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清晰的自我界限感才有安全感

有清晰的自我界限感才有安全感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自我界限模糊的情況。

比如,一個有着衆多兄弟姐妹家庭中的長子或長女,在成年之後,總會覺得照顧弟弟妹妹是他的責任。而如果他沒有能力或沒有意願去做到,就會覺得自己很壞,很自私自利。進而,産生了過多的生活壓力,或者陷入過多的自責自罪,或者不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而郁郁寡歡。

再比如,時下年輕人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啃老”現象。一方面,已成年的子女,在經濟上常常享受父母的照顧;而另一方面,又因父母對自己的種種控制,而陷入到糾結和苦惱中。同時,有些父母可能會習慣性的認為“我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你應該怎樣怎樣”這樣的語言來界入子女的生活空間和心理空間。

01

為什麼會自我界限不清?

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際關系中,個體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力範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

從心理發展上看,自我界限是逐漸形成的。胎兒在母親體内,他感覺到他和母親是一體的,母親就是他,他就是母親的一部分。出生以後,雖然在肉體上與母親已經分開,但在心理上仍然是連在一起。沒有母親或母親的替代者,他一天也活不下去。

随着孩子慢慢長大,與母親的心理距離也就越來越遠。成長的過程,也就是與母親在心理上分離的過程。分得越開,也就意味着成長得越好。

遺憾的是,好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與母親一部分分開、另一部分還連在一起的狀況,這是一種不完全的成長。換一種說法,就是:處于這種狀況的人,他的自我與母親之間的界限不清楚。

這種界限不清楚的狀況會投射到他的所有人際關系中。具體表現是:

一方面,他會過多地在他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過分地渴望他人了解自己,并過度地依賴他人,希望他人在本來該自己做出決定的方面代替自己做出決定;

另一方面,他會過多地想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以便獲得與别人融為一體的感覺,還想别人依賴自己,希望參與别人即使是很私人化的決定等等。

在自我界限不清楚的人的内心裡,總是存在着成長與不成長之間的沖突。

有清晰的自我界限感才有安全感

02

界限不清帶來的“好處”

成長的力量當然是十分巨大的。曾經有科學家做過植物成長的力量的試驗:用一些較薄的鐵條捆住小南瓜,小南瓜慢慢長大,輕而易舉就把鐵條繃斷了。然後逐漸增加鐵條的厚度,直到鐵條的厚度到了預計值的十倍時,才沒有被繃斷。植物的成長的力量都如此驚人,人的成長的力量就根本無法測量了。

想想一個一歲的小孩能做什麼,再想想一個三十歲的男人能做什麼,就知道成長是怎麼回事了。

但是,不成長的力量同樣也是很大的。

這是因為,不成長有很多的好處。

第一個好處是“孩童式的安全” 。

小孩在學步的過程中,走幾步就回頭,抱住媽媽的腿,那是為了安全;

再長大一點,打開自己家的房門,看見有陌生人走過,把門一關,又跑回來抱住媽媽,那也是為了安全。在孩子心中,隻要與媽媽融為一體,就什麼都不怕了。

這種心理會保持到成年,一個沒有充分成長的成年人,他會下意識地感到,隻要跟另外一個人變成一個人,就會有安全感,這是一種共生的模式。

自我界限就在這樣的過程中變得模糊不清了。

成長從來都是以突破安全感為前提的,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其重要性僅次于人對食物和性的需要,是以對安全感的追求,可以強大到與成長的力量抗衡的程度。

不成長或者說自我界限不清的第二個好處是,可以獲得想象的、虛假的溫情。

從生理的角度看,在我們用手觸摸邊界很清楚的物品,比如表面光滑的硬物時,我們的感受是它是它、我是我,較少有交流的體驗。但當我們觸摸一件軟的、毛茸茸的物品時,我們就會感覺到與該物品在某種程度上的融合和某種意義上的溫情。

