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孩子時,産婦不要“作”,有些讓醫生厭煩的事情盡量不要做

女人生孩子不止要考慮順産還是剖腹産,還要考慮如何配合醫生順利分娩。有些産婦就是因為不配合,而讓自身與死神争鬥。

距離表妹預産期還有一周不到的時間,她專程打電話向我這個二胎媽媽讨教生産經驗。表妹告訴我:“我婆婆想我順産,但産檢時候問過醫生的意見,醫生說我胎位不怎麼好,不太适合順産。表姐,你說我要不要堅持順産呢?都說順産的孩子更健康、更聰明。”

生孩子時,産婦不要“作”,有些讓醫生厭煩的事情盡量不要做

“你可千萬别逞強。”我打斷了表妹的話,“為了保障母嬰的安全,醫生會根據你的個人情況,推薦适合你的分娩方式。要知道,生産可是整個孕期最危險的一道關卡,如果不配合醫生,别說順利分娩了,就連母嬰生命都受到威脅。”

聽我說得如此嚴肅,表妹也害怕了,當即回應我:“表姐,這事我就聽你的了。”随後,表妹又笑着問我:“聽人說,醫院也有‘潛規則’,有些孕婦特别不走運,惹醫生厭煩,不知道我會不會中招?”

關于表妹提及的這個“潛規則”,說實話我還真聽當婦産科醫生的閨蜜親口提過。之是以身為“白衣天使”的他們,也會對需要特殊照顧的孕婦感到厭煩,純粹就是因為這幾類産婦“太不聽話”了。不僅“節外生枝”讓醫生要分精力做很多解釋工作,還妨礙了正常有序分娩工作的開展。

生孩子時,産婦不要“作”,有些讓醫生厭煩的事情盡量不要做

生孩子是生死大事,别讓醫生厭煩了,才來責怪無能

老一輩常說,生孩子等于闖鬼門關。這話真的一點也不誇張。盡管醫學不斷進步,但孕産婦死亡的案例依舊存在。

全世界每天都有将近千餘名婦女死于與妊娠、分娩有關的并發症。是以,面對産婦分娩當口,醫生們等同于是在跟“死神”賽跑。他們更希望産婦以及産婦家屬的配合與工作支援,讓他們得以全神貫注、争分奪秒投入到工作中,確定母嬰的平安與健康。

生孩子時,産婦不要“作”,有些讓醫生厭煩的事情盡量不要做

我提醒表妹,千萬别拿自己去做實驗、踩紅線。有些行為,真的不要學!否則可能會把自己作沒了。

▼聲嘶力竭地哭鬧,白白浪費力氣

生産之痛那自然是所言不虛的,一部分孕婦,還沒有正式進入産房,就在宮縮陣痛中敗下陣來,各種“鬼哭狼嚎”之聲不絕于耳。其實孕婦産前疼痛難忍,大家都很好了解。但長時間哭鬧的行為,就很不讨醫護人員的喜歡了。

他們并不是沒有同情心,而是産婦哭鬧、吼叫都是白費力氣的事。提前消耗了産婦的精力,待到正式躺在産床上又産力不足,延長産程不說,還增加了母嬰雙方的危險性。

生孩子時,産婦不要“作”,有些讓醫生厭煩的事情盡量不要做

是以,我以自己的經驗之談告訴你們,女性生孩子雖然很疼,但也是生命的本能,臨産前咬緊牙關克制自己,為接下來的生産儲存力氣。受不了的時候,可以和陪伴的家屬說說話,盡可能轉移注意力,以減輕自己對疼痛的關注程度。

▼不配合醫生,對醫生各種吹毛求疵

我有個同僚生孩子的時候,很尴尬遇到了主診醫生是男醫生。盡管醫護人員都做了解釋:醫生都有自己的職業道德,都會尊重自己的職業,不會用特殊眼光去對待某一位産婦。但礙于男女有别的要求,同僚以及她的家屬都堅決提出換醫生的要求。

生孩子時,産婦不要“作”,有些讓醫生厭煩的事情盡量不要做

要知道,醫院畢竟是專業機構,醫生工作、手術室預約等都有提前準備。臨時調配人手、資源顯然是不現實的。同時這種吹毛求疵的行為,顯然也是惹得醫生很生氣。

我現在借用同僚的例子,告誡你們,生産過程一定要相信醫生、配合醫生,不要去質疑醫生的性别、能力。隻有醫患的配合,才有助于産婦順利生産。

▼不适合順産條件,堅持要求順産

我笑着跟表妹打趣,第三種不讨醫生喜歡的産婦,就是最初你這種想法,明明身體不适合順産條件,固執地要求順産。

生孩子時,産婦不要“作”,有些讓醫生厭煩的事情盡量不要做

很多産婦都聽說過順産的好處,比如:經過産道擠壓的胎兒,不容易出現呼吸性肺炎等,身體更加健康。又如:順産有利于産婦的恢複,組織損傷也較小。

符合順産條件的,醫生當然會提倡産婦順産。但仍有一部分産婦,因為自身或是胎兒的情況不适合順産,如:腹中胎兒體重超标太多、胎兒胎位不正、母體盆骨過小等。

如果不具備順産條件,強行要求順産,隻會将母嬰置于危險境地。産程的延長,增加了胎兒缺氧的風險,很有可能釀造出“胎死腹中”的悲劇,而産婦本身也可能出現大出血。

生孩子時,産婦不要“作”,有些讓醫生厭煩的事情盡量不要做

是以選擇何種分娩方式,聰明的産婦不會自作主張,會交給專業的醫生通過臨床産檢資料進行判斷。選擇适合的分娩方式,對母嬰雙方才是最負責的。

各位準備待産的準媽媽們,盡管醫學越來越成熟,但生産風險一直也存在。要想順利生産,就一定要收斂性子,積極配合醫生。借助于醫護人員的成熟經驗,盡可能縮短産程、減少生産痛苦,保障母嬰的平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