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圖/視覺中國
記者從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近日,雙靶向聯合治療藥物甲磺酸達拉非尼膠囊和曲美替尼片,獲批新增适應症,用于治療BRAF V600突變陽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
中山大學惡性良性腫瘤防治中心惡性良性腫瘤内科主任、肺癌首席專家張力教授指出,“達拉非尼聯合曲美替尼治療BRAF突變肺癌方案在國内獲批是一件振奮人心的事情,使得BRAF V600成為繼EGFR、ALK、ROS1之後又一個晚期NSCLC可靶向基因突變,這是肺癌靶向治療領域又一重要的裡程碑。”

肺癌基因突變後,靶向藥物讓患者獲益
肺癌是中國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一位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占肺癌的85%。
對于早期癌症,惡性良性腫瘤局限在局部,醫生可通過手術切除方式,相對徹底地解決惡性良性腫瘤(精準打擊)。但惡性良性腫瘤與其他疾病不同的是,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的散播可以在其他部位産生新的惡性良性腫瘤,而形成轉移性癌症。這種晚期癌症通常被認為手術的價值不大,是以需要進行藥物系統治療(廣泛打擊)。
那麼,肺癌沒有基因突變,這是好是壞?問題的答案顯然不會是 “好”還是“壞”這麼簡單。自從肺癌靶向開啟了精準治療的新時代,越來越多的靶點被發現,而這些靶點相對應的靶向新藥物也為患者的治療帶來更多、更好的獲益。
罕見靶向也有新藥治療
肺癌,特别是非小細胞肺癌,是所有癌症中靶向藥覆寫最全、種類最多、發展最快的。
與EGFR、ALK等這些常見的靶點不同,發生率較低的罕見靶點如BRAF、NTRK1、RET等雖然沒有百花齊放的治療手段,但是目前迎來了新的進展。記者從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悉,近日,雙靶向聯合治療藥物甲磺酸達拉非尼膠囊和曲美替尼片,獲批新增适應症,用于治療BRAF V600突變陽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
張力說, “BRAF突變是晚期NSCLC的少見驅動基因,BRAF V600突變患者的預後差,總生存期較短,目前化療和免疫治療的臨床獲益并不理想。本次獲批讓我們對于BRAF突變肺癌又多了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也為靶向治療在NSCLC患者輔助治療開啟了新的方向。”此外,專家還指出,口服給藥的方式也讓患者更加便捷、依從性更高。(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王沫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