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俗話:“甯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有沒有道理?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古往今來,留下了許許多多的俗話,它們既通俗易懂,又言簡意赅,它們既取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口口相傳,流傳至今的俗話,可謂是琳琅滿目,涉及的範圍和領域極其廣泛。

當然,随着時代的發展,由于古人所處的時代限制,有些俗話已經變得不受用了,但是,有一類俗話,很多是不會過時的,那便是一些涉及為人處世的俗話,例如今天要講的這句——“甯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這句俗話何意?有麼有道理?

俗話:“甯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有沒有道理?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這句俗話,曾被記載在古代武俠小說,也是大陸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三俠五義》中,書中第一百零一回這般記載道:“咱們與其涉險,莫若繞遠。俗語說得好:甯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而《三俠五義》的成書時間,在清朝嘉慶年間,可見,這句俗話“甯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在清朝就已經存在,廣為流傳,并被寫入書中。

這句俗話一正一反,一是一異,采用對比辯證的手法,來闡明處世的道理。俗話中的“十”和“一”是概數,走遠路則要費時耗力,但是安全,走捷徑雖然相對不費時,不費力,但是危險。而且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情,所謂的捷徑,往往也是邪魔外道,這些捷徑雖然能夠帶來巨大的好處,但是隻能走一步遠,走不長遠,雖然走正道充滿坎坷,步履難行,但卻能走得長遠。

俗話:“甯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有沒有道理?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是以,這句俗話告誡人們的道理,是:為人處世,要走光明正道,要腳踏實地,謹慎處世,這樣能夠走的安全,走的長遠,最終能夠穩中求勝。相反,如果急于求成,存在僥幸心理去走捷徑,步入邪魔外道,最終隻能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自斷道路。

有人提及這句俗話,會用另一句俗話來反駁,它便是“富貴險中求”,這種反駁有沒有道理呢?

俗話:“甯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有沒有道理?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在此之前,得了解何為“富貴險中求”?很多人将這句俗話了解錯了。富貴險中求還有上半句,整句話為“成功細中取,富貴險中求”,可見,富貴險中求是鼓勵人們要有冒險精神,而不是賭徒心态。

冒險精神是通過正當的手段,去承擔風險,而賭徒心态則是急于求成,不惜一切,甚至遁入邪魔外道,将自己處于危險的處境,刀尖上舔血,鋼絲上行走。

而且富貴險中求中的“險”,還有第二層含義,指的是要有危險、憂患意識,既《孟子.告子下》所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不能讓自己困于“安樂”的環境當中,長期用安逸的意識蒙蔽自己,最終隻能如溫水煮青蛙般,禍害自身,而是要走出舒适區,要去處于“危險”的環境當中,這樣才能鍛煉自己,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俗話:“甯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有沒有道理?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可見,“甯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和“富貴險中求”并不沖突,甯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是告誡人們,要腳踏實地,不能為了走捷徑而步入歧途,而富貴險中求告誡人們,要有冒險精神,但不能是賭徒心态,冒險不是讓自己處于危險當中,更不上讓自己誤入歧途,同時,也要有風險和憂患意識。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