽媽做對了什麼?

“那咱們一起來看看你該如何安排這幾天的時間好不好?以免被弄個措手不及” 我建議道。

“行!” 兒子欣然同意了。我知道兒子這時其實心裡也不踏實,會真心希望有人給他一些引導,協助他制定一個可行的計劃。在這個時候向他伸出援助的手,他一般是不會拒絕的。

緊接着,我們便把這幾天該完成的任務規劃了一下。最後兒子居然還讓我在這幾天裡監督他的行動,我真是受寵若驚!

把網瘾兒子送進MIT,這位全職媽媽做對了什麼?

04.

協商是共赢的關鍵

第二天吃過早飯,看見兒子躺在沙發上讀書,我心中一喜。但仔細一看又不免有些失望,因為他讀的不是實體書。不過我轉念一想:讀書總不是壞事,反正時侯還早,就随他吧,任憑他讀個天老地荒。

大概過了兩個小時左右,兒子擱下書,問:“我能看會兒電視嗎?”我有點生氣了,一股無名火又開始在心裡膨脹,我心想,昨天剛定了計劃要自學一些實體課程,到現在還沒摸一頁實體書,就又要看電視!真不知道這孩子的自覺性都跑哪裡去了。

我心裡沒好氣,是以很堅決地搖了搖頭。借口說早晨看電視,不但不能休息,反而越看越疲倦。話剛出口,我就有些後悔了。因為我擔心兒子馬上就會對我吼起來:“這太不公平了,我己經看了兩小時的書,為什麼不讓我看電視休息一下!媽媽,我不要你管,你真讨厭!.....”

我暗暗地責怪自己,不該這樣簡單粗暴,不給自己留點餘地。

不過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了。今天既然已經不加思索地否決了兒子的要求,我也就準備迎接随之而來的,鋪天蓋地的憤怒和不滿。

誰知我卻“大失所望”,兒子這次并沒有吼,而隻是用商量的口吻對我說:“我隻看一部話劇 ”New Girl”,不到30分鐘,然後我就立刻去準備SAT2,如何?”

天啦,他用的竟然是商量的口吻,而且沒有非要按他的意思辦不可的态度。這跟往常的兒子完全判若兩人!

把網瘾兒子送進MIT,這位全職媽媽做對了什麼?

我語塞,不知所措。本想數落他說:“看看你自己,大半天的時間過了,還沒幹任何昨天計劃要幹的事,現在卻又要看電視,而且還用這種态度跟媽媽說話……”

可今天人家的态度一點兒也不壞。真還沒嘗過這種跟他有說有商量的滋味!

再一想,兒子的要求也不過份。我不就惦記着他還沒準備 SAT2 嗎?現在他主動下了保證,我還能說什麼呢?

我于是回答道:“那好,隻要你說話算數!”不過我納悶,因為同兒子鬥争慣了,今天還沒鬥就結束了,仿佛有些反常。

冷不丁地,兒子問我道:“你沒覺察出我今天用了 Dale Carnegie 的協商政策嗎?”"The only way I can get you to do anything is by giving you what you want."(“唯一能讓你做任何事的方法就是給你你想要的東西。”)兒子用英文補充道。

天啦,我恍然大悟。兒子其實知道我心裡最關心的事情是SAT2。現在他把我想要的給我,他就可能從我這裡得到他想要的。

其實一天前我不也是用了同樣的政策才讓兒子同意做模拟題的嗎?

(如果各位看官還記得的話,前一天我是這樣給兒子提建議的:“如果你今天做一套模拟題,并且拿了滿分,你就不用再準備SAT2了,如何?” )

兒子早上讀的是 Dale Carnegie 所著的《人性的弱點》《How to make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一書。兒子引用的那句話就是書中的原話。這是一本在北美很流行的自修書。記得多年前就推薦給了兒子,他一直未讀,今年我又把這本書列成了他夏天的必讀書。

沒想到他不僅讀了,而且今天還用上了。如果兒子以後能多應用書中的理論,家裡的戰火肯定會大減。

一星期以後,兒子參加了考試, 還确實得了滿分。

把網瘾兒子送進MIT,這位全職媽媽做對了什麼?

Dale Carnegie 所著 《人性的弱點》的封面

05.

家庭不是戰場,

發怒解決不了問題

不過事後我總想,要是我沒千方百計地讓兒子做模拟試題,結果又會怎樣呢?

滿分大概是拿不到的,但難道他就進不了MIT嗎?

如果他仍然能進,那麼我花那麼大的力氣讓他做模拟題是不是白費勁呢?

但如果他沒能進,難道他的人生就算是失敗了嗎?

唉,隻可惜我沒有一個Crystal ball, 不能預見未來,是以總被這些“糾結”纏繞在身!

不過人生好像就是一張用糾結織成的網,沒了糾結,意義好像也就去了大半。隻是在糾結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雖然我們對有些決定很難判斷對與錯,但采用的方法卻肯定有對有錯,至少也有好有壞。對的方法能化幹戈為玉帛,錯的方法則會化友為敵,激化沖突。

我寫這個故事的目的,其實并不是想教人如何把孩子送進哈佛或者MIT,我不過是想分享一些我在親子教育中的體會,那就是隻要我們能把自己看成是一個醫生而不是一個獨裁者,我們就可能雲淡風輕地解決一些與孩子們之間的沖突,讓家裡充滿和諧和理智。

家庭不是戰場,當孩子的行動與我們的期待有差距時,發怒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想方設法調動孩子的自覺性,并且運用協商以求共赢。

把網瘾兒子送進MIT,這位全職媽媽做對了什麼?

06.

愛是接納,是寬容,

是不自以為是

家庭氣氛确實是塑造人的。我家的”孫悟空”現在已是大四的學生了,雖然仍然像以前一樣的有主見,但從前那股大鬧天宮的渾勁早就沒了。他變得溫和而且有耐心,遇事喜歡講道理并且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我都不敢相信現在的他與以前的兒子是同一個人。

他現在仍然喜歡玩遊戲,但他是有節制的。到目前為止他所有功課都是A, 平均GPA是5.0. 這很出乎我的意料,因為MIT的功課是出了名的難。

把網瘾兒子送進MIT,這位全職媽媽做對了什麼?

記得前不久跟兒子談論什麼是成功。他認為,能找到幸福就是成功。而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并且還有一些工作之餘的興趣和愛好,便是他所定義的幸福,至于他的業餘興趣和愛好嘛,你不猜也知道,玩遊戲是肯定跑不掉的。

雖然兒子想過的理想生活并沒有什麼宏偉的地方,但卻讓我感到很踏實。

在陪伴孩子們的歲月裡,我終于悟出了一個道理,什麼是愛?什麼是愛的語言?愛是接納,是寬容,是忍耐,是不自以為是。而“傳遞愛的語言”就是我們苦苦尋覓的有效溝通方式,它能通往所有人的心靈。

隻要我們習慣了這種傳遞愛的語言,不但親子關系,而且夫妻關系、同僚關系、上下級關系都可能得以改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