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宛平南路600号,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家園

家住宛平南路600号

宛平南路600号,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家園

你的小區解封了嗎?如果沒有,“請控制靈魂對自由的渴望”。

最近我朋友圈裡十個人有八個都在發這句話。

它其實不是個新梗。這是兩年前新冠剛爆發時,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謝斌主任醫師說的。

配合上海這一波疫情,大家都被封閉在小區。這句話變得常用常新起來。

宛平南路600号,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家園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這個名字很多人不熟悉,大家更多叫它“宛平南路600号”。

最近它趕潮流入駐了B站,還帶動了一大批在職精神科醫生開通了自己的賬号,“線上接單治療”。年輕人一下子湧了過去,平常難開口的話,都願意和宛平南路600号說。

我身邊就有不少人以“600号院友”自居,愛自嘲“宛平南路600号是我的家”。

她們中還有人買周邊T恤穿在身上。看看這大logo,走出去确實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宛平南路600号,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家園

這聽上去很神奇,但600号确實是一個能讓人放松的地方。不論是賣周邊還是給病人開畫展,它讓人把心理健康這樣原本嚴肅的話題變得舉重若輕,漸漸從容應對。

當我們調侃“家住宛平南平600号”,是自嘲,更是釋懷。

01

入駐B站

彈幕是“歡迎回家”

宛平南路600号之是以可以成為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家園,還是因為它擅長用時髦的辦法,做專業的事。

入駐B站的第一條視訊,是關于科普抑郁症有關的知識,包括什麼是抑郁症、什麼樣的人群容易患上抑郁症以及如何應對抑郁症。

看完十多分鐘的科普,我最大的感覺是舒服。雖然是很專業很嚴肅的内容,但它就是有辦法讓人信服又不枯燥。

副主任醫生喬穎一襲白大褂,黑框眼鏡配上束起來的長卷發,說話平和有條理。講解的時候多舉例,少理論,親切又可靠。

宛平南路600号,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家園

最重要的是,她的态度和語氣不會讓你覺得患病是一件多可怕或是羞恥的事。

宛平南路600号,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家園

視訊裡還出現了很多當下流行的表情包。

宛平南路600号,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家園
宛平南路600号,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家園
宛平南路600号,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家園

說到底,600号沒有架子。是以彈幕裡有人開玩笑說“歡迎回家”、“這是家的呼喚“。

評論裡,年輕朋友們願意分享了自己的患病的感受。平常難以對身邊人說出口的話,這裡提供了一個宣洩的出口,也得到了更多真心的安慰。

宛平南路600号入駐B站,一方面是科普醫學,但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和人的距離。

02

疫情在家

形象也不能太潦草

疫情當下,上海有不少小區都被封閉着,輕則48小時,重則14天。是以整個三月,宛平南路600号的心理熱線鈴聲就沒停過。

名言“請控制靈魂對自由的渴望”的創作者謝斌說,3月第一周平均每天有120個電話打進來,第二周140多個,到了第三周已經有200多個,比起月頭增幅近70%。

其中大部分人咨詢的都是和疫情相關的問題。

宛平南路600号,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家園

謝斌

前幾天的疫情防控釋出會,謝斌也出席了。

他依然很懂說話的藝術,建議大家把心理狀态放在四個點上:有盼頭、有放下、有自律、有念想。

其中有自律這一項,又被大家反複轉發。不過不是提醒自己,主要用來嘲笑三天都不洗頭的親友。

有自律,是即便每天隻能在家、在小區,也不要在形象、作息等方面太過潦草。

請扪心自問,居家隔離時每天幾點起床幾點睡覺?每天洗臉幾次?多久洗頭洗澡?和正常工作上學時,差别大嗎?

反正外灘君是不敢回答這個問題。

宛平南路600号,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家園

謝斌就勸大家,保持神清氣爽、幹幹淨淨,對自己的精神狀态和家人的精神狀态都有好處。

不過熱情轉發是一回事,估計很多人還是做不到。畢竟謝斌還說了,隻要不違法犯罪或違反公序良俗,建議是如何舒适如何來,不要有負疚感。

03

一盒月餅被炒到千元

還給病人辦畫展

1935年就成立的600号,是上海市唯一一座精神病學科三級甲等醫院,也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精神衛生機構。

上海最早開設“心理健康咨詢熱線”的地方是這裡,中國大陸首個設立心境障礙科(原稱抑郁症病房)的地方也是這裡。

這樣的醫院成為網紅的确難得。

我覺得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它在保持專業水準的同時,不斷拉近自己和普通人的距離。

宛平南路600号,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家園

去年中秋期間,600号就因為月餅一度在全國爆紅。

印着“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logo,口味獨家,還不對外銷售,隻有内部人員刷飯卡才能買到。

宛平南路600号,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家園

一下子上海市民都激動了起來,開始動員身邊的親朋好友,甚至研究出一套購買攻略:帶醫保卡上門挂号,等醫生寫好病曆開好藥,再問醫務人員借卡,到食堂排隊買月餅。

力求嘗一口“精神力月餅”。

這也導緻原本賣78元一套的月餅禮盒,在網上被黃牛炒到1288元。

當時外灘君也是好不容易,才讓朋友忍痛割愛,得了幾個網紅流心月餅。

月餅成了流量密碼,宛平南路600号也成了打卡聖地。

這幾年我們一直關注着宛平南路600号。雖然它每次出圈似乎都和老本行無關,但在很多細枝末節上,都能看到它對病人的關懷。

去年就在中秋節前,它還給喜歡藝術的患者辦了一次畫展,60幅畫作全部由15位患者創作而成。

這些畫面上的筆觸幹淨簡潔,每一幅都是一個獨特的故事,旁邊還配有“藝術家們”自己起的标題。

宛平南路600号,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家園

“600号畫廊”

精神科醫生、策展人陳智民說,由于病情影響,加上長期遠離社會,患者擁有一些比較單純而特别的視角。而繪畫作為一種康複治療方式,讓他們更直覺表達出了心中所想。

這些病人大部分患有慢性精神分裂症,還有極少數患有癫痫所緻精神障礙和雙向情感障礙,這兩者都屬于重度的精神障礙。

經曆長期的藝術康複治療後,他們病情逐漸穩定,症狀也減弱了。

宛平南路600号,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家園

“600号畫廊”中的畫作

過去精神疾病、精神衛生中心總被認為是相當嚴肅甚至可怕的事物,讓人敬而遠之。

而宛平南路600号的“網紅路線”卻是在告訴大家:患有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人并不是異類,這些疾病沒有那麼可怕。健康的人在特殊時期也需要心理疏導,患者更需要我們每個人的關懷。

歸根究底,是600号帶來的包容和平等,讓人可以更加輕松地看待自己身上的問題,并積極地去解決。是以我們樂于追捧它。

當生活壓力變大,人人确實都需要這樣一個放松的出口。宛平南路600号離我們越來越近,意味着對疾病的恐懼離我們越來越遠。

文、編輯 /siri110

部分内容來自上觀新聞

外灘thebund《這盒被炒到1000+的今年最火月餅,來自上海的精神病院》

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以上内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