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土沃交口雙門舜帝廟

沁河影像

接地氣

土沃交口雙門舜帝廟

雙門舜帝廟

文/董春花|圖/張旭東

在我們北方,村子無論大小,都有村廟,究其原因,誰也說不清。我想,村廟作為村民賴以生存的精神地标,可能和中國人的傳統文化有關吧。隻是聽老人們講,每座村廟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因為被人們神話,籠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于是,高高的廟宇便成了一個充滿神秘氣息的所在。

在山西沁水縣的交口村北,三山峥嵘之間,随地勢起伏,巍然屹立于磐石高崗上的舜帝廟因有别于其他廟宇的構造更是增添了其神秘感。幾百年來,舜帝廟經過時間的蕩滌,戰火的洗禮,人為的破壞,信仰的落寞等,漸漸衰敗。在清乾隆三十二年至光緒九年(1767年—1883年),經過“康乾盛世”的休養生息,人們這才又開始有精力延續心中的希望與信仰,重新籌集資金修繕廟宇,舜帝廟遂恢複了往日的旺盛香火。

舜帝廟,顧名思義,為祭祀舜帝而修建的廟宇。司馬遷曾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舜帝,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後期聯盟領袖,姚姓,有虞氏,名重華,史稱虞舜,出生于山西垣曲諸馮村。舜7歲喪母,曆經後母虐待、迫害,後來逃至東坪輾轉西坪(今山西沁水舜王坪),在這裡整整耕稼23年,直到30歲才被堯薦代政。《史記·五帝本紀》中還提到“舜年20就以孝聞。”也就是說舜20歲即以孝聞名天下。而從舜7歲逃離到20歲孝聞天下的13年間,正是舜在曆山築倉庫、予牛羊、教民以稼、德化天下的時候,是以曆山周邊村民對舜的孝行無疑是有目共睹的,對其也是無比敬仰的。以至于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舜,在曆山附近的很多村莊都建有舜廟,甚至三五戶人家的深山小村也不甘落後。據有關人士統計,當時周邊修建的舜廟達百餘座之多,隻是後來随着一些人為或自然因素,造成了大部分舜廟的滅失,但至今仍有20餘處,可見舜耕曆山給周邊鄉民帶來的影響之大。而在這些大大小小的舜廟中,唯有山西沁水縣交口村的舜帝廟最為與衆不同。

說交口舜帝廟不同别廟,是因為它有東、西兩個山門。兩個山門造型基本一緻,所不同之處,隻是西門20級台階,東門28級台階。當然,這可能是因地勢高低不同而為。可一座廟宇兩個山門,這不僅有别于曆山周邊的廟宇,即使在中國的寺廟建築史上也是及其罕見的,是以一直以來建築界對此至今都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隻好将此列為研究廟宇建築的一個典型案例。

土沃交口雙門舜帝廟

兩山門台階間,有兩盤直徑約三米的石碾石磨。西門前石墩上刻有一捧笏文臣和一持劍武将,線條精細,刻畫精美。文臣武将分别是誰,有什麼故事,如今時光流轉,再也無人知曉。加上雕刻精妙的石柱,西山門外那株枝葉繁茂的千年白皮松,愈發使西山門顯得鐘靈毓秀。東山門在“破四舊”的年代曾作為大隊的食堂和屠宰場,又因建學校拆除了東側原有廂房的側廊,後來愈加簡陋破敗。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今人為了恢複舜帝廟的原貌,而重新修繕的。

廟前石墩上神秘的文臣武将,罕見的兩座山門,一切的一切,随着曆史塵煙的遠去,已經成為了難解的謎團。但曆史就是這樣,越是神秘越是讓人捉摸不透,才越能引起我們的探究欲望。

據說,關于交口舜帝廟獨特的一廟雙山門,曾有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堯晚年時,想找一個出色的繼承人,于是他遍訪天下賢士,最終決定把帝位傳給孝聞天下、德才兼備的舜,并且打算把長女女英和次女娥皇也嫁給他。可在誰為正誰為偏這件事上,堯夫妻倆起了争執。堯認為,為了江山社稷考慮,哪個女兒優秀哪個就為正。可夫人認為,既然兩個人是同時嫁,又是親姐妹,手心手背都是肉,自然該姐姐為長,妹妹為偏。夫妻倆争論了半宿,最後堯一句話定乾坤:“别争了,都是咱的孩子,可隻能一正一偏,既然這樣,何不趁此機會考考她倆?”夫人想想也是。于是倆人決定出三道考題,測試一下女英和娥皇。

