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師曾|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中國人物畫之變遷,我以為很有研究的價值。研究愈深,興味愈濃。人物畫在繪事最為發達,因其關聯人事最為密切。

陳師曾|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戰國·人物龍鳳帛畫

中國的人物畫,在三代以前就有了。殷王武丁圖像以求傅說于版築之中,可知三代的人物畫已略具規模了。唯其所圖之形象若何,吾人殊難為深密的考究。

迨後自漢朝起,人物畫逐漸興盛。

今講自漢唐以至現代人物畫的變遷——性質的變遷,畫法的變遷。

陳師曾|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中國繪畫簡史》

陳師曾 著

定價:98.00

中國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3

古時多畫人物,忠臣孝子,亂臣賊子,是以寓賞善懲惡之意,而匡倫理不之不逮。使人見了忠臣孝子的畫像,引起崇拜模仿的觀念;見了亂臣賊子的畫像,生出厭惡戒懼的觀念。

自三代以至兩漢,都屬這一類——倫理的人物畫。

自東漢以至六朝,佛教流入中國,于是佛畫興起。莊嚴的佛像,圖諸石上,供人禮拜。及後黃老虛無之學興,宗教的人物畫的性質遂擴大而為釋道畫了——這是宗教的人物畫。

陳師曾|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唐·吳道子《觀音菩薩像拓片》

宋朝之後,人物畫變而為賞玩的性質,徒供人之怡心悅目便了——這是賞玩的人物畫。

以上把人物畫性質的變遷提前作簡單的叙述。

陳師曾|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宋·蘇漢臣《秋庭戲嬰圖》

漢武帝集藏許多鬼神的像于甘露殿,忠臣孝子的像于明光殿。到了宣帝,他圖了霍光、張安世、劉德、蘇武等十一功臣于麒麟閣,鬼神一類稀奇古怪的像于明光殿。

及至元帝,他因後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毛延壽圖形,按圖召幸,可知當時的人物畫很見進步了。毛延壽而外,還有陳敞、劉白、龔寬、陽望、樊青等有名的畫家,可知當時人物畫的名手頗不乏人了。

後漢光武定天下,有功臣鄧禹等二十八人,明帝圖這二十八将像于南宮雲台,其用意也在表彰他們的忠誠。這都是帝王思想。

陳師曾|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鄧禹

明帝有一次夢見佛像, 乃派蔡愔出使西域,求得《四十二章經》及釋迦之像,因建白馬寺。于是佛教浸盛,佛畫盛行。那時佛畫雖然風行,但孔子和他身通六藝的七十二弟子的像也極其多。

東漢的人物畫,較西漢尤其發達。往常的人物畫都是镌諸宮殿裡石牆之上,不可移動其位置的。

漢朝的畫像儲存到現在的,有下列幾種最為著名:嘉祥武梁祠畫像(帝子、功臣、故事的),肥城孝山堂畫像(人物的),河南嵩山三阙(風俗的),山東魚口孔子見老子像(還有一幀在江蘇寶應)和周公、召公輔成王像。此外尚有陽三老食堂畫像。是小件頭。漢時的人物畫,筆法粗劣而不精緻。以上講的漢朝的人物畫。

陳師曾|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嘉祥武梁祠畫像拓片

到了魏晉六朝的時代,人物畫漸漸進步了。

那時出了許多專門畫家,其最著名者為曹不興(一作弗興,三國人)、顧恺之(晉人)、陸探微(宋人)、張僧繇(梁人),大都生于南方。

曹不興從外國和尚學畫,很受外國畫的影響。他有層長處,大幅的人物畫,他能頃刻間作就,身體的各部且可部置合宜,毫厘不差。

陳師曾|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晉朝的顧虎頭(即恺之),也是個以善畫人物著聞的畫家。

他有段故事:他是個窮人,和尚向他化緣,他就為和尚畫個佛像于廟裡壁上,叫和尚賣給人看。後來視者如堵,和尚得了一筆巨資。顧氏畫名之大,可想而知。

陳師曾|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東晉·顧恺之《洛神賦圖卷》(局部)

南朝時陸探微的人物畫,較前更為特色。他對于謝赫所拟六項畫法,可算升堂入奧。

謝赫所拟六項畫法,是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随類賦彩、傳摹移寫、經營位置。謝赫這個人,人物畫作的也很有名,顧虎頭以後,算他稱絕一時。

