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甫不作詩 蘇轼卻癡迷的絕美海棠 你知道其中典故嗎?

杜甫不作詩 蘇轼卻癡迷的絕美海棠 你知道其中典故嗎?
杜甫不作詩 蘇轼卻癡迷的絕美海棠 你知道其中典故嗎?

□大河報·豫視訊記者劉瑞朝文記者白周峰攝影

春分時節,乍暖又寒,甫晴又雨,海棠已綻,綴滿枝頭。3月22日,登封市人大常委會第42次會議召開,高票通過了登封市政府提請審議的登封市市樹、市花的議案,會議審議決定,登封市市樹為銀杏樹,市花為海棠花。

目前,鄭州碧沙崗公園海棠文化節正在進行中,海棠花海,人聲如沸。然而,翻看與海棠有關的古詩詞,就會發現基本都是晚唐以後的。我們所熟悉的唐代大詩人,如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等,都沒有寫過海棠詩。

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北宋的蘇轼,南宋的陸遊,可謂是愛海棠成癡,晚上點着蠟燭去看海棠花。那麼,為什麼唐代這麼多大詩人沒寫過海棠詩?為什麼到了宋朝,海棠詩大幅地增多呢?

問題

杜甫不寫海棠詩,有人認為是因為他避諱母名

杜甫不做海棠詩,這個現象最早是由晚唐詩人鄭谷發現的。他在《蜀中賞海棠》中寫道,“濃淡芳春滿蜀鄉,半随風雨斷莺腸。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無心為發揚”。他還自注道,“杜工部居西蜀,詩集中無海棠之題”。

鄭谷認為,蜀地到處都是海棠花,成都草堂所在的浣花溪上更是比比皆是。那麼,杜甫為什麼不寫呢?鄭谷的解釋是,無心詠海棠。

這個問題,在後世引發了衆多詩人的讨論,可謂是衆說紛纭。《聲律啟蒙》在“四支”部更是把杜甫詩集中無海棠的事兒寫成了段子,讓孩童們背誦。“海棠春睡早,楊柳晝眠遲。張駿曾為槐樹賦,杜陵不作海棠詩。”啟蒙教育都這樣講,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就形成了刻闆印象。

那麼,為什麼杜甫留下的詩作中,竟沒有一首寫到海棠呢?記者對諸多觀點進行了梳理,大概分為以下幾種。一種是失傳之說,因為傳說杜甫一生寫了近三千首詩,但流傳下來的僅有一千四百多首,也就是說,散佚了大部分,其中可能就有海棠詩。

其次是避諱說。宋人所編《古今詩話》有載,“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諱之,故杜集中絕無海棠詩”。這是所謂的為尊者諱,不在詩作中直呼母親的名字。

還有觀點認為,杜詩中無海棠,是因為在盛唐時期,海棠花還未受到重視。一直到晚唐,海棠才逐漸出現在詩作之中,到了宋代,海棠在詩詞中成為現象級的存在。這種說法,頗具說服力。

現象

李白也沒寫過,唐代多個著名詩人沒有海棠詩

其實,唐代并不是隻有杜甫這一個大詩人沒有寫到海棠。記者查詢李白、孟浩然、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元稹等詩人的詩集,也沒有發現有直接寫海棠的詩句。

著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楊義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在《讀書的啟示》(《新華文摘·2006年·19期》)一文中提到,“杜甫沒寫過海棠,李白也沒寫過海棠啊,韓愈、柳宗元也沒寫過海棠,元稹、白居易也沒寫過海棠。中唐前期隻有一個王維寫過一個《左掖梨花》,就是他在門下省值班的時候看見了‘黃莺弄不足,銜入未央宮’的梨花”。

同時,記者還利用一些全唐詩查詢網站進行了搜尋,結果發現與海棠有關的唐詩數量并不太多,且基本都集中在晚唐,還有的是跨越晚唐和五代兩個朝代的詩人。

上面提到,王維可能寫過海棠。他的《左掖梨花》詩這樣寫道,“閑灑階邊草,輕随箔外風。黃莺弄不足,銜入未央宮”。寫的是花落随風,被黃莺叼起,銜入未央宮。這是一首宮詞,與宮怨有關。而所謂的“梨花”,便是海棠花。因為在晚唐以前,海棠也被叫做海棠梨。

解析

海棠一詞中晚唐才出現,觀賞海棠風俗晚唐才逐漸形成

那麼,海棠一詞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海棠為什麼沒引起詩人的注意?《中國海棠花文化初探》(《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7卷第1期·2007年3月》)一文提到,唐德宗貞元年間,賈耽為相,著《百花譜》,書中譽海棠為“花中神仙”,此書為較早使用海棠這一稱謂的著作。此前海棠多用“柰”概括。此後,海棠作為觀賞植物的地位與聲望日益突出,到宋代達到頂峰,甚至出現了研究海棠的專著《海棠記》和《海棠譜》。

另外,有觀點認為,種植海棠其實在唐宋都流行,但觀賞海棠的風俗,從發展到繁榮,有一個曆程,一直到宋代,海棠才真正成為文人生活的一個部分。

仍以小荷作文網全唐詩、全宋詞查詢系統(收錄38074首唐詩、21050首宋詞)為例,輸入“海棠”關鍵詞,在全宋詞中能搜到306條結果,而在全唐詩中僅有30條,而且全部是晚唐詩人所作。

在這裡,還需補充一個觀點。楊義認為,“盛唐直到中唐前期,海棠還沒有成為詩人的意象。盛唐詩人更重視的可能是馬、牡丹、蒼鷹等意象。海棠成為審美意象,是在中晚唐之後”(《讀書的啟示》)。

花癡

蘇轼和陸遊都在晚上舉着蠟燭看過海棠花

有宋一代,蘇轼和陸遊,是兩個出了名的愛寫海棠的詩人。

蘇轼曾寫道,“卻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吟詩”。他愛海棠到了什麼程度?有一天晚上,香霧空蒙,月光溶溶,他擎了一支蠟燭,走到海棠花下,癡賞着海棠。正所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珍惜花開時光,同時他也怕晚上花睡去了,即便是深夜無人時,也要貪看一晌(“夜深隻恐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在被譽為天下三大行書的《黃州寒食帖》中,蘇轼就寫了海棠,“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卧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他還寫了一首《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詩題較長,詩歌也較長,為七言古詩。“江城地瘴蕃草木,隻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雖然隻有海棠一株,但好過千萬山野草木,更好過漫山的桃李。

南宋詩人陸遊,竟然也喜歡晚上看海棠,“月下看荼靡,燭下看海棠。此是看花法,不可輕傳揚”。

南宋時期,成都海棠,天下聞名。陸遊寫道,“成都海棠十萬株,繁華盛麗天下無”(《成都行》),“碧雞海棠天下絕,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豔妝肯讓人,花前頓覺無顔色”(《海棠歌》)。海棠之美,讓“六宮粉黛無顔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