心理上也是如此,在我們覺得與一個人沒有邊界的時候,我們就會自然地感到來自他的溫情,即使這些溫情是我們自己想象的,也可以暫時幫助我們抵禦人世間的風寒。

自我界限不清的第三個好處是,可以控制他人。

當然,這種控制感也是想象的、虛假的。需要這種控制感的原因是,自我界限不清的人往往都不太自信,他不能肯定别人會對他好,是以需要控制他人的态度,這樣可以讓自己感到有信心一些。

大家已經看得很清楚,這些好處實際上并不是真正的好處。

如果把安全感建立在他人身上,這樣的安全感是很不穩定的;假想的溫情,随着時間的推移,也會露出其本來的面孔,結果是更令人難以承受的冷漠;

而假想的控制感,會使人覺得自己對他人有巨大的權力,這遲早會導緻關系的破壞。不僅如此,在他控制别人的同時,他自己實際上也失去了自由,他時常會有被别人控制的感覺,言行舉止都會過多地考慮别人會怎麼想,就好像在為别人而活着。

有清晰的自我界限感才有安全感

03

隻有成長本身會帶來真正的安全感

因為這種安全感是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是以它非常穩定可靠。當然,即使是一個成長得很好的人,也會需要溫情,但是他所感受到的溫情是真實的,不帶任何虛情假意。

至于控制感,他可能根本就不需要(理性的控制除外,比如作為行政首腦對下屬的必要控制),他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别人對他的态度的好壞,對他的自信心沒有任何影響。

要在心理上劃清與他人的界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久的努力。

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自己在哪些看法、情感和行為上與别人的界限不清楚。

(最好一條條列出清單,每隔一天或者幾天增加一條...這樣才有針對性的對治)

然後一條一條慢慢地在那些不清楚的地方畫上清楚的線。

這樣做會有一些痛苦,但也會有更多的成長的喜悅。

自我界限清楚的人,并不意味着他不需要别人,也就是說,他并非在任何情形下都自己承擔一切,拒絕别人在情感上和行動上的支援。

自我界限清楚意味着,一個人與他人接近,但沒有近到他失去自己的程度,也沒有近到把别人當成了自己的一部分的程度,他還是他,别人還是别人;與此同時,他也不會離别人太遠,不會遠到喪失愛自己想愛的人的能力和可能性,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他會從别人那裡獲得不虛假的安全感與溫情。

即使在夫妻之間、父母與兒女之間、朋友之間,每個人也都應該有清楚的自我界限。

那種消弭了自我界限的情感,遲早會對身處這種情感關系中的每一個人造成傷害。也許有人會說,在這樣親密的關系中把界限弄得那麼清楚,會不會使關系變得很冷漠?回答是不會。

因為自我界限清楚,并不意味着沒有情感。

而且,兩個都有着清楚的自我界限的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才是最深厚、最真實和最有價值的。

讓我們近一點吧,因為我們都互相需要,但也不要太近,不要近得分不清哪個是你,哪個是我;或者我們互相離遠一點吧,但是不要遠得在我們彼此需要愛的時候,聽不到對方的聲音。

就像一個宏偉的宮殿,所有的柱子都是獨立平行獨立的,才能更好穩定的承載重量。

為你的親密關系建立該有的界限吧!

無須太遠不會太近,因為隻有你的自我成長才能帶來真正的安全感!

有清晰的自我界限感才有安全感

04

怎樣建立自我界限,進而真正走向獨立呢?

第一,承擔自己的責任。

明确什麼是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經濟獨立是自己的責任,一個成年人,如果在經濟上不獨立,那麼是很難真正獨立的;把工作做好是自己的責任,能夠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而不是去問父母;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是自己的責任,如果生病了,要知道怎樣可以應對,打針或是吃藥;處理好與伴侶的關系,而不是一有争吵,就跑回娘家,或者找父母來評理。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帶孩子是自己的責任。父母沒有義務,也沒有責任幫你帶孩子。如果你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帶孩子,可以請父母幫忙。但要記住,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對于老人的付出,你要懂得感恩;在與老人的相處過程中,要尊重老人;在育兒理念不一緻時,要摒棄教導老人的想法,在适當的時候提一些合理的建設是可以的,但要用老人可接受的語氣和方式。很多人,會擔心老人育兒的不科學,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你多慮了,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家庭教育是十全十美的,接受成長中的不完美,才是常态。

作為一個成年人,自己的人生發展、自我實作,也是自己的責任。想過一種什麼樣的人生,由自己說了算。而不是由父母來為你規劃,你該進什麼機關,該娶誰做老婆……曾經幼年時,受到的傷害,不能成為如今不肯成長的理由。你不能說,“都是怪父母,造成我今天憂郁的性格,難成大事。”過去未成年時,你生命中的所有傷害和傷痛,你不需要負責。但是,從今天起,你要過一種什麼樣的人生,應由自己負責。你的幸福和快樂是你自己的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為另一個人的幸福和快樂負責。

第二,把别人的責任還給他們。

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幸福和快樂負責,父母也一樣。如果父母一直在逼你結婚或者是生二胎,如果你不這樣做,他們就會不快樂。如果父母是憂郁型人格,不管任何事情都無法讓他們開心。你可能就會覺得不能真正做自己想成為的人,不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你可能會在内心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和快樂。父母在受苦,而我在幸福和快樂,我是自私自利的,我是壞的。進而,無意識的把一些事情搞砸,以消除道德上的罪惡感。“看,我和你們一樣,我沒有自私自利。”

關于兄弟姐妹,在你的兄弟姐妹中,有些人可能會很幸福快樂,但有些人可能永遠一輩子都無法使自己幸福快樂。對于在農村長大的多子女家庭中的長子或長女來說,通常面臨的一個問題,可能就是,父母一直在教導你,要“照顧弟弟妹妹”;如果剛好念了大學,進了很好的機關,成了“城裡人”,那麼可能還要承擔着“振興家族甚至全村,帶領大家共同緻富”的責任,“鳳凰男”就是這麼來的。如果你陷在這樣的關系中,要告訴自己,幸福和快樂隻是他們自己的事情,與你無關。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為另外一個人的幸福和快樂負責,你也一樣。

學會說“不”,是很重要的。毋須内疚,也毋須自責。你沒有必要把自己搞得同樣的不幸和同樣的不快樂,以使自己站在一個道德審判的平台上。你完全可以去追求你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可以過得幸福和快樂,你可以擁有充盈豐盛、自我實作的人生,你可以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世界上隻有三種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對自己的事盡力,對别人的事尊重,對老天的事順從。建立清晰的自我界限,正是建立自我價值的感覺,同時也是一個人喚醒自我,認識自我,活出自我的前提。有清晰自我界限的人,通常有如下特質:

1、 對自我有清醒準确的認知。知道自己的個性、能力、長處和短處,充分悅納自己。

2、 知道自己該負什麼樣的責任。能夠厘清哪些是自己能做的,哪些是做不了的。

3、 有選擇能力。面對困境或者問題,總有解決辦法。

4、 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結果,并願意承擔屬于自己該承擔的相應責任。

5、 感情獨立,可以全心愛别人,并不強求對方同樣愛自己。

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責任,也隻有自己才能使自己的幸福和快樂。人與人之間有那麼多的沖突和沖突,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超越了自己界限,把别人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背負着;或者把自己的事當成别人的事,要别人承擔,結果任誰都不舒服。

懂得界限的人,能夠放下很多東西。不該自己問的事情不問,不對權責以外的事情指手畫腳。維護好自己的界限,同時不去操控别人,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的摩擦。

作者:曾奇峰,精神科副主任醫師 ,首期中德進階心理治療師連續教育訓練項目學員 ,武漢中德心理醫院創始人、首任院長。

繼續閱讀