這天,堯夫婦把兩個女兒叫到跟前,給了她們每人幾粒小紅豆和一些幹柴禾,囑咐先煮熟者為勝。

姐姐女英不敢怠慢,當即生火煮豆,她把火燒得很旺,不一會兒水就開了,紅色的豆子在瓦罐中上下翻騰,女英的臉頰也被爐火映得紅撲撲的。

反觀娥皇倒很淡定,隻見她在爐火邊放了一碗涼水,然後守在爐邊煮豆子,等瓦罐裡的水沸騰一會兒,她就端起那碗涼水往瓦罐裡加一點兒;又沸騰一會兒又加點兒。姐姐女英看見了,不由提醒:“妹妹,好容易水才開了,你怎麼還加涼水?”娥皇笑笑:“姐姐,這樣才能熟得快,不信你看着。”果然,當娥皇将煮得熟爛的豆子端給母親時,女英還在滿頭大汗地往爐火裡添柴呢。

第二題是姐妹倆為舜合做一雙鞋子當見面禮,看誰先把一隻鞋子做好。一開始的準備環節還好,姐妹倆不相上下。可納鞋底時,女英為了省穿針換線的時間,她幹脆把麻繩擰成了一條長長的繩子。可誰知就是這條長繩子害了她,隻見那繩子似乎故意和她作對,不一會兒就打了結,女英隻好停下手裡的活計解疙瘩。過一會兒,又打結了,她就停下來再解。日暮西山,女英納的鞋底還有一多半沒動,時間都被她用來解疙瘩了。回頭再看娥皇,她把麻繩擰成多條兩臂展開的長度,這樣每條繩子都可以盡快從鞋底拉出。太陽還沒落山,她的鞋底已經納完了。

看着沮喪的女英,堯夫人不由歎了一口氣。她扯了扯堯的衣角:“雖說大局已定,可女英怎麼說也是姐姐,你讓她以後在娥皇面前怎麼好意思?”堯想了想,也确實是這麼個道理。想起舜近期要遷往浦坂,遂告訴女英和娥皇:“這樣吧,舜就要去蒲坂了,你倆今天也起程,誰先到達蒲坂,誰就為大。至于怎麼去,你們自己定。”

女英擡頭正好看見院子裡拴着一匹騾子,她想,轎夫走累了還要歇息,耽誤時間,牲口比人耐累,不如選騾子吧。

看姐姐選了騾子,娥皇也沒多想,就坐轎去蒲坂。可不巧的是,騾子走到半道,竟然要生駒了。女英雖然着急,可也沒辦法。這一耽擱,竟然比娥皇還遲到了蒲坂。女英當下十分生氣,于是下令今後不準騾子生駒。

最後雖說娥皇為正,女英為偏,可善良的娥皇總是對姐姐禮讓有加。時間久了,女英有感娥皇對她的真誠相待,也就不計較正偏了。後來,舜到南方巡視,死于蒼梧之地。姐妹二人前往尋找,也客死他鄉。交口村民為了紀念舜和皇英姐妹,遂修了雙門舜帝廟,意喻舜有兩位賢惠的妻子。

可持如此說法的人隻是單憑祖祖輩輩口口相傳,卻提供不出能證明這一說法的任何片言隻語的文字資料。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今人已無從考證,是以此廟究其為何有兩個山門,就顯得更加撲朔迷離了。但交口舜帝廟一廟雙山門卻是不争的事實。

土沃交口雙門舜帝廟

交口舜帝廟坐北朝南,雄偉壯觀,整座建築呈四方狀,占地面積785平方米,廟内一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重修舜帝廟西廊房碑記記載其始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近七百年的曆史,後世曆代屢有修葺。廟前延伸出去一座長約十幾米的單跨圓弧石拱橋,幾百年來默默地擔負着晉豫古道上來來往往販運絲綢鹽鐵的重任,也成為村民到舜帝廟進香拜聖的必經之道,同時還友善了人們的生活,直至今日。

廟内,東西各有一座精美絕倫的影壁。仔細辨識,可以看得出來影壁是後期修複過的,基座上刻有陰陽太極、八卦和佛家的法輪圖案。佛、道、儒三教合一,亦僧亦道,僧道融合。看似沖突的圖案設定,卻有着明清時代獨特的特征。

