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常“消失”的大白媽媽們,卻在這裡一直“線上”……

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溫暖的稱呼。自從孩子出生後,他(她)的一颦一笑都是媽媽們心頭最甜蜜的牽挂。但疫情下,許多媽媽們卻毅然選擇把這份愛收藏,毫不猶豫地沖在了抗疫一線。

80後“老阿姨”眼中的戰友們

小小的個子、幹脆的話語,卻蘊藏着大大的正能量,她就是市中醫院内二科醫生邢科珺,她有着16年黨齡,目前正在我市人才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隔離點從事一線防疫工作。

經常“消失”的大白媽媽們,卻在這裡一直“線上”……

“真得沒有你們想象得那麼辛苦。”面對家人和同僚們的關心,邢科珺總是這樣爽朗地回答。怕不放心,她還繼續補充道:“之前的抗疫給了我們很多寶貴的經驗,流程通暢了,工作自然順暢輕松不少。”

實際上,自3月12日進入該隔離點工作以來,隔離點内的各項工作一直有條不紊且快速高效運轉着。這些隔離人員來自全省各地疫區的密接或者次密接人員,工作的危險性不言而喻。

另外,伴随着隔離人員不時地入住和陸續地撤離,對隔離點的從業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說嚴苛才能真正確定安全。而且在這一批批隔離人員中,有很多高齡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對醫療組的從業人員來說,都是不小的壓力。

經常“消失”的大白媽媽們,卻在這裡一直“線上”……

這對身為醫療組長的邢科珺來說,無疑面臨着更大的壓力。“我們的教育訓練很嚴格,隊友們都很優秀。”邢科珺說,隊裡的裘詩琪和崔寶勝是第二次在隔離點工作了,工作經驗非常豐富,能很好地出謀劃策;原為外科醫生的王海誠則是一位電腦高手,讓各類資訊錄入和統計化工作快捷不少……

經常“消失”的大白媽媽們,卻在這裡一直“線上”……

在這支高效協作的隊伍中,81年出生的邢科珺是年齡最大的一位,她戲谑地稱自己一不小心成了老阿姨。原來,市中醫院這支10人組成的抗疫隊伍中,不乏90後,甚至00後。01年的沈芷純、00年的邢科洋……在“老阿姨”邢科珺的眼中,他們都還是孩子。可就是這樣年輕的她們,一穿上工作服,在疫情下,卻都是無敵的“大白”。

“他們和我的圖圖一般大”

說到孩子,邢科珺不由想起自己11歲的兒子圖圖。由于職業的原因,她真正陪同孩子的時間并不多。她有些無奈地說道:“我平時照顧得少,在家和不在家一個樣。”但哪個孩子不是媽媽心中的寶貝和牽挂。

在很多人印象中,隔離點是冷冰冰的。其實不然,這同樣是一個最溫暖的地方。因為擔心被隔離人員孤單,市人才隔離點人性化地推出了“一對一”結對活動,與邢科珺結對的剛好是一名14歲的大男孩。在微信聊天裡,聽到男孩怯生生地表達了自己想吃零食、想喝飲料的願望後,邢科珺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下來。她說:“這孩子比我的圖圖大不了幾歲,還是個孩子;況且又遠離爸爸媽媽,這點願望無論如何都要滿足他。”可答應下來後,看着男孩子的一串零食清單,邢科珺卻犯了愁。原來,就算自己願意請孩子吃零食,這如何采購成了大難題?

經常“消失”的大白媽媽們,卻在這裡一直“線上”……

身為一名隔離點的從業人員,邢科珺很清楚裡面每一位從業人員的不易和艱辛。在私下拜托了一位物業人員幫忙采購兩次零食後,就再也不好意思開口了。剛好有次會議上在探讨如何更好為隔離人員服務時,邢科珺就提出了能不能為孩子們增加零食采購這個額外的服務?

雖然隔離點内的夥食很好、營養搭配也很合理,卻不曾想,這一建議立即得到了隔離點負責人裘潔峰等人的一緻認可。是啊,誰的孩子不是父母的寶貝,在隔離點的孩子就是大家的寶貝!于是之後,隔離點内的所有孩子們都能免費得到自己的“獨一份”零食,而邢科珺也在無意中成了這些孩子們的“零食發言人”。

“看見他們,我就想起自己的孩子”

其實,在隔離點隔離的不僅是密接和次密接人員,對從業人員來說同樣意味着另一種“隔離”。

經常“消失”的大白媽媽們,卻在這裡一直“線上”……

陳麗娜是市中醫院内一科的一名醫生,是一位年輕的共産黨員,同時也是一個13個月寶寶的媽媽。“這是我和安安分别最長的一次。”陳麗娜說,雖然自己休息下來,就會通過視訊和寶寶、家人見見面,但年幼的安安明顯對視訊裡的媽媽“不感冒”。“我妹妹說,他估計是把我忘記了。”陳麗娜的話裡有點心酸,卻也慶幸,因為孩子還小,還不知道離别的惆怅,這才是最好的安慰。

“每次看見隔離點的孩子們,我就想起自己的孩子。”而正是這份牽挂,讓陳麗娜更加全心全意的工作。就像她自己說的,疫情防控需要,作為醫務人員,就應當第一個站出來;而作為一名媽媽,就更能體會一個母親的心情,會更加用心,呵護好别人的孩子。

原來,人世間真得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隻不過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而這些消失不見媽媽們,卻原來也真的不是不愛,而是責任和使命共同鑄就的深沉“大愛”。

嵊州市融媒體中心出品

來源:愛嵊州APP社群

編輯:黃璐芳

責編:商藜青

稽核:馬蔡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