中國的人物畫,是有骨法的,是有筆墨骨氣的,不像今天之水彩畫,但取其濃麗生态以定品。可是梁朝善畫佛像的張僧繇,他卻變了體格,創沒骨法。

陳師曾|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南梁·張僧繇《魚籃觀音圖》

沒骨法又叫作染暈法,是以五色染就,不見筆迹的,就是布彩肖像,不用雙鈎的,和西洋的水彩畫畫法一樣。他這個法子,是學了印度西域的佛畫想來的。

北齊的人物畫家曹仲達,他畫的人物,其體稠疊,其衣緊窄,後人叫他作曹衣出水。他描出的線,沒有粗細,叫作高古遊絲描,又叫作鐵線描。遊絲描落筆比較的柔弱,鐵線描比較的強硬。

陳師曾|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北齊·楊子華《北齊校書圖》

文字諸體,由篆而隸而真、行、草,篆書是沒有粗細的,隸書就分出些粗細,楷書則粗細分得越發顯明。文字的變體如是,畫法亦然。是以唐以前的畫法是沒有粗細的高古遊絲描;到了唐以後,這項體法便被打破了。

唐初人物的盛況,和六朝時代差不多。不過這時山水草木畫頗形發達,是以畫起人物來,添了山水、草木、樓台、亭閣的配量。這在六朝時代本已風行,到了隋唐,較前益甚。

那時繪一幅畫子,除人物畫畫手而外,還有山水、鳥獸、草木、昆蟲的畫手在側,分别擔任配景。

陳師曾|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隋·展子虔《遊春圖》(局部)

初唐人物畫的畫法,和六朝時代一樣。到了中唐,發生變化。中唐善畫像的是吳道子,他是繪畫的革新家。他變更高古遊絲描的筆法而為有粗細的、有頓挫的——這叫作蘭葉描、橄榄描或針頭鼠尾描。

他畫的人物,筆勢圓轉,衣服飄舉,後人稱之為吳帶當風。與曹衣出水恰恰相反。他不但改變從前的筆法,并且改變着色的方法。大概從前的顔色受着印度畫的影響,着得濃重的,他卻改着淡色,叫作吳裝。

自此畫遂分為兩派:一為曹派,一為吳派。直至現在的畫工,也不外這兩派。

陳師曾|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陳師曾|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唐·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局部)

人物畫面部的變遷。唐宋以前,無論男女,頰部都是豐肥的,龐兒是像方形的,離不了“秾麗豐肥”四字的形容詞。明朝以後,漸漸地變了,頰部是瘦俏的,龐兒像個三角形。

唐以前人物畫的衣是逢掖的,唐以後是瘦窄的。從前畫的是仕女,現在畫的是美人。從前的體态是端莊的、稚壯的,現在的體态是輕盈的、嬌小的、妩媚的。從前的人物畫,醜好老少,必得其真;現在的人物畫,講究的是悅目的曼麗之容,失卻美術的真谛了。

陳師曾|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唐·周昉《簪花仕女圖卷》(局部)

現在專講佛畫的變遷。佛畫盛行于六朝以至唐朝之間,至宋朝則宗教的影響漸漸地衰了;蘇東坡崇拜之禅宗一派盛行,于是釋佛的事日見其少,有當時所圖的佛像亦是以而變其莊嚴的态度。

自宋至元、明、清,廟裡供的是羅漢祖師高僧的畫像,現實還是如此,莊嚴的佛的畫像,很不多見。

中國佛畫的興盛時期,可以說至唐時而止。因帝王拜佛,群眾随之,佛畫遂得盛行。是以思想的變遷,影響于美術的盛衰至巨且大。

陳師曾|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宋·劉松年《羅漢圖 》

如今西域還有許多佛畫刻諸石上,許多日本考古家赴那兒把刻畫的石運回本國付印。

清朝畫佛像的人,有所謂複古派者,如陳老蓮、崔青蚓等,他們所作的佛像,很難得社會歡迎;吳派的王小梅、顧西媚等,畫得很潇灑秀媚,則見賞于一般人。

陳師曾|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明·陳老蓮《釋迦牟尼像》

現在有人說西洋畫是進步的,中國畫不是進步的,我卻說中國畫是進步的。從漢時到六朝的人物畫,進步之速已如上述;自六朝至隋唐,也有進步可見;不過自宋朝至近代,沒甚進步可言罷了。

然而不能以宋朝到現今幾百年的暫告停頓,便說中國畫不是進步的;譬如有人走了許多路,在中途住了腳,我們不能以他一時的止步,就說他不能步行。安知中國繪畫不能于最近的将來又進步起來呢?

是以我說,中國畫是進步的;但眼下的中國畫進步與否,尚難為切實的解答罷了。

陳師曾|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