繞過影壁,進入廟院内。廟内現存建築獻殿、大殿、看台和舞樓等皆為清代風格,所有殿廊檐柱、花闆鬥拱或精雕細刻,或妙施丹青,雕梁畫棟,美不勝收。

土沃交口雙門舜帝廟

中間靠北是獻殿。獻殿一般是祭祀陳列貢品的地方,以此使祭祀活動更顯莊重。舜帝廟的獻殿是無脊頂建築風格,引人注目的是獻殿前兩根石柱上镌刻有高度概括舜高尚的德孝品格和傳奇人生的紅色字型楹聯:“地近曆山怨慕号泣遺迹千載未泯,勢連蒲坂明良喜起休風萬古猶存。”楹聯中曆山是舜帝耕植生活過的地方,蒲坂則是舜帝建都之地。上聯講述舜王躬耕曆山時所遭受的勞苦之痛和家庭之裂;下聯講述的是舜王一生的功業道德,表達了當地老百姓對舜王的敬仰和緬懷之情。獻殿後面的大殿面闊三間,單檐懸山式屋頂,殿内原先供奉着舜帝,後來遭到人為的破壞,但牆壁上的精美壁畫卻儲存完好。大殿内共有14幅壁畫,面積大約30平方米左右。其中東西牆壁各一幅,東牆是《五老觀太極圖》,西牆為《福祿壽三星圖》。正中北牆12幅壁畫組合成屏風狀,每幅壁畫下方有各種字型的“福祿壽”圖案。壁畫内容涉及之廣,花鳥題材的有“喜鵲登梅”、“松鶴延年”等;人物故事題材的有“文王訪太公”、“蕭何雪夜追韓信”等。這些壁畫畫出曆代明君賢人的傳奇故事,一圈浏覽下來便頓生江山代有人才出的感慨。至于花鳥靈獸畫,送給人們的則是美好的祝福與充滿曆史感的審美。

最為驚豔的是,這組壁畫不但寓意非常好,而且構圖色彩恰到好處,畫工之精細也堪為一絕。其中人物衣帶飄飄,花鳥動物鮮活生動,山水畫線條層次濃淡分明。據舜帝廟記載,這組壁畫全部為乾隆32年民間畫匠喬正所作。隻是遺憾的是對于喬正的詳細資料,史料裡并無記載。

土沃交口雙門舜帝廟

大殿兩側的耳殿依次是龍王殿、關帝殿、山神殿和送子娘娘殿,各殿皆有壁畫。隻是“破四舊”後,舜帝廟被村裡用作公房,神像遭到挪除,部分壁畫遭到不同程度的毀壞。在送子娘娘殿的牆壁上,還依稀可見數十形态各異的兒童或着彩衣、或着肚兜,各自打鬧嬉戲,萌态有趣。而大殿壁畫之是以能儲存完好,得益于其時大殿被用作倉儲,這才得以幸存。毀壞最嚴重的莫過于龍王殿,因為當時龍王殿被征用為衛生所,是以店内壁畫被白灰塗抹覆寫。不過,也正因為有了這些用途,舜帝廟主體才得以在那個特殊年代儲存下來。

除此之外,被毀的還有一座黑龍娘娘殿。傳說以前交口有一張姓村姑,其貌醜陋,一直無人上門提親。有一天,張姓姑娘去村子附近的一個水塘邊提水,從此不見蹤迹。幾年後,她捎信給家裡人,已經嫁給了黑龍神君。因為這層關系,每年幹旱天氣,隻要交口村人求雨,黑龍都有求必應。為了感念黑龍娘娘恩典,交口村人遂為其建殿立碑。

隻是,後來在破“四舊”運動中,黑龍娘娘殿被拆除,如今隻剩下一塊殘碑,似乎在向人們默默訴說着另一個時代的苦難與掙紮。

一座廟宇,供奉了各路神仙,也繪制了種類齊全的壁畫。如此視覺和靈魂的饕餮盛宴,在民間,實屬難得。縱觀整座舜帝廟,舜帝、龍王、山神、關帝、送子娘娘和觀音娘娘,各路神仙齊聚于此,不得不讓人感歎。如此儒、道、佛文化交融的同時,也為鄉親們的生存哲學所動容,他們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一座廟宇之中,希望它能保佑人間風調雨順、生活和美;保佑百姓阖家平安、諸事順遂。

滄桑百年悠悠過,交口舜帝廟昔日的繁華已随曆史的車輪滾滾而去。隻有廟中留存下來的精美壁畫、碑文、蒼涼雄壯的古建築,記錄着舜帝廟昔日的風采,彰顯着鮮明的地方特色及藝術價值。

如今,交口村的舜帝廟幾經修葺,依然高高聳立于村北的山崗上,因着神秘的傳說,護佑交口村民世代繁衍生息,過着安甯平靜的生活。而一廟雙山門的故事,還在民間口口相傳,代代不息……

土沃交口雙門舜帝廟
土沃交口雙門舜帝廟

點贊 在看 越贊越好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