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十種“奶水不足”都是假象!

每個媽媽都對母乳喂養充滿期待,想象着孩子在懷裡大口吃奶的溫馨畫面,簡直不要太幸福。

但是很多新手媽媽卻遇到母乳喂養中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乳汁不足,成為了我們母乳喂養的“攔路虎”。媽媽們誤以為自己乳汁不足而添加奶粉,奶粉越添越多、母乳越來越少,進而放棄了母乳喂養!其實這是非常非常可惜的!

這十種“奶水不足”都是假象!

母乳喂養的過程中其實會有一些假象,來幹擾我們正常的喂養,讓哺乳媽媽産生錯誤判斷,誤以為自己乳汁不足,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些“混淆視聽”的假象吧!

假象一:乳房不脹

很多媽媽覺得自己乳房不脹就是奶水少了。其實不是這樣的。

我們剛開始進行母乳喂養的時候,乳房分泌的乳汁是供大于求的,是以會有乳房脹的現象,等過了一段時間我們的乳汁分泌和寶寶的需要的量磨合好了,乳房就會達到一個供需平衡的狀态,乳汁随吃随有,不脹也是足夠的。

假象二:吃奶時間久,每次都得一個小時以上

有的寶寶吃奶時間長,媽媽覺得自己乳汁不足。

媽媽們可以注意觀察一下,這麼久的時間寶寶是不是一直在努力吸吮還是剛開始吸吮,後面就邊吃邊玩兒了。有的寶寶隻是在媽媽懷裡叼着乳頭玩,并不是在真正的吃奶,不能以吃母乳時間的長短來判斷母乳是否足夠。

假象三:沒有别的媽媽奶水多,乳汁也沒有噴出來過

母乳喂養是有非常大的個體差異,每個媽媽分泌的母乳量不同、乳房的條件也不同,不要以其他人的樣子來評判自己。

有的媽媽乳房小、乳腺管短,這樣乳汁就比較沖,容易噴出來;但是有的媽媽乳房大、乳腺管稍微細一些,就不會噴出乳汁,但是這并不能說明乳汁充足與否。

隻要寶寶夠吃,乳汁就是充足的。

假象四:寶寶總是吃吃睡睡,但是隻能睡一會兒

吃吃睡睡,是小寶寶的常态。

我們總是幻想着寶寶吃完了就睡好久,乖乖的像個天使。可能天使寶寶都在别人家吧,大多數的寶寶都是吃吃睡睡。因為母乳很好消化,而寶寶的胃又比較小,很容易就餓,醒來又吃奶是正常的。

同時吃奶也是一項“累人的工作”,在寶寶還小、吸吮能力不強的時候,很容易吸吮累了犯困,媽媽們可以輕輕地撓撓寶寶小腳丫,讓他繼續吃奶。

假象五:寶寶把乳頭吸吮破了

寶寶把乳頭吃破了,用那麼大力氣還吸吮不到乳汁,肯定是乳汁不夠!

這種了解是錯誤的!

寶寶吸破乳頭,幾乎大部分的原因都是銜乳不正确,我們隻要糾正寶寶銜乳,讓寶寶張大嘴含住大部分乳暈,乳頭就不會破裂了。是以不要誤以為是乳汁不足,而是銜乳姿勢需要調整了。

假象六:寶寶好幾天不大便

寶寶不大便就是吃的少,吃的少難道是母乳不夠嗎?

母乳喂養的寶寶,很多都有“攢肚”的現象,也就是說寶寶幾天不排便,但是排便的時候形狀正常、寶寶也不費勁,這是母乳非常适合寶寶、殘渣比較少的緣故,“乳汁不足”可不背鍋哦!

假象七:寶寶總是不停的吃奶

寶寶在最初的生長階段,是有幾個猛漲期的,猛漲期的時候,孩子就像總也吃不飽一樣,在媽媽的懷裡不停的吃奶。

這樣頻繁的吸吮,也是在傳遞給媽媽一個信号:我需要更多的乳汁來滿足我的生長發育。此時我們應該順應寶寶,想吃的時候就喂,也不用懷疑自己是奶水不足,是寶寶需要的多了,刺激多了以後乳汁量自然就會跟寶寶的節拍一緻。是以這時候盲目添加奶粉可不是好選擇!

按需喂養就好~~~

假象八:寶寶吃完奶後還是哭鬧

寶寶吃完奶後哭鬧并不能說明媽媽乳汁不足,而可能是寶寶在吃奶的過程中吸進了很多空氣,導緻胃部不舒服,這時候是我們需要給寶寶拍嗝。

等寶寶打出一個舒服的嗝之後,自然就不會哭鬧了,是以記着拍嗝是關鍵哦!

假象九:吃完奶後把手放到寶寶嘴邊還是找乳頭

這是覓食反射,并不能說明寶寶沒有吃飽或者媽媽乳汁不足。

覓食反射是新生兒無條件反射的一種。當新生兒面頰觸到母親乳房或其他部位時,即可出現尋覓乳頭的動作。用手指撫弄新生兒面頰時,他的頭也會轉向刺激方向。該反射約0~3個月出現并在3~4個月時逐漸消失。

即使孩子吃飽了,還是會有覓食反射的。有的老人不知道這種情況,在媽媽喂完奶後總是把手放在孩子臉頰邊,吵吵着媽媽奶不夠要給孩子喂奶粉,媽媽們可以把覓食反射講給她聽了!

假象十:喂完母乳後再喂配方奶寶寶還能吃很多

這并不是孩子沒吃飽,而是寶寶強烈的吸吮需求在“作怪”!

每個寶寶都有吸吮需求的,有的通過吸吮媽媽的乳頭來滿足自己,有的還會吸吮自己的手,如果此時錯誤的認為寶寶沒有吃飽而添加配方奶粉的話,在吸吮需求的作用下寶寶能吃下去并且能吃下去很多,但這時候寶寶已經撐到了!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讓大家增強母乳喂養的信心,不要因為别人的一句話就開始否定自己。

相信自己,給孩子37